一、瀚海中的驿置
在广袤无垠的大漠深处,远近错落分散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沙山。
沙山走势平缓有致,线条流畅,仿佛是一幅巨大的,色调金黄婉约的油画,在大圆的落日下,显的更加的烟波浩渺、远阔广瀚。
在其中一片稍高的沙山中央,是三座高过沙山的戈壁山头。
戈壁山头静默在无边的大漠之中,在狂沙与凛风中巍然挺拔,默默地感叹着自己亿万年来始终不变的情怀与孤独。
在其中的两座戈壁山头之间,是一座官房驿置,虽不宏伟,但也颇具规模,几百丈的土坯筑墙的院落内,错落有致的分置着几十间大小不一的土房,横梁翘脚,结构严实,冠冕堂皇,与苍凉无垠的大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表达着与烈日狂沙抗争的坚强意志。
沙起时,滚滚红尘,黄沙漫漫,疯狂不羁的风,沿着驼铃亘古的音迹,从沙丘刃峭处势如破竹般地疯狂穿行,踏过大漠的悲怆,挡住太阳的温暖,侵挠着这座弧立的驿置馆舍
风静时,沙漠平静如流水,阳光下,沙砾上,蒸腾着温和的气度,缥缈着,虚幻着,淡定着。天与地的界限胶融在一起,在远阔的天地尽头形成了一道隐约的弧线。安静的沙海,仿佛是世界尽头的宁祥。岁月的沙,流年的景,沉淀了自然的美,荡涤着沉着的雅,凝固着千万年纯粹而又真实的豪迈。
月升时,月明晧空,旷野万里,一片安然与宁祥。穹庐之下,月如霜,夜漫长。月光下,驿置馆舍里传出古琴铮铮,似铁马冰河入梦,在遍晒清辉的苍穹下,倾诉着悠长的回音。那若有若无的音色里,也许就是最孤独的苍茫和寂寞的绝响。
日落时,日薄大漠,平沙万里,熏红的残血似的缓缓蔓延熨开。从驿置馆舍的瞭望塔远眺,大漠浩瀚,孤烟浩渺,一片流云,半天红霞。长河远逝,斜阳悠存,落日以大圆的姿势浮悬于沙海的边际线上,以火焰的姿态漫过亘古,融进丝路,迎接着从长安、敦煌、楼兰、月氏、乌孙等东来西往的驼队,走进太阳的光环里,消失在大漠的尽头。
这座孤独的驿置,就这样豪迈而又坚强地守望着浩瀚上的日月星辰,就这样坚定而又执着地超度着沙海中的春夏秋冬。
二、置啬夫弘的悲梦
已然是圆日升大漠,霞光万里云。睡在二层暖屋里的置啬夫弘伸了个懒腰,口里喃喃自语后再继续睡,嘴角边有口水溢出的痕迹,显然,他昨天又是忙坏了。
睡梦中的弘,梦见了纯美而又感伤的意境:
明媚的春光里,粉墙斜影,繁花盛开,深红浅绿的杨柳在清翠的岸上迎风招技,花色如烟雾般浩渺在微波的江面。此时的他,在柔软的春天光景里静坐着,恰似与安静的自己对话,聆听着阡陌上花开的声音,感受着原野上吐绿的风韵。
阳光静静地泻满他的全身,他的思绪便渐渐地沉积在浓烟淡沫的杨柳轻烟里。想抹去往事的记怀,静静地享受这份静谧寂寥的安然。然而,深藏在心底的刻骨铭心又在梦境里被顽固的唤起,那就是他妻子的一纸休书。
他脑海里似梦似醒的展现出那悲伤的一幕,是一个温暖柔阳的春天午后,静坐在门前的石拱桥上的他,看见妻子从柳叶下的青石小道过来。他想站起来,妻子示意他原地坐着,然后坐在了他身边,表情冷静的说"你此生西去,一别三十余年,从未回乡探个亲。我苦守活寡三十载,苦了儿子苦了我。儿子已成家立业,却未认得父亲,而我也己是迟暮之年,今生休矣。今此休书予你,你我今生缘尽。"说完,妻子如烟波浩渺般走向杨柳树下青石路的尽头,她的步态像在失重的星球上若跑若飞,她的声音似无限空间里的悠远与空旷,她的身态宛如飞天般的轻盈与梦幻,最后在漫漫的狂沙中渐行渐远……
三、飘逝的芳华
突然间,弘的心头为之一振,猛然间惊醒过来,他的梦境竟然又是春色满园的家乡,又是漫漫荒沙的大漠。
他又想起了去年中秋家里寄过来的信笺,是一封如万斤之鼎日夜压抑着他的休书。
因为这封休书,让他多少个日子彻夜难眠。他伤心、绝望,他悔恨、痛惜,但他更觉得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无法搁置的痛楚颜面,因为他知道,自古以来只听说丈夫休妻子的,从未耳闻过妻子休丈夫的。
他静静的、呆滞的坐在床头,虽然有无尽的落寞与悔恨,但他心里更多的是无限的内疚与歉意,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妻儿是自己的全部,然而他更知道,无耐的他身处大漠深处,路途遥远,事务繁忙,责任重大,以致于自从离开家乡,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后,一别就是三十余载。
