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桐是雨露镇一名普通干部,去年他在松林村委会见习期满后被分到了镇上新成立的园艺站工作。
雨露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由于它“四面环山,一水东注”的独特地理优势造就了小镇次热坝气候,曾经被列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
近年来,小镇掀起了开发热坝的热潮,其中特色蔬菜种植园区建设就是雨露镇工作方向和重要任务。
由于全镇都在搞园区建设,新成立的园艺站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肩负着指导全镇特色果蔬和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负责全镇的农用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自己的基地,抓好特色果蔬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诸如东升南瓜,美人椒、迷你小黄瓜、小兰西瓜等特色品种示范推广都属于园艺站的工作范畴。
为适应农业发展,雨露镇党委政府召开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推进雨露镇特色蔬菜种植园区建设。
会议要求以雨露镇现代农业示范区(500亩钢架大棚)为龙头带动,采取中间开花的形式,逐年推开,最终使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0亩左右。
产业结构调整全面铺开后,镇辖区10个村委会都分配了特色蔬菜种植任务,坝区多到上千亩,山区少到几百亩。党委政府出台了年终考核办法,每个村委会都缴纳了保证金,保证金由下村工作组干部及村委会干部缴纳,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为推进园区建设,镇上下发文件,要求每个村下派2名科技副主任,主要职责是协助村委会和下村工作组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完成特色蔬菜种植任务。
李桐、秦中平作为园艺站技术员被一纸文件任命为雨露镇大树村委会农业科技副主任,负责指导发展大树村300亩的特色蔬菜种植任务。
六月份,带着责任和使命,园艺站领导在一场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中送他们到大树村委会任职。
在经过大树村委会的途中有一条河,名叫阿加河,是和外县交界的一条分流。阿加河河面宽10多米,常年河水潺潺,只有在旱季才会看到河滩上的鹅卵石,河边土地肥沃,两岸竹子翠绿,鸟鸣啾啾,生态甚好。
此时正逢雨季,河里涨满了水,车是不能开过去了,没办法,李桐和秦中平只好除去衣裤,只穿一个裤衩,双手把行旅举过头顶艰难的渡过河去。
按照他们指定的路线,李桐和秦中平要从右边一条岔路步行大约1公里山路才到村委会。第一次到山区工作,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迎着风,顶着雨,两边的树木嫩嫩的、绿绿的,路下边还有哗啦啦流淌的小河,他们竟显得有些兴奋,但现实或许并不像他们想象的美好。
不多时,一个小山村横在眼前,依稀可看到嵌在半山的房子,鸡鸣狗吠声越来越近。
拐过一个大大的弯后,终于看见了村委会的大门,而且居然是可以上锁的木门。从外面看更象一座庙,听说当时是一座庙,当地求神拜佛之地,破四旧时佛像被摧毁,再后来被改造成了现在的村委会。
走进村委会后,让人失望之极,这哪象个村委会,更像一户农户,进门的两边是菜地,除了右边种着几株芋头外全部菜地是荒着,地里长满了草,乱七八糟的盘在地上。
整个村委会办公楼为土木结构,分二层,一层是会议室、书记室,外面是厨房,说是厨房,实际就是一个起火的地方,还是露天的。煮饭用一口铝锅,外面已烧得漆黑。炒菜用的是一口铁锅,看来闲置已久,锅里积了雨水,锅边已经锈迹斑斑,一堆曾经烧过的火碳黑漆漆的堆在那里宣示着曾经有过的人间烟火。
村支书李福亲切的和他们握手,因要赶着到镇上开会,跟副主任交代了几句就先走了。
这也算报到了,村委会把他们安排在二楼,一人住一个房间。二楼共有五个房间,全部是木的,连地板也是木的。房间之间隔着板壁,罗少荣和计生员唐开学跟我们住在小楼上,他们的卧室也就是办公室。
整理床铺时,计生员唐开学来帮忙,说是李桐住的这间曾经吃农药死了一人,而秦中平住的那间则上吊死了一人,该死的彝族老表,害得他们一夜都不敢入睡。
