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木清的头像

刘木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5/24
分享

古镇新韵

古镇新韵

(散文)

作者:刘木清

 

我循着《边城》的指引,怀揣一份真诚,如渴望拜见一位思念已久的老友,远涉千里而来。

与茶峒古镇相逢,是一份注定要接纳的缘分。许是源自沈从文的《边城》,在很久前,心里就装下了他笔下的那爷孙俩,还有那条小狗,时常幻想那个“鸡鸣三省闻”的小镇,有着怎样的一番情趣,想着有朝一日能一睹茶峒古镇芳容,去走一走那小镇的青石古道,摸一摸那爷孙俩坐过的石墩,坐一坐拉拉渡码头的方头乌篷船,看一看白色小塔的古风古韵,兴许还能拾到翠翠当年遗失的那支竹笛。届时,手捧一杯咖啡,徜徉在小镇街头,畅想她的前世,领略她的今生。

酉水河上,渝湘大桥横跨其间,桥的中央便是两省分界线。走过“渝东南第一门”,入湖南境,左手边便是茶峒。

茶峒小镇始建于嘉庆八年,距今已二百多年历史。走近镇口,一座木质牌楼立于门前,入城要打从此过。牌楼历经百年的岁月风霜,近于墨黑,六层飞檐翘角上,似乎挂满了古城的百年故事。一睹,满目禅意。它那强烈的沧桑感,如同一位老者,似乎在向人们炫耀:若问古今事,唯我可尽知。

茶峒古城,凭水依山,以青石筑成,城垣逶迤,群山环抱。街道两旁,古老的木楼比肩相依,错落有致,河边的吊脚楼,古色古香。木楼小镇内,一条蜿蜒悠然的街道向前伸展。街头,旧时的剃头挑子,从前的补锅匠,挂幡的算命先生,古老的织布蜡染,原始风貌的客栈等等,各具风采,点缀自然,与现代之风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彰显出古镇独有的韵致,使人们对古镇曾经的兴盛与繁荣,窥及一斑。

这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小镇,街上游客如织,人头攒动,笑语欢声此起彼伏,如盛世一般,编织出一道道五彩缤纷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令古城沉醉,游人纷纷争相留下美丽的一瞬。这美景,这美客,说不清是古镇美丽了游客,还是游客装扮了古镇。

湖南花垣的茶峒古镇和重庆秀山的洪安古镇,以及贵州松桃县的迓驾镇,三镇在这里接壤。因而有了“一脚踩三省”和“鸡鸣三省闻”,以及“一口吃三省”的美传。在临河一面的街上,你会看到一家挂有“一口吃三省”招牌的小馆,乍一看,不解其意,及至一问便知。原来是馆里有一道叫“角角鱼”的菜,其将湖南的辣、重庆的麻和贵州的酸味融为一体,烹制而成。吃一口,便带有三种味道,故曰“一口吃三省”。街上,类似颇有营销噱头之嫌的商铺比比皆是,可谓极具茶峒风情。

茶峒古镇与洪安古镇以酉水为界,隔河相望。站在洪安古镇,眺望对面,茶峒古镇沿河而建,宛如一位刚出浴丽人侧卧的曼妙身姿,曲线流美,仪态万方。河边,一队队穿红戴绿的游客往来穿梭,为古镇增添了妩媚,欢声笑语,红了花,绿了水。这既是一座古镇,也是一座新城,古镇的原始沧桑,早已涂抹上新时代的色彩,焕发出一种别样的水乡风韵。

在一堆叽叽喳喳的游客旁,我看到了茶峒古码头,也看到了翠翠和她爷爷曾经摇过的拉拉渡船。还是那座城,还是那条河,也许还是那爷孙俩当年的那艘方头乌篷船,只是不见了翠翠和她祖父。

一根横跨两岸的钢丝缆绳从乌篷船中穿过,还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艄公。开船了,老艄公手持一根短短的一端有开口的“拉拉棒”,在钢缆上不停地往复拉着。一船四面八方客,相互似乎并不陌生,彼此相逢,不问来处,也不问归时,唯有船外的风景,才是他们谈笑风生的主题,一船的笑脸倒映河里,与翠翠当年渡船上映入水中的笑容汇集一起,构成一幅浩长的古今美笑卷,尘封河底,供后人们日后翻看。