他记得,他是元康三年离开家乡的。离开家乡时,正是春色满园、春暖花开的美丽季节。
那时的他还不到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芳年昭华,那时的他新婚不久,与妻子过着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
弘沉淀在无数美丽的回忆之中……
多情时节水迢迢,春回大地柳梢梢,红尘纷扰千万日,寂寞独情三十春。回想起与妻子一起的短暂时光,弘沉醉在光阴的绵绵深情中,心里溢满了殷殷迷醉,他仿佛见闻了桃花盈放的美艳,柳岸沁溢的春香。他似乎见到面容娇美、身段曼妙的年轻妻子。
青春往事如葱,流年风中飘零,他感叹远去的年轮,叹息回不去的芳华。同样是迟暮之年的他,无意间几滴泪珠滴落在胸前的衣襟。
四、使命
一阵窗板的震动声惊醒了还沉醉在回忆之中的弘。他知道不远处有不少的马蹄狂奔而来。
这是他的经验,在他为朝延效劳的三十余载中,有将近二十年的时光是守在这个驿置,这二十年,他几乎每天都在马潇潇声度过。
弘所在的驿置叫悬泉置,这位置,是大汉帝国的一个边境地带,是一个开放、多民族的交汇之地,不仅涉及到匈奴、羌人、月氏、乌孙等各民族,还远涉罗马、埃及等遥远的西域国度。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迎来送往,处理涉外的联通事务等,为那些东来西往的贵族大夫,官史军队,通驿信使及通商人士等提供接洽、接待等服务,为朝廷收集传递西域各国及大汉边疆的经济、战况等最新信息,以这种方式保障彊土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
这些事务感觉繁锁而又通俗,但对大汉,对朝廷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长期置身于此,所以,他对马蹄声的判断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学会用马蹄声或马蹄带来的颤动强度来判断是朝廷军队的战马,还是匈努入侵的战马,是军队的战马,还是普通运输通商的马,以及战马的数量与距离。他可以用这种判断来提前做好接洽准备,或向当地驻军通报。
弘好学上进,见识广博,再加上长期的历练,接触过中外各色群体,通晓内外大事,了解朝廷的大政方针。悬泉置虽有“官卒徒御”37人,以及"置丞、置佐以为佐贰",但他仍事必躬亲,勤勉工作,忠于职守,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朝廷奉献着。
这就是他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五、常惠
因为这马蹄声传来的震动,立即使弘从沉思与思忆中清醒过来。
根据这马蹄声传来的震动,弘马上判断出这肯定是常惠的车马队,因为他判断这车马队的规模数量与几天前收到信使送来的信简所述的"部属384人"相当。
弘摆脱了睡梦与回忆中的所有悲伤,欣然地投入到组织迎接、接待常惠的准备工作当中去,因为,常惠不仅是朝廷重臣、将军和外交大员,而且还是他的至交和良师益友,同时还是他崇拜的偶像。
常惠十五岁就自奋应募,离开了山西老家,报效朝廷。
常惠"秉持汉节,信念执着"。
天汉元年,常惠随栘中监苏武出使匈奴,被囚笞于官府牢狱。在那极端困苦又漫长的十九年里,常惠恪守民族信念,意志坚定的秉持汉节。
这是常惠受到弘崇拜的原因之一。
常惠"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本始三年,朝廷出兵解除匈奴对乌孙的威胁,派出五将军十六万骑,五路夹击匈奴,并派常惠以校尉身份出使乌孙参谋与督战。五将军无功而还,而常惠与自率军队的乌孙昆弥从西方直捣匈奴西边的谷蠡王庭,大获全胜,斩获匈奴单于的父辈与嫂嫂、公主、名王、骑将等4万级匈奴,并虏获马牛羊等70余万头。
常惠"敢于作为,勇于担当″。
宣帝遣常惠出使乌孙,常惠上奏宣帝说:“龟兹国曾杀害汉朝校尉赖丹,没有受到惩处,请求顺路进攻龟兹。”宣帝没有同意。
