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南流的头像

江南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1
分享

屈原的约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恰逢其时的春雨在万物生长之时欣然而至,谷雨时节,应朋友的邀请来到秭归。雨过天晴,天空碧蓝,满山翠绿,翠绿中布着星星点点的金黄色,如同托盘里璀璨的黄宝石,需要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否则,就会落满一地。这是秭归的伦晚成熟了,秭归的伦晚脐橙的外形呈圆形,果皮为浅橙红色,表面光滑,肉质脆嫩,果汁丰富,抗冻性强,果实的成熟期在3-4月份间。已是摘果季节,走近了,可以看见山上有果农在摘采伦晚,丰收的喜悦写在果农的脸上,采购伦晚的车辆在山间的道路上川流不息,足见果农的富足生活。

秭归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岸边,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就在秭归县。“屈原祠”又称清冽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始建于唐元和1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原址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秭归归州城东约5里的屈原沱。古城归州镇,有23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风雨峡江的沧桑历史,曾演绎过古夔子国的神秘,楚国的兴衰,三国的壮烈,唐朝的飘逸,宋明的清丽,清朝和近代的颓废与勃兴。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乐平里。他曾在楚国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后因奸臣排挤而被放逐江南,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兵攻破,当年4月26日(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这年屈原62岁。其《离骚》、《九章》、《九歌》等诗篇,名贯古今,声扬中外。

现在的屈原祠是1976年兴建葛洲坝工程,由屈原沱东迁至新县城茅坪镇的凤凰山。屈原祠翠瓦飞檐,流光闪烁,环绕在满园飘香的柑桔林和苍翠欲滴的翠柏之中。屈原祠倚山面江,坐北朝南。屈原祠包括山门、屈原青铜像、东西碑廊、纪念屈原陈列馆、屈子衣冠冢,五大部分依山排列,古朴清幽,壮观肃穆。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遒劲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进入屈原祠的大门,一眼就看到绿色植物组成的“求索”二字,郁郁葱葱的 “求索”象征着屈原精神万古长青。拾级而上,能看到低头沉思的伟大诗人屈原仿佛迎面徐徐而来,仰观铜像,仿佛受到先圣哲人的心灵震撼。

屈原祠是屈原留给秭归的具象财富,而《橘颂》则是屈原的留给秭归的精神财富,而今,精神财富已演变成物质财富。“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义为皇天后土培育的橘树,天生便能适应土地,秉承天地之命不移,扎根于南方之土地。秭归种植柑橘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橘颂》名篇,一九九五年四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秭归柑橘产于风景秀丽、气候独特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这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秭归一年四季有鲜橙,品种为脐橙、锦橙、桃叶橙、夏橙,秭归柑橘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脐橙具有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品质,桃叶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泽橙红、皮薄易剥、味甜而浓、质脆化渣、富有香气的特点,而夏橙成熟于四月中下旬,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适度,富有香气的特点。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屈原以橘树自喻,精致地描写了橘树的生长气候和橘树的外在美,赞美橘树高洁和超脱的品质,表达了屈原追求真理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借橘树赞美坚贞不渝的品格,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屈原深深热爱故国乡土,“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与屈原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相通。

《橘颂》是对橘树的赞美,是屈原以物喻己表达爱国的意志,更是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是秭归人的劳作和培养,才使柑橘延绵数千年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秭归人正在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大山,改变橘树的品种,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途径,赋予《橘颂》新的内涵,这也2000多年前屈原与秭归人的约定。

人间四月天正暖,细雨绵绵花已开。谷雨时节,是告别的时节,我们将要送别春天,谷雨也是相逢的时节,将迎接又一个热情似火的夏天。秭归人在送别里迎来了伦晚上季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