(二)
大树村委会是雨露镇最小的村委会,整个村委会辖大树、凹乌山、乌泥埂、路腊、河口五个村民小组,人数大约在2000人左右,全部为彝族,彝族村寨间住得还比较分散,如果下乡开展工作需要一周才能走完所有村组。
大树村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由于是山区,30%左右的水田,70%以上的为早地,当地人也叫“雷响田”,就是靠天吃饭的田,遇到风调雨顺时还好,遇到干旱就彝族群众的生活就非常困难。
看得出当地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村委会现有工作人员4人,由于村委会待遇低,大家都不愿意干,换届时妇女主任跑了,听说是到外地打工,所以村委会人员多为兼职,工作勉强运行。现在好了,镇上派下了2名科技副主任,村委会有了力量得到了增强,村支书李福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于李桐和秦中平而言,眼下的情况可以说是一团糟,且不要说如何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300亩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任务,单是一日三餐也让李桐和秦中平发愁呀。
村上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由于当地群众思想落后,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种出的蔬菜只能满足自己,加之交通不便,从村委会到镇政府只有一条3公里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外面的乡镇干部进来的也少,遇到天气变化,座机电话根本打不通,直接与外界失去联系。
由于电话经常打不通,外面的信息收不到,除了李书记外出开会带回一些文件和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外,再没办法接收到其他指示,地方太落后了。
当前两位科技副主任的吃饭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村上没有开伙,吃米必须自己买。最困难的是没有菜吃,他们试图向当地群众买,群众不卖,因为群众种出的菜还不够自己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李桐跟秦中平商量,先解决在村委会的生活问题,再进一步研究镇党委、政府安排的特色蔬菜种植任务。李桐和秦中平便轮流向李书记买米,果然第二天,李书记用一头毛驴驮了50公斤米来,顺便送了他们5公斤老蚕豆,说莱的事实在没办法。
这几天,菜地上仅有的几株芋头被吃完了,而且是根茎一起吃,就差叶子不能吃了。
这个周末,恰好村上没什么事情,李桐便和秦中平到村下的河边走走。
地方是穷了点,但生态资源不错,河两岸绿树成阴,夹岸数十步,芳草鲜美,野花遍地,清澈的河水潺潺的流淌着,难得的好心情。
快到吃饭时间了,他们惊喜地发现河两岸有很多野菜,这种野菜很肥,嫩绿的大叶子,在老家叫芝麻莱,味道不错,他们便迫不及待的采了一大兜。
回到村委会,他们立马生火做饭,把采来的野菜洗净后用油和干辣椒一炒,下着米饭,真香!这是两人来到大树村之后第一次吃到的新鲜蔬菜,之前每顿都是炒豆,牙都快崩掉了。
好景不长,不久他们便发现芝麻莱虽然好吃,但它性凉,才吃了几天便觉肚子不舒服,不敢再吃了。
也许我们忘了,李桐和秦中平可是农业技术员,种莱可是他们的专长啊。书记外出办事的时候李桐让他带回了2袋秋675菜籽,还有茄子、瓜苗。下班后李桐和秦中平便陇墒、打塘,有模有样的种起菜来,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白菜长起来了,茄子和瓜也相继挂了果,终于每天都有蔬菜吃了,村委会老李书记一个劲夸他们能干。
村委会吃菜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天李桐溜进书记办公室说:“李书记,我这段时间在做一个大树村经济发展方案,主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特色蔬菜种植任务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来起草,方案进一步优化后将提交村委会讨论通过实施。”
“好啊,只要方案可行,我一定全力支持”李书记兴奋的表态。
(三)
