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飞宇的头像

刘飞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8
分享

踩土砖

近日,老家一同宗叔辈家里翻修房子装修完工,宴请在施工中曾帮忙的亲朋好友,以庆新居落成之喜,并特意打电话邀请了我。我闻讯后,挤出时间前往参加,凑个热闹!叔辈一家,老的们在家看管小孩,搞农业,扎实勤恳,小的们在外经商打工,务实勤勉。全家人老少心齐,日子过得红火,房子能翻修成别墅式样,真令人羡慕、佩服!可喜,可贺!

是的,每隔一段时日回一趟老家,就会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心里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尤其是近些年来,党的“三农”政策和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决策的实施,家乡的变化更大,更快。满院子原有的老旧土坯房屋,都改成了新式样的混砖房子,放眼望去,一幢幢新房掩映在青山翠绿中。每当面对此景,心中总会浮现出孩提时代在家乡居住的岁月……

我家祖辈留传的老屋仅一间土坯房,到父辈手上时,经过多年的积攒,父母亲商量将老屋翻建成一座三间的土砖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整个家乡是全一色的土砖房。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不会在住房上去动脑筋的,在那温饱都成问题的年月里,要将房子翻修或改建一下,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准备有多么的艰难,可想而知了。

头年冬季,父母亲就请了石匠把地基筑好了。在老家,在当时,能称匠的师傅,像石匠、木匠、铁匠之类的是一定要付工钱的,一是因为这些是大家公认的手艺活,二是他们外出务工时是要向生产队缴工钱换工分的,其他的工种都是请乡邻帮忙做“人情工”的,“人情工”只管呷早、晚饭,外加中午“歇干”的中餐就行。

待队上的晚稻收割后,父亲就相中了队上一块“坎上田”用来踩土砖,这田离我家近,便于砖的挑运;田又泥质好,水源方便。父亲先跟队上申请,这事必须经生产队长和社员大会同意后才可以。当时我们生产队是银堂晚爷爷当队长,他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为人处事公正、正直,在队上威望高,我记得在队上开会商量我家用田踩砖一事时,他首先发言说,“起屋造室”是每家每户千百年的好事、大事,队上每家每户今后都要考虑的事情,大家都要鼎力相助,只要我家踩砖后,再把田地翻挖过来,填充些土杂肥,不影响来年的种植就中,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在理,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队上同意后,父亲先把田里灌满了水,浸泡几天后,再把水放干。同时将稻田里的杂草、禾蔸之类的杂物清除掉,父亲说,坎上的田,泥质好,踩出来的砖,泥紧不散,粘而不稀,易干,色泽亮,不比田垅中的“烂泥田”,泥稀,淤泥多,颜色不亮。在田边用锄挖一下一试,泥巴刚好时,父亲很高兴,说:“可以了”!当时家乡还未通电,无法从电视等渠道获取天气预报的信息,父亲在头天晚上看到月明星稀的好天气时,就带上我去院子里几位会踩砖的叔、兄家里,请人家帮忙,好像有清池爷爷、烟堂爷爷、时康叔、时友叔等人,虽说踩砖不是匠工活,但也是技术活,力气活,又是人情活,纯属帮忙工,但父亲到他们每家一说,大家都爽快答应了,并一再嘱咐说,只要是能帮得上忙的事尽管说,当时父亲和我十分感动!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几个都从自家拿来了砖盒子和铁耙、木桶、小勺等工具,父亲也在头天晚上就把旱烟丝切好了一大堆,给他们几个每人一小袋,就往砖田赶,我也拿着茶水跟着去了。

砖盒子很特别,是一个没有上、下面的长方体,左右两面的沿上装有手提的竹篾提绳,右下角嵌着一细小的麻线绳,线的顶端系着一小竹枝。我当时小,也十分好奇,一块田的泥巴怎么就会变成一个一个的长方体土砖呢?就蹲在父亲身边想看个究竟,只见他们几个来到田边,各自隔一定的距离,成一字形排开,然后往田里起开一些泥巴放田埂上,待腾出有砖盒子宽时,就用脚先荡平田基底,然后就试几下看砖盒子能否可摆平整,可以了,就将右手上拴住的砖盒右下角的小绳线往盒子边外绕一圈,将系线的小竹枝插摆放在盒边的田泥上,再用铁耙抓泥巴放盒子中,每放一耙泥就要用脚踩实踩紧,等砖盒子满平时,用小勺舀一小勺水放表面,再脚荡拭几下,后用一个平板木铲紧挨砖盒往四周铲松,然后右手拿起拴着细线的竹枝,绕砖盒拉一回合,双手将左右两边的竹绳往上平稳地一提,一个有棱有角有模有样的土砖便大功告成。再留一点缝隙,又重复之,一个个一排排的泥砖就整齐地摆放在田地里了。他们几个中,算清池爷爷手脚最麻利,大家就这样,一前一后地踩着,太阳出来后挥汗如雨,疲惫时就卷一支旱烟,吸几口,又接着干。

趁他们几个“歇干”的机会,我也到田里试了几次,要么砖不规则;要么上提砖盒时用力不匀,线条不分明,这时,父亲在边上边看边告诉我说,其实这也是技术活,不要看似容易,线条不好看,这不是严重的事,更重要的是拉绳线没摆好,可能后来翻晒砖时,翻不动,要翻烂的(后来确实得到了证实),父亲接着说,有好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就不易了,像踩砖一样,也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急不得慢不得的,随便做什么事,都得心要细,掌握要领,一步一个脚印地干,马虎不得的,有时候,看起来完成了,如果哪个环节省了,到后来时早会露馅的。当时我还小,不太懂,现在想想,这话语深奥着哪!

连续两三天时间,整块田就被这一个个漂亮的土砖摆满了,总算完成了任务。但这还只是第一步,幸好老天爷照应,天气好,等砖定型时,父亲就带着我一个个把砖翻砖过来,再晒几天,就可上墙码砖。码砖时先在田埂上摆一路,再在砖田里一线一线地码好,码好后父亲就在每一墙砖的四周开出小沟来,便于排水。遇上天气变了,就用茅草在每墙砖的顶上盖好,码砖时,父亲告诉说,不能码得太高,并且要码成叉花样,便于砖晾干。

后来,又抽空把砖挑回到家里地基内,再择日请砖匠师傅一个一个砌上成墙成垛,所请的拌灰、递砖小工都是左邻右舍帮忙之。完工圆垛时,递瓦上梁,全村男女老少都抽空来了,排成一排排的长队,用手递传瓦,依次往屋梁上的瓦檐上送。任务完成后,母亲就拿出些花生、干红薯丝之类的物品招待大伙,并说着些感激的话语……

其时,看起来是我家在翻修屋子,其实,是全村人在完成一件完美的工艺品!现在想起来,当时全村乡邻之间是那么互帮互助!大家不求回报,为的是替乡邻能帮上忙,图的是于别人方便,不知现在家乡这种淳朴的民风还在么?

在呷酒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释然了!其实,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不是给我解惑了么?家乡的变化除了国家富民惠农政策的实施,不还有家乡父老这种邻里互帮互助的纯朴民风的支撑么?但愿家乡越来越好,好的民风一代一代一直传承下去。是的,土坯砖房没有了,可纯朴的民风在;砖木结构被钢混结构替换了,可互帮互助的好世风永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