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飞宇的头像

刘飞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18
分享

田垅里的渔火

每当经过县城朝阳市场的水产摊位,看到摊主给顾客称卖黄鳝时,那随手一抓一捧的娴熟手技,让人暗暗称奇!脑海中也浮现出小时候在家乡捕捉鳝鱼的画面来……

家乡大坪刘家,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秀丽小山村,地质结构属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山上溶洞多,怪石嶙峋,景色异。四周山岭的脚下,到处都有流量不是蛮大的地下水的泉眼,冒出一股股潺潺的地下泉水来,有常年泾流不息的,有遇干旱季节就断流的,祖辈们根据这些地下泉水的泾流规律和特点,或筑山塘,或筑溪坝,便于灌溉农田,安排农事。整个家乡的田垅,不管是山脚下的“坎上田”,还是垅岗中的“烂泥田”,一般都能旱涝保收。

有山,就有高度,有水,就有深度。有山有水之地,必是福地。有溪水,便有鱼虾,加上那时有机农药、化肥喷洒少,田垅里的泥鳅、黄鳝多,捕捉鳅鳝鱼就成了我们这些小伙伴的快乐事!“放籇篓”、“翻田圳”、“砸鱼”……各种捕捉技法想尽,次次少则几两,多则几斤,总有收获,不会空手而归,而印象最深的要算夜晚在田垅中“照鱼”了。

暮春时节,垅岗里水天一色,勤劳的乡亲们在早春时就把田地塞满了水并翻耕平整好了,就是“坎上田”也趁落大雨时翻犁过来了,为了防止田地漏水,在田埂边还用田泥沿田埂护了一圈的“子田埂”。大伙只等秧田里的秧苗快点生长,待秧龄适宜时,便可莳田了。这时节,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泥鳅、黄鳝也活动频繁,一到夜晚便频频出洞觅食、游逛,正是大伙抓捕它们的好时机。

抓捕得有工具。大致三样工具必备:照明的灯光;装鱼的器具;捕捉的器械。那时的家乡还未通电,手电筒也是奢侈品,煤油太贵,也供应紧张,大家舍不得用,大都买柴油,便宜些。先到村卫生室或乡卫生院去弄一个500mL的废弃玻璃“盐水”瓶子,把盖去掉,后整一团旧棉絮,抽揉成条状,置于瓶中做灯芯,装上柴油后,在瓶颈处用铁丝套一个箍,再往箍上系上一根麻线绳,绳的另一头系一根长棍,灯具就大功告成,一般一晚上装一瓶柴油就足够了。有的人家,柴油也舍不得去买,就去山上砍“崇膏脂”,说是“崇膏脂”,其实就是把山上松树砍去枝条的枝蔸处再砍下来,这一般不长,但松脂含量多,晒干后,耐燃烧且光亮,只是携带不方便些,还得事先用铁丝编织一个小火盆,盆底垫一小铁片,后用铁丝织一个网蔸,虽费劲但省钱;装鱼的鱼篓也是自己编织的小竹鱼篓,鱼篓上也套有绳子,便于系在腰间;捕捉的器械有到市场上买的“鱼砸砸”,形似女人们梳头用的梳子,一端有一套筒,便于装上一个手柄,当时要5角钱一个,大家都买不起,也舍不得买,嫌贵。大都用家里剪布用的废旧铁剪刀,把剪刀的两片刀刃用锤子锤钝,两尖端相向锤弯便可。

抓捕得看准时机。“最狡莫过化水泥鳅”,“黄鳝受了吓,硬泥钻三尺”,要想捕捉到鳅鳝,得好好把握时间段,鳅鳝一般在晚间才出来活动,在晚8一10:30这个时间段里活动频繁,太早天未完全黑下来,它只在自己的洞穴口探出小脑袋来东瞅西瞧,一发现有风吹草动的什么声响,便脑袋一缩,不见踪影。太晚,气温水温转凉,它们也又溜回洞穴里躲藏了起来。只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它们在水田地里穿梭游走,或平躺于泥面上歇憩,是最好抓捕的时机。尤其是晴天的夜晚,水田里的水面清亮,更容易发现。

每当这样的时日,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早在下午看牛、砍柴时就会早早提前“收工”,一切准备就绪,待天色全暗下来,打着赤脚,挽起裤腿,“全副武装”走出家门,踏进垅岗里的田地中。此时,整个垅岗里只见灯影晃动,忽明晃暗,到处飘弋着渔火盏盏,大伙各自使出自己的全身解数,凭经验判断,凭腿脚勤快,边照边捕边装,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鳅狡猾些,有时一见渔光和人影,便身子一划,把水搅浊,眨眼不见踪影,难己捕到。黄鳝愚钝些,见到光影,还自由自在,优哉乐哉地躺在泥面上,直到被剪子夹住了,才开始反抗,但为时己晚矣!已成“瓮中之鳖”了。我地的黄鳝有两种,一种是“铜黄鳝”,全身呈铜色,腹部带有黑色斑点,个头大的头顶上还有花纹,但性温,易捕捉些。另一种是“铁黄鳝”,全身青黑色,性情凶猛些,剪夹住后会不断“反抗”,有时放入鱼篓中后还会跳窜出来,手一捉它,就会反咬其手的。

待夜色已晚,灯油也差不多时,或看到自己鱼篓里收获也差不多了时,就得返回了,这也得凭经验判断的,不然灯油耗尽,路途又远,黑灯瞎火后返程就成问题了!有时,在山脚下的田地里,会使人联想起一些毛骨悚然的鬼怪故事来,不寒而栗。加上村上的长辈们也经常告诫过我们,人不能贪欲不足,做事要适可而止,凡事得有个度才行。院子里的“乔爷爷”就经常闲时给我们讲故事,讲从前曾经有一个捕黄鳝的人,一天,他已捕捉到很多了,鱼篓几乎要满了,可田垅里的鳝鱼还有很多,他欣喜着,还在不断地捉呀捉呀,到后来反转头来一看鱼篓,鱼篓里全是蛇影,吓得魂飞魄散,后来精神失常了,说是因贪念不足,遭到了田垅里鱼神的惩罚!人要有敬畏之心,要知足有度,自古道,山有神,地有庙,域有疆,法有度,人不可贪得无厌。所以,每当夜晚捕鱼时,我们小伙伴们都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尤其是我,性生胆小,每捕捉到一条放鱼篓中时,总要看看,看鱼篓里的鳝鱼变蛇了没有,待有个斤把时,就会站在田垅中就近寻找渔火灯光,然后结队前行,能可少捕些,免得担惊受吓。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不过,还真得感谢“乔爷爷”这些长辈们,是他们那些怪诞动听的故事,启迪着我们后辈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在这些故事的启迪中,我们不断成长。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不走歪道,勤勉做事,踏实做人。

前些日子,因琐事回老家一趟,和儿时同伴聊起这渔火趣事,大家感慨万千。问及现在田垅里还有鱼照么?大伙都说,现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早些年“电麻鱼机”盛行,田垅里鳅鳝鱼己少有了,田垅里的渔火已成往事。幸好,前年以来,政府渔政水产部门加强了措施,禁止电捕和鱼类繁殖季节捕捞,加上环保绿色高效农业科技的普及,家乡的生态环境肯定会好起来!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走出家乡多年,往事历历在目!感恩家乡的山山水水,感恩家乡的先贤长辈!难忘家乡田垅中的星星渔火,难忘在家乡度过的儿提快乐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