大树村是个美丽的地方,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每次周末的时候,李桐和秦中平总是结伴到处走走。作为乡镇干部他们并非瞎逛悠,而是到各村调研一下自然资源,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发展大树村经济打基础。
这天他们发现出村后大约一公里处有座大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有个大溶洞,洞内流出清泉,叮叮咚咚,像在唱一首优美的情歌。
沿着水流出的方向寻去,里面别有洞天,水是从一个大峡谷流出的,两边的大树象一把大伞,遮住了太阳,太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照下来,星光点点,然后散落在水中。
两边的植被太好了,绿色的青苔包裹着一块块石头,宛若铺了一层地毯。好奇心驱使李桐和秦中平小心翼翼的前行,这种幽静的环境实在让人窒息,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会窜出一条巨蟒或怪物来袭击他们,让人心神不宁。
诗中云:“幽兰在山谷”,在陡峭的山坡上确实长着漂亮的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他们采了几株,再也不敢前行,因为前面的环境更幽深,越往前走感觉光线越暗,越阴冷,越寂静,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们。
“好奇特的地理环境,确实是探险的好去处。”李桐说。
走出幽谷后,才感觉天气太炎热,他们决定到凹乌山天然水潭泡个冷水澡。
凹乌山水潭委员大树村东2公里处,水潭上面有条河,河水从上面飞泻下来,形成了一道漂亮的瀑布,虽然比不上有名的瀑布,但也甚是壮观。瀑布下面有个圆形的水潭,潭水刚刚没过成年人肚皮。
水潭就位于绿树环绕的群山之中,周围绿树成荫,把圆形的水潭包围在中间,林间只有一条小路通向水潭。山区人洗澡从来都是原生态的,这里人烟稀少,谁都可以共用这个天然的澡池。
炎热的天气使李桐和秦中平迫不及待的除去衣裤,一丝不挂的跳入潭中,因为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所以他们才这样肆无忌惮。
闭上眼睛,任由水从自己头上流过,水拍打自着他们的脸庞、身体。两个大小伙子在水谭里互相打水嬉闹了一阵,潭水太清凉了,就像矿泉水一样,在水里一泡,泡去了烦恼,真让人神清气爽,洗去了他们一周的烦恼与疲劳。
(四)
转眼到大树村委会已有五个多月了,李桐对这里的环境渐渐熟悉起来。河那边的彝族老表杀鸡吃总是会隔着河邀请他们过去喝酒。他们哪有拒绝之理,平时伙食那么差,再说这也是乡镇干部和彝族群众打成一片的表现嘛!
这天晚饭后,李桐和秦中平以看电视为名到了到了大树村老毕家,实则想做一下他们家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家带个头种植特色蔬菜。
此时老毕家已经有几个彝族同胞在看电视,坐定后,老毕热情的邀请他们“喝茶”,只见每个人面前都摆一个大碗,大家都时不时端起碗来喝一口,李桐和秦中平喝了一口差点没喷出来。这哪里是茶,分明就是老白干,原来彝族说的喝茶是喝酒啊!
就这样大家你约一口我约一口,硬是喝了满满一大碗“茶”。
这时一位彝族姑娘主动来给两位村领导“倒茶”,长得还真俊俏……
借着酒壮胆,李桐对在坐的说:“各位老表、阿表妹,今年我们将在大树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是种植特色蔬菜发展经济,发展蔬菜种植镇上会有对应农药、子种和物资补助,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把收入搞上去,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
“种蔬菜政府还有补助呢给?这是真的吗?”一个黝黑的彝族汉子喝了口酒问。
“千真万确!种植大户镇政府还要表彰奖励呢!”
“那我得干上几亩!”彝族汉子激动的说。
“那蔬菜种出来以后卖给谁啊?”旁边的阿表妹小心翼翼的问。
“镇政府已经和外商签好了合同并建好了冷库,销路不是问题。”
“那太好了,我回家跟娃娃他爹商量哈种上几亩”!
这时,老毕女儿又要来“倒茶”,为了不现形,保住乡镇干部的光辉形象,李桐扯了个谎,说是村上临时有事要赶着去处理,两人便逃似的出了老毕家。
从老毕家出来的时候,正是皓月当空,月光下,他们摇摇晃晃嘴里哼着彝族歌曲。
“阿老表,阿老表,你要来呢嘎!阿表妹,阿表妹,你要来呢嘎!不来就说不来呢话,莫叫小哥我白等着!”
