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木清的头像

刘木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5/25
分享

错肩洛阳红

错肩洛阳红

(散文)

作者:刘木清

 

对于牡丹,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穷尽人间华丽词藻,极尽赞美之能事,为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章。唐人皮日休在他的诗中曾颂扬道:“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在他的《牡丹》诗中霸气地说:“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就连归仁和尚也作《牡丹》诗,大加赞“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诗豪刘禹锡是洛阳人,对自己家乡的牡丹自然多了几分钟爱,对牡丹的美艳形质曾有过连篇累牍的描述与讴歌,其中《赏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成为千古绝唱,经久不衰。

牡丹的确是美的,她美得雍容华贵,倾国倾城,其绝色使得世人被深深折服,每当牡丹盛开的季节,人们便争相一睹花王姿容。

我曾见过牡丹,但都只是几朵几朵的。长久以来,只是一直想象着洛阳牡丹全城怒放的景象。这个春天,按照惯常牡丹盛开的时节,未曾与牡丹相约,便和家人冒昧远道而来。

进入洛阳城时,天色已晚,欲一距赏花处较近的客栈借宿,便次日前往,于是停车询路人,恰洛阳某院校一老师,她热情而又认真的给予了指点,之后不无遗憾地说:“你们来晚了。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洛阳牡丹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开过了。”她手平扫了一周:“你们看,这街上连一朵牡丹花都看不到了,建议你们邙山边的国家牡丹园看看。邙山位于洛阳北,气温略低于城区,兴许在那里还能看到少量的牡丹花。”听她一番话,我们顿时一扫兴致,大失所望,不过还是心怀一丝希望。

次日早,我们便到城区的“王城公园”。刚入园内,就听见远处有喧哗声,及至近前一看,许多人围着一大片牡丹地议论着地里却不见一朵牡丹花,赏花者纷纷叹息。听口音,他们是远客。我急切的寻遍整个园区,竟干净得连地面上都看不到一个牡丹花瓣,只有园区内一侧有一小块一小块地里的芍药花在放,很热烈,很多情,仿佛是牡丹派来向迟来的赏花者慰问的使者,人们在争相拍照中暂且淡化了心中的那份遗憾。

在城区未能看上牡丹花开,怀揣一丝希望,我们迅速离开了“王城公园”,前往“国家牡丹园”。牡丹园里,虽大片的牡丹业已败落,但幸运的是见到了尚在开放中的“姚黄魏紫”。早就听说,在洛阳牡丹中,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紫牡丹,是洛阳牡丹中最好最奇特的两种名花,在花季已过之时尚能看到,心中便有所宽慰。

在一片黄紫牡丹处,我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起们来。看着黄灿紫艳,心中顿生敬畏。我的思绪跟随一凄美的故事飞到了遥远的从前,仿佛看到了当年邙山脚下那位勤劳的青年樵夫黄喜和山泉边那位美丽的紫姑。千叶黄牡丹和千叶紫牡丹分别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如今,他们仍然是那般勤劳,当其他牡丹花都早已凋谢时,而他们却仍在努力开放,着实令人感奋。望着黄紫牡丹,我浮想联翩,也禁不住心生怜悯,黄喜和紫姑虽最终未成眷属,可千百年来,他们却始终相守一起,同开同谢,同生同死,不离不弃。

由姚黄魏紫,我想到了牡丹刚烈的个性。当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饮酒作诗,乘着酒兴醉意,写下了"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诏书。据说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全都绽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见后勃然大怒,遂下令将其全部贬出京城。途径洛阳时,刚强不屈的牡丹竟然昂首怒放,武后听,气急之下,令将其全部烧死,直至枝干烧焦。奇特的是,第二年春,牡丹奇迹般地活了,且花开得愈盛艳。因牡丹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美她为“焦骨牡丹”。由于牡丹花儿开得红红火火,人们便起名叫“洛阳红”。牡丹不媚俗,不屈从,被贬后,亲近天下百姓,富庶洛阳一方,令人动容感佩。

我钦佩牡丹坚贞的品格,她不逞强冰封的冬天,也不移恋火热的夏天,她是春天的使者,她注定属于春天。牡丹是忠诚的,她紧随春天的脚步,在每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世人带去欢乐。牡丹是惜春的,尽管她拥有无穷的春季,但她从不挥霍春光,在每一个春天里都会谱写出不的锦绣华章。

专程赴洛阳赏牡丹,不曾想与牡丹错失香肩。我突然悟到,牡丹实乃灵性之物,时代不一样了,连牡丹都在变。长久以来,一直以为牡丹是在四月中旬前后盛开,但我却忽略了春天的脚步也随着时代的节奏快了起来。牡丹似乎在提示,传统的思维已不合时宜看来,要踏上时代的步伐,需要与牡丹俱进。

机遇是宝贵的,一旦错失,往往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和内心的煎熬,如我与洛阳牡丹错肩。此次赴洛阳,未能看到牡丹盛大花事,虽感遗憾,但无抱怨,因为此行乃一时动念,诚意不够,国色天香的牡丹不愿相见,理所当然。我似乎明白,对于美好事物,应怀有一份敬畏,一份真诚世间美好,不可能唾手可得。此次虽与牡丹擦肩而过,但来年我们一定会真诚相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