常惠与官兵五百人一同到达乌孙,返回时经过龟兹,便游说、调动龟兹西边国家的军队二万人,命令副使调动龟兹东边国家的军队二万人,乌孙军队七千人,从三面进攻龟兹。军队还未交战,常惠先派人指责龟兹此前杀害汉朝校尉赖丹。龟兹王谢罪说:“那是我父王时误听贵族权臣姑翼的话造成的错误,我是无辜的。”常惠说:“既然如此,那就把姑翼抓来,我放了你。”龟兹王将姑翼逮捕,送交常惠,常惠杀死姑翼后回国。
惩罚龟兹并未得到宣帝同意,但常惠认为是正确的,就大胆担责把事办掉。因为此事办的圆满,宣帝不仅没有责罚常惠,反而给予嘉奖褒扬。
常惠多次出使西域,游说在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向西域各国各民族彰显大汉强大的政治手腕。同时,常惠多次出兵西域,击败长期控制西域的匈奴,并团结乌孙、莎车、疏勒、打败龟兹,使丝绸之路进一步畅通,中西商旅来住不绝,也促成了龟兹与汉政府的联系。常惠率汉军与乌孙军击败匈奴,在西域引起震动,龟兹王绛宾出于政治考虑,与汉加强联系,匈奴日逐王降汉。
常惠历经三朝,为大汉拓展疆域,巩固边疆安定稳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六、至交好友
常惠有着很多的丰功伟绩,也被封为“长罗侯”,对于弘来说,他与常惠之间的官位实在是悬殊太大了。
但常惠却非常器重弘。
在此之前,常惠己有不下五次路过留宿悬泉置,他对弘的勤勉工作,忠于职守,见识广博等大为赞赏。常惠曾多次想调弘到京城长安去任职,但弘总是以朝廷和使命为重,婉言谢绝。常惠对弘能够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漫漫狂沙中的置所,尽心尽责,不求功名利禄,默默无言为朝廷分忧而感到十分的欣慰。
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够彼此成为至交好友的原因。
弘做好迎接、接待常惠的所有准备后,独自上了瞭望台远望常惠车马队的踪影。
此时己是中午时分,烈日当空下的浩瀚大漠显得异常宁静,在苍茫的天穹与广阔的瀚海之间,可以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马队扬起滚滚红尘。
常惠的车马队离悬泉置己不到十里。弘即刻更换上礼服,带属下十余人,出门五里迎接常惠。
常惠远远看见一支小队伍正迎面而来,他知道弘又是出门迎接他来了。
约半个时晨后,两支大小不一的队伍终于在一个小沙包处汇在一起。
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立刻下马向常惠的座驾奔来,而常惠看见弘奔跑过来时也立即下了马车,并一边向弘挥手一边朝弘疾步而来。
他们俩相互拥抱,似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常惠位高权重,与弘的地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常惠却能与一个官不极七品的啬夫热烈拥抱,足可以见证他们的感情有多深厚。
那一夜,公务接待完成之后,常惠特意带上一壶好酒到常惠客房与常惠对饮。
他俩彻夜长谈,政治,外交,战况,文学,家庭等等,无所不谈,可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当常惠得知弘被妻子所休时,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为弘深感同情,同时也让常惠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舍小家顾大家"的典范。
虽然他俩彻夜长谈到将近天亮,但由于常惠任务在身且公务繁忙,所以,常惠只稍微小憩,便早早的离开了悬泉置。
弘与上次一样长送常惠十余里。
常惠未上马车,恋恋不舍的与弘一路同行十余里。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常惠与弘告别后,依然步行前进,时不时回头向弘挥手谢送,直到看不到弘为止。
而弘也一直站在原处,一直目送常惠消失在大漠深处。
常惠几十年来为大汉王朝的疆域开拓和边疆稳定,多次往返悬泉置,已然从一个汗毛未干的孩子变成了双鬓如霜的老者。
望着常惠远去的背影,弘不禁为如梭的光阴发出深深的感叹。