月光洒满乡间的小路,真是柔情似水。借着月光他们看见路两旁的树上站满了一只只象鸟一样的动物。它们一只紧挨着一只,走近一看,原来是鸡啊。真奇怪,彝族的鸡都在树上过夜啊!
李桐心想,今晚的宣传只是个开端,接下来他们将会有更大的动作。
月光照着村委会的木楼,里面传来了一阵阵酣声……
大约5点钟,他们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弄醒,随着声音越来越近,李桐推开窗子一看,差点没惊叫出来。只见一群人朝村委会走来,带头的人手里摇着一个铃铛,口里念着口令开路,后面的人手里举着松木做的火把,一个个火把将路照得通明,有个人牵着一匹羊,其他人或挑或背跟在后面。
两个年轻人被这突入其来的景象怔住了,他们从来没用见过这样的阵势,以为是看到了传说中的阴兵过路,心里充满了恐惧。
第二天,他们向村委会的同事讲述了昨晚看到的恐怖的一幕。
“你们昨晚看到的不是什么阴兵,是彝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计生员唐开学哈哈大笑说。
原来彝族家里有人去逝后,后家人要带上羊子赶去蔡奠。由于彝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区,村与村之间距离十分遥远的原因,所以天不亮就要赶路,不然连早饭都赶不到,故发生了昨晚一幕。
真是虚惊一场!
(五)
方案拟定之前,李桐和秦中平分别到大树村辖区的凹乌山、乌泥埂、路腊、河口五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了各村的资源及村情,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方案。
会议开始后李桐说:“发展大树村经济必须从大树村实际出发,一是要致富,先修路,必须在一年之内将从村委会通往镇上的道路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保证乡村公路畅通,车子能正常通行,三年内申请项目硬化。二是要大力鼓励彝族群众发展种植业,重点发展早玉米、冬早大棚蔬菜、沙地西瓜、香橼等特色水果蔬菜,林果经济和野生菌资源。三是大力鼓励彝族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主要养殖山区黑山羊,放养土鸡和肉牛。四是依托大树村溶洞自然景观、阿加河畔风光、彝族放养土鸡、黑山羊、无公害肉牛,凹乌山天然瀑布等资源打造大树村彝族风情园。突出赏自然风光、游阿加河山水、摘特色瓜果、吃彝族风味等旅游项目。”
李书记喝了口水补充道:“为落实好产业结构调整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下面由我进行分工:李桐和我一组,负责凹乌山,乌泥埂小组;罗少荣、唐开学、一组负责大树、路腊小组;谢家方,秦中平一组负责河口小组,各组按照分工开展工作,每日报送工作落实进度。
工作贵在抓落实。这天吃过早饭,李书记和李桐二人便开始到包村开展工作,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的都是山路,但景色很好,漫步林间小道,听听林间的鸟语,山溪潺潺,野花清香,再看看林中蹦来跳去的松鼠,真让人心旷神怡,流恋往返。老李很有兴致,用彝家人粗犷的声音唱起了彝族山歌:
听了九十九个姑娘的歌声
还有一个姑娘在等待
见了九十九个美丽的寨子
还有一个寨子在等待
满山花儿在等待
美酒飘香在等待
要是不走不行了
明年今日早早来
满山花儿在等待
美酒飘香在等待
珍贵的朋友 朋友
请你留下来 留下来........