我端坐于船上,浮想联翩。还是这艘船,船没变,客在变,日月在变。还是这一河水,满载着古镇人的经年,如同古镇人的日子,波澜不惊。船向前行进,荡起阵阵水声,似乎在讲述古镇古往今来的轶闻趣事,叙说着这里梦幻般的变迁。过去,一根钢缆,挂满了两岸人的辛酸苦楚;今天,它连着两岸人甜蜜的日月,连着世界,串起人们爽朗的笑声,晾晒着人们美丽的心情。

拉拉渡是令人尊敬的,他曾有过荣耀的历史,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就是借助拉拉渡从湖南入川,直至收复大西南。

拉拉渡,是古镇的又一道风景。岁月在乌篷船的摇摆里流淌,日子在老艄公的“拉拉棒”中改变。四时百转,流水淙淙。这渡船,曾渡过无数人人生的美好瞬间,摇出了古镇人日新月异的光景。

许是水乡人的缘故,我对水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来到这里,很想独自乘坐一次乌篷船,划着小桨,沿河而下,荡漾在酉水河上,在小河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问候一声两岸,与这里的山水做一次心灵的交换。

我如愿得偿。来到河边,踏上一艘小船,坐于乌篷外。摇橹人是一位中年女性,肤色黝黑,那是岁月涂抹的色彩。

要开船了,摇橹人轻声提醒:“坐好了。”“坐好啦。”我答道。

船行至河心,只见两岸景色嫣然,我顿时觉着河面辽阔了许多,乌篷船也显渺小起来,船上的人亦尽然。

坐于乌篷船中,看摇橹人轻轻摇动船桨,像轻轻地拨动一根曲调优美的琴弦,很有韵律。桨叶下去,划破平静的水面,送走了古镇的前世岁月;桨叶抬起,掀起层层浪花,翻开了小河的今生美卷。

“你会唱歌吗?”为添游兴,我冒昧地问摇橹人。“呵呵,唱得不好。”摇橹人笑着回答。“没关系。就唱一唱你们当地的民歌呗?”我央求道。“可以呀!”摇橹人很爽朗地回答,遂清了清嗓子,唱道:“唱山歌呐......。”“不对,不对。这不是你们这里的民歌。”我不礼貌地打断了她的歌声。她摇着桨,望着远处,意味深长地说:“高兴嘛,好听的歌都是我们这儿的歌。”哟!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冷不丁地砸在了我的面前,是那样掷地有声。起初我一愣,很快便有所悟,掂出了其中的分量。是啊,今日的古镇不只是属于茶峒,茶峒也不只是属于这方土地,她们已属于世界。我连忙说:“你说得对。不好意思,打断你了,你继续唱吧。”摇橹人以笑代答,继续唱着她的歌。那歌声悠扬似流水,回荡在河面上,融入到一阵清风里,被捎向了远方缥缈的云端。

正说着,只见茶峒古镇的河边,有两位浣纱女正在河边浣洗捣练,不时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我在想,她们中可有翠翠么?当年,翠翠的笑声也一定是这般的甜脆。

从丽人浣纱的图景中,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边城河曾美浣如云的风景。她们濯清了古镇的风尘铅华,涤净了古镇人的质朴淳厚,也洗出了古镇的祥和安宁。

摇橹人唱罢,呵呵地笑着说:“唱的不好。”说完,继续着她的摇橹。我没来得及赞美她的歌声,却从她脸上的笑容中,窥见了她心中的甜蜜与对生活的挚爱。

摇橹人一年四季就这样优雅地摇着,她摇着日月,摇着星梭,摇着心中的梦,摇着一首甜蜜的歌,摇出了似锦的流年,也摇出了无数客者美好的情怀与喜乐。

此刻的酉水河,水秀山明,碧水微澜。在河中央,一叶小舟,一位雅客,一位摇橹人。该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啊!这样的景致,这里日日都在上演。

我承接了茶峒古镇的一段美好时光,实现了彼此久长的夙愿,在我的行囊中,装下了这份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图卷。小镇,她走出了书中,我步入了归程。在这过往的万千尘世里,我们都曾留下一道道浅浅的履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