七、公主的背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对弘来说,因为背影而发出对时光飞快流逝感叹的,不仅仅是常惠,也许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而最让弘触动光阴飞快流逝神经的背影,是解忧公主的背影。
那是甘露三年的深秋,常惠接护解忧公主归汉。
从元康五年到甘露三年,转眼间又是十年过去。弘这次再见到常惠时,两人都发出了在光阴中又消磨了十年的万分感慨。
而当弘得知常惠这次是迎护解忧公主归国时,他更是心潮跌宕起伏、汹涌澎湃。
解忧公主的祖父楚王刘戊在前元三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当时解忧公主尚未出生,因此,解忧公主是以罪臣后代的身份出生的。
元封六年,为巩固中乌双方关系,武帝将刚满十五岁的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王军须靡。军须靡死后,解忧公主仍依收继婚习俗先后改嫁翁归靡和狂王。
解忧公主前期无生子,地位极低,后期又与狂王感情不和,每天都生活在勾心斗角、步步惊心当中。但不管在哪个时期,她都能积极地参与乌孙的政治、经济、民生、外交等活动,支持与大汉开展频繁的贸易往来,使乌孙国的经济得到很快的发展,同吋,也赢得了西域各国贵族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并且提高了大汉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
如果说张骞二出西域时,乌孙不过是汉王朝西北边境的一个邻小国,但到本始三年,乌孙已由早年的邻小国变成了强盟国,再到甘露元年,乌孙已由盟国变成了汉朝的属国。
解忧公主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同时解忧公主也历尽了人生最为悲苦的命运。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这三件最痛苦的事情,始终贯穿于解忧公主的一生。“少年丧父”,家族因谋反被牵连,罪臣之女身份的解忧未出生便失去父亲,也正因如此,在远嫁乌孙时除了武帝赐给她的一点嫁妆外,解忧公主只有一名贴身侍女;“中年丧偶”,政治联姻本就充满艰苦与辛涩,与翁归靡的结合算是琴瑟和鸣,但没过几年安稳日子,恩爱的丈夫不幸去世;“老年丧子”,刚刚平息乌孙内乱,儿子登上王位不到三年,却又是年近七十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时光磨剑半世纪,解忧公主由一个天真无邪的豆蔻年华,在无尽的酸甜苦辣中被磨成了一个年近古稀、满脸皱纹的耄耋老人。但让她欣慰的是,匈奴终于归汉了,她肩负的使命完成了。
甘露三年秋,解忧公主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归乡征途。
解忧公主从武帝太初元年远嫁乌孙,到宣帝甘露三年回长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与信念,在乌孙艰难地生活了近五十五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她历经了流血与争斗,饱尝了去国离乡的愁苦,历经了命运的跌宕起伏与宫廷争斗的惊心凶险,为传播中原文化,保障丝路繁荣,促进汉朝疆域的拓展和边疆的安宁与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功勋。
那一天,弘依然出门十余里远送常惠与解忧公主的车马队。
深秋大漠,和日似春,平沙万里,孤烟浩渺。流云斜影大漠,霞光细熨长天。
黄沙漫漫日沉沉,
烟波瀚瀚马潇潇;
丝路绵亘三万里,
独步登台半百年。
望着那年近古稀、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走向马车的解忧公主的背影,弘怀着无比心酸而又感化的心情,深深地向解忧公主的背影鞠了三个躬,静默在原地,目送解忧公主的车马队走向远方,走进太阳的光环里,消失在大漠缥缈的弧线之外……
----谨以此文献给为丝绸之路贡献毕生的先辈。
(李俊雄Listion 2023年春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