一转眼,一个小村寨便横在眼前,这就是凹乌山小组了。
进了村子,一路上村民们热情的用彝话跟他们打招呼,李书记熟练的用彝话回应。李桐是典型的汉族,根本听不懂他们打的彝话,只是一个劲的微笑。
这是一个彝族村寨,几乎家家都养狗,他们进了一户农家小院,几条狗窜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围住,对着他们龇牙咧嘴,幸好主人看见他们,便迅速喝退了狗,将他们引进屋里。
李书记用彝话向他说明来意,看彝家老表的表情是先让他们坐下来喝口茶再说。这也正是李桐求之不得的,走了十多里山路又累又渴的。
只见主人从屋里端出一瓦缸米酒,用口缸打了两缸摆在他们面前,他自己也打了一缸,然后邀请一起喝。
原来彝族的茶还可以是这样啊。只见米酒已泡得青丝丝的,汤色很好,上面漂着星星点点的米粒。李桐迫不急待的喝了一大口。眼睛瞪得老大,天啊,这味跟想象中的甜白酒差距也太大了,这跟喝老白干也没啥区别。
这样边聊边喝,李桐是喝一口皱一下眉头,有点难以下咽的感觉。李书记看在眼里,侧过头小声对他说,李副主任,你这样主人会不高兴的,我们不但做不了群众工作,还有可能被主人赶出门。
李桐大惊,还有这种说法,他在心里想,为了完成种植任务我豁出去了。跟主人碰了哈杯,一扬头把半缸米酒灌到肚里,打了几个饱嗝,脸涨得通红。
李书记趁机用彝话向主人介绍李桐是分到村里下乡工作的大学生,科技副主任。老表古铜色的脸上立马绽开了笑容,他向李桐翘起了大拇指,临走时承诺一定完成蔬菜种植的任务数。
(六)
临近晚饭时间,乌龟山村村长来招呼李桐和李书记到他家吃饭。
一路相跟着来到村长家,这时李桐才有时间仔细观察这些有特色的彝家民居建筑。村长家真的很宽敞,小院里堆满了高高的柴垛,大约有10米多长,整整齐齐的堆着。
虽然山区已通电,但彝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他们还是离不开火。因为他们是火的民族,火是彝族的魂。
自古以来,火在彝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彝族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早晚气温相差比较大。
在现实生活中,彝族离不开火塘,在他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火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吃在火塘边、睡在火塘边、集谈在火塘边,火几乎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火,生活将无法延续。
往里走是几间土木结构的房子,这种房子叫土掌房,是彝族的建筑风格,在建房顶时用木板或木头密密铺起来,上面垫上一层土压实,铺得平平整整。天热的时侯可以在房上面乘凉,甚至跳左脚舞。
酒菜已上桌,村长宰了一只土鸡,拿出腌鸡枞、还有烟熏老腊肉、腊排骨、马蜂蛹等,满满一桌,十分丰盛。
在一起吃饭的除了村长的家人外,还有村寨里的几个阿老俵和阿俵妹。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也是个酒的民族,男人女人都会抽烟、喝酒。
无酒不成席,村长搬出一大鸦子酒,每人倒了一碗,便吆喝着喝起来,大家边喝边聊,气氛很好,李桐夹了一跎腊肉送入口中,大赞好吃,然后又喝了一口酒连连树起大拇指,好酒好酒!
坐在旁边穿着羊皮领褂的老俵说:“兄弟,算你有眼光,这可是我们彝家自已酿造的粮食酒,没有添加任何东西。酒烤好后选一块潮湿的地方挖个洞放在地下埋着,等三五年才上桌。到时候酒无论在成色上还是口感上都比市面上的强好多倍呢!”老俵说着又相约猛猛的喝了一大口酒。
席间,老俵们轮流吸烟筒,每人吸一支烟后,又传给其他人,女人也吸,传到李桐的时候,他本来不怎么会吸烟筒,但为了入乡随俗他也接过来咚咚咚的吸完一支烟后又传给了傍边的彝族妹子。
吃饭的时候,李桐和李书记也不忘记不失时机的宣传镇党委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家酒过三巡,处的像一家人一样,在坐的阿老表,阿表妹都觉得党的政策好一定要支持,村长也表态会召集全村寨彝族同胞按照党委政府的思路来发展经济,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发家致富。
大约喝到九点,村长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李书记和李副主任难得到我们彝家山寨来指导工作,以后还要靠他们带领我们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发展村集体经济呢!我们一定要支持配合好,接下来邀请两位领导和我们一起联欢哈。”
原来要做通民族工作就是不能摆官架子,只有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办实事,和他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处的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才会紧紧的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才会毫无条件的支持你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能引领他们致富,可就辜负了彝族群众的信任啊,李桐在心里默默地想。
出了门,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很多人,院子里撒上了青松毛,中间架起了熊熊篝火,村中不少年轻男女已手拉手跳起了欢快的左脚舞,不远处也烧起了火,火上的架子上烤了一只羊,火周围是青松毛,上面有坐的草墩。村长招呼我们坐下。
刚坐下就有人割下烤熟的羊肉端到面前,大家左手端酒,右手拿肉又愉快的喝起来。
彝族是火的民族,也是歌舞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只要你当他为朋友,他会把你当亲人。
这时一位彝族阿妹来敬酒,她大方的唱起了彝族敬酒歌:
苏木地伟喔,
确波果拉苏,
你我呷得苏,
莫拉各特波,
你木呷节勒,
纸节波各达,
纸杂我木觉,
色拉诺喔苏,
苏尼苏达多多,
苏呢苏达多多。
唱完,酒举过头顶,说了句“资白刀”便干了碗中的酒,李桐真有点听不懂彝语,不过他也一仰头把碗中的酒干了。
彝族是爱跳舞的民族,弦子一响,脚板就痒。那边的阿哥阿妹正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跳得热火朝天。李书记和李桐借着酒劲加入了跳舞的队伍中,伴着阿老俵,阿老俵你要来呢嘎……的音乐,大家沉浸在左脚舞的快乐中。
(七)
第二天,他们早早的起了床,清晨的空气滋润着他们的肺,让人精神抖擞。窗前树上的鸟儿在唱着动听的歌,他们匆匆洗漱后便告别了村长,向下一个目标乌泥埂村出发。
一路上鸟语花香,李桐还回味着昨晚的肉香酒美,还有彝族阿妹那优美的彝族酒歌还在耳畔久久回荡。
途中李书记告诉他,彝家人最喜欢的就是酒,最爱跳的就是左脚舞。他们天资聪明,小孩会喝水就能喝酒,会走路就能跳舞,会讲话就会唱歌。我去,这也太夸张了吧!
李桐向老李书记学讲彝话,方便以后好和彝族沟通。
“快点走彝话怎么说?”
“哩哥哥!”老李说
“那慢点呢?”
“么哥哥!”
“吃饭呢?”
“左左!”
“干杯呢?”
“资白刀!”
“真的还是假的?”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讲的!”
“那我爱你呢?”
“没有!”老李书记想了一下说。
约么2个小时的山路便到乌泥埂,这里也是老李所在的村,老李的老婆热情出来招呼李桐喝茶,这一次他坚决要求喝真茶,真的要休养一下了。
为了宣传产业结构调整及村集体发展思路,他和彝族群众喝了很多的酒,他现在是闻见酒就晕,他身上的酒气怕蚊子都会醉了掉下来吧。
李书记老婆用茶叶给他泡一了一杯茶,便去给他们做早饭了。
李书记家住的是瓦房,堂屋里摆着彩电、冰箱。小院的杆子上挂着许多腊肉。自来水已经接到院子里,墙角栽着一棵香橼树,树上挂着几个黄灿灿的大香橼。大门口有一棵老柿子树,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柿子,几只黑头翁在树上偷吃着熟透的柿子。屋顶上有几只鸽子咕咕咕地叫着,见人来后轰的一声一起飞向远方。
没多久,一桌好菜上桌,有鸡肉、腊肉、红豆,还有一种肉很像干巴,老李要上酒,被李桐制止了,实在喝不动了。
饭后,李桐好奇地问:“李书记,你家有一盘肉咋个那么香,那是什么肉啊?”
“是老鼠肉!”李书记说。
呕……李桐差点吐了出来。
李书记解释说:“我们吃的老鼠与别的不同,是山上包谷地里抓来的。傍晚把夹子放在包谷地里,老鼠来偷吃包谷时碰到夹子就被夹住了。这些老鼠都是吃粮食长大的,就像我们养的猪呀,鸡呀一样。家里的老鼠就不能吃,因为有些可能吃了农药。再说,如果人类以鼠为食,老鼠就会越来越少了,岂不是一件好事。”
李书记讲的还很有道理,但李桐笫一次吃老鼠肉,心里还是不舒服,还是想吐……
乌泥梗小组的村长是李书记的弟弟,晚上,村长安排了彝家火塘会,全村人都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桐和李书记宣传了产业结构调整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由于村里多数人是李书记家亲戚朋友,大家都支持村长的工作,愿意带头完成种植任务,同时也希望镇政府兑现相关的物资补助。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动力。李桐和村委会全体干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种植任务上,除了偶尔到镇上向领导汇报协调产业结构调整物资供应工作外,几乎天天都奔忙于各村组之间。
为更好的推动工作,李桐和书记商量,各组还要用晚上的时间到五个村以彝家火塘会的形式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动员会,深入彝族村寨讲大树村发展思路,此外李桐和秦中平还要负责五个村小组种养殖业技术培训工作。
整整几个月的时间,村委会全体工作人员都奋战在各村,想尽一切办法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每天都按时向镇特色园区办公室报告任务落实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委会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召开火塘会,到各村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赢得了彝族同胞的支持。
沉寂了多年的彝族村又一次活跃起来,镇村干部下村培训,还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镇上派来的两位科技副主任更是发挥了专业优势,和彝族群众宣讲党的惠农政策,种养殖技术。
为满足群众对种养殖技术的学习需要,李桐还联系文化站图书下乡,把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送到五个村
的会议室供群众空闲时候学习,各个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看到各村彝族群众学习的热情,李桐在心里想,群众思想通了,脱贫致富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我们不能带领他们改变现状,致富奔小康,那我们就对不起彝族群众这份热情,我们就愧对自己乡镇干部的身份。
在村委会全体人员和大树村彝族同胞的努力下,镇下达的300亩特色蔬菜种植任务超额完成了。
“要致富先修路”,特色蔬菜是种下去了,但交通是个大问题。
李桐和李福书记建议:购买一点必要的厨具,村干部下午饭全部在村委会开伙,每天吃过晚饭就修从村委会到雨露镇的乡村公路,一方面将路面拓开,同时将挖下的土填在低洼处压平压实。
一场镇村干部集体修路的活动开始了......
村委会干部的率先垂范,让周围的彝族群众看在眼里,他们也纷纷加入,最后修路队伍由几十人增加到了上百人。他们从家里带来了锄头、铁铲、砍刀、铁锹还有小推车纷纷加入了修路队伍。
憨厚的鲁正华擦着脸上的汗水说:“这是我们外出必须走的路,镇、村领导都带头修路了,咱老百姓咋能观望呢!”
“路通了,别人才可能进来拉菜,我们的农产品才能外销。” 李桐坚定的说。
就这样,没有动员,群众自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条长3公里宽5米的乡村公路硬是被修到了雨露镇,一般的货车都可以正常通行。
李桐也主动找镇领导汇报了产业机构调整过程中村委会干部与群众自发修路的情况,请求镇领导向上协调从村委会到雨露镇近3公里的乡村公路硬化项目。
时间总是很长,却又很短,长长短短的日子构成了所谓的生活。
今年风调雨顺,大树村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了大丰收,大树村阿加河沿岸的100亩沙地西瓜又大又甜;河口村100亩早玉米也如期上市;凹乌山50亩大棚蔬菜、路腊村20亩香橼、污泥梗村30亩蔬菜也喜获丰收。
由于之前把路修通了,外面很多菜商、果商纷纷进来贩菜拉果,村委会便开始热闹起来,整天车来车往。
来自大树村的各个彝族村寨从四面八方把自己种植的果蔬运到村委会按合同收购价卖给菜商,彝族群众收到钞票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只恨菜种得少,有点供不应求。
一茬菜种下来,大树村的群众人均纯收入比原来翻了还几倍,部分勤劳的彝族群众人均纯收入超过了万元。
翻过年后,天气变得暖和起来,这小镇又恢复了生机。镇党委政府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结大会,十个村委会都参加了会议。
会上安排了产业结构调整中成绩突出的几个村委会做交流发言。大树村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点之一也做了交流发言,大树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做法及实干精神得到了镇党委政府领导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产业结构调整优秀集体奖在大会上接受党委政府表彰。
同年,李桐被镇党委调回镇上担任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李桐虽然到了镇上工作,但他对大树村彝族群众的情没有变,对帮助大树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承诺也没有变。
他正在思考更深的问题,他牵挂的是大树村彝族风情园建设项目的实施。
李桐现在的工作岗位最主要负责招商引资、企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发展大树村彝族风情园旅游项目将是很大的优势。
他熬了好几个夜晚在原来调研的基础上重新修改梳理了大树村发展彝族风情园一日游的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中进一步提出利用高速公路过境的优势,一是先硬化从镇到大树村的乡村道路;二是游客到大树村吃什么的问题,这是一个特色,吃生态牛汤锅、羊汤锅、放养土鸡,彝族土菜。玩什么?游客可以去采摘西瓜、香橼,也可以到溶洞探险等。总之体现在赏自然风光、游阿加河山水、摘特色瓜果、吃彝族风味等旅游项目上。
方案出来后,李桐又先后几次前往大树村开会,与村委会同志一起到各村实地调研,进一步核查各村的实际情况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向领导汇报后提交党委会研究。
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方案在党委会上顺利通过,同时镇上成立了“雨露镇大树村彝族风情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该项目的推进工作。
一个地方的改变,离不开乡镇干部不懈的努力,更离开各族人民群众一心向党和艰苦卓绝的劳动。
两年以后,大树村至雨露镇的乡村公路硬化项目竣工了。镇上还在进大树村的路口搞了个仪式,请建筑队用钢管搭了个大门,钢管上绑上青松毛枝,门头正中标语写着:“雨露镇大树村镇村公路竣工仪式”,门两边上联写道:“感党恩,齐心共筑致富路 ”;下联是:“展未来,不忘当年行路难”。在一阵鞭炮声中,几代人走过的曲曲山路变成了光华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在雨露镇大力宣传下,大树村的彝族风情园乡村一日游项目也初见成效。每逢节假日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来自各地的一辆辆私家车集中到了大树村,尽管已经建了几个简易停车场,但还是满足不了。
上班族们上了一周的班十分疲惫,来到这美丽的彝族村寨放松放松。品一品彝族的牛、羊汤锅,带小孩搞搞采摘。胆大的还爬山探险。部分游客到乌龟山天然水潭玩水,还有的干脆带上帐篷在阿加河畔安营扎寨,体验阿加河水柔情之美。
大树村彝族风情园一日游项目是成功的,随着游客的增多,党委政府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在游玩的内容上、在开发地方彝族文化方面都在逐步完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大树村一日游项目带来了消费者,带动了就业,推动了大树村彝族品牌农产品的消费,很多农产品都申请注册了商标,提高了产品的品牌效应。
彝族群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也闲不住了,纷纷吃起了旅游饭。有开馆的、摆摊的、卖农产品和特色小吃的、租赁烧烤桌、帐篷的、泳衣及玩水工具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好过。
当初一起修路的鲁正华儿子刚买了一辆货车,嘴笑得合不拢。说是要拉一车洋芋进来,她媳妇烤个洋芋都能赚钱。
短短几年的时间大树村彝族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各种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依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部分缺劳力的家庭已实现了全面脱贫,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大步迈进。
几年后的一天,李桐路过小镇,他目光坚毅,尽管才四十出头,但两鬓已经斑白,看上去略显沧桑。他不在这小镇工作好多年了,如今他已经是S县农业局的副局长,但还依然眷恋着这个地方。
停下车子,他两眼盈满泪水,再次审视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热土。在这片土地上他和朴素的彝族人民一起为家乡的变化努力过,奋斗过。他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用激情渲染了这片土地,可以说他把最美的芳华献给了这片热土.
他再次陷入了沉思.......
远处,星宿江和阿加河又开始叮咚起来,江边传来了彝族放牛老倌悠扬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