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汉蹲在自家田埂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皱得仿佛能夹死一只蚊子。彼时,金色的阳光倾洒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上,麦浪随风轻柔摇曳,恰似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宁静祥和。
说起这万老汉,一辈子勤勤恳恳,在村里那可是人人称赞的老实人。可近些日子,他却遭遇了一件烦心事。
他儿子万小刚,大学毕业后在城里谋了份工作,收入还算可观。可这小子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回村养鸡创业。万老汉一听,急得直跺脚,在他眼中,儿子好不容易摆脱农门,在城里站稳脚跟,怎能再回来吃苦受累。
“爹,如今政策好,农村发展机遇多。我在城里不过是给人打工,倒不如回来自己当老板,好好打拼一番事业。”万小刚试图说服父亲。
万老汉把烟袋锅在地上敲得咚咚直响:“你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养殖哪是那么容易干的?俗话说,家有万贯,长毛的不算。这是说搞养殖风险极大,难道你不明白?”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因父子俩的争执而变得紧张起来。
万小刚也很执拗:“爹,我都考察好了,只要咱们用心去做,肯定能成功。”
父子俩谁也说服不了谁,闹得很是不愉快。
这边还没完,万老汉的老伴儿又病倒了,虽说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但治病也得花钱。家里原本就没多少积蓄,这下更是入不敷出。夜晚,宁静的村庄被黑暗笼罩,万老汉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稀疏的星星,心中满是愁苦。院子里的白杨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着树枝,仿佛也在为这个家庭的困境而忧虑。
万老汉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一边是儿子的“瞎折腾”,一边是老伴儿的病,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
村里有人给他出主意:“让小刚在城里多挣点钱,寄回来给老伴儿治病,别让他回来瞎创业。”
万老汉心里也曾动摇过,可瞅着儿子那坚定的眼神,他实在张不开这个口。
就在万老汉焦头烂额之时,村里来了支农工作队。
一天,支农工作队的李队长来到万老汉家。李队长热情地说道:“万大爷,我们知道您家的情况了,小刚想回村创业是好事呀!我们应该支持他。”
万老汉叹了口气,不无担心地说:“李队长啊,小刚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你说这搞养殖能成吗?我心里没底啊。”李队长耐心地解释:“大爷,如今国家政策好,大力扶持农村创业,有资金补助,还有技术指导。小刚有想法,有文化,只要肯吃苦,肯定没问题。”
万老汉依旧有所顾虑:“可万一赔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李队长拉着万老汉的手:“大爷,您放宽心,我们会一直协助你们的。遇到难题,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万老汉将信将疑:“真能行?”
李队长笑着说:“大爷,您就相信我们。而且小刚有冲劲,我们都看好他。”
有了工作队的支持,万小刚的养鸡场很快就建起来了。第一批鸡苗进栏的时候,万老汉早早来到养鸡场,看到那一只只绒球似的小鸡仔,“唧唧”地叫着,他嘴上没言语,但心里却暗暗期盼着。
可万万没想到,一场鸡瘟让刚有点起色的养鸡场遭受沉重打击。
万老汉心急如焚地找到工作队:“李队长啊,这可如何是好?鸡都病了,这得损失多少钱呐!”
李队长安慰他:“大爷,您别焦急,我们已经联系了养鸡专家,马上就来给咱们处理问题。”
很快,一位戴着眼镜、提着医药箱的专家来到了养鸡场。他仔细地观察着鸡的症状,又查看了养鸡场的环境。然后,专家开始向万小刚和万老汉讲解:“这场鸡瘟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以及防疫措施不到位引发的。首先,我们要对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掉所有可能携带病菌的物品。然后,给健康的鸡注射疫苗,增强它们的免疫力。对于已经患病的鸡,要进行隔离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使用相应的药物。”
在专家的指导下,万小刚和万老汉以及工作队的成员们一起行动起来。他们戴上口罩和手套,认真地对养鸡场进行消毒,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接着,他们又给健康的鸡注射了疫苗,并将患病的鸡隔离起来,精心照料。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患病的鸡逐渐康复,养鸡场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渐渐地,养鸡场步入正轨,开始盈利。老伴儿的病也因为有钱医治,慢慢好起来了。
阳光再度洒在村庄里,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万老汉望着儿子忙碌的身影,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明白,自己先前的担忧是多余的,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和担当。
如今,万老汉再也没有烦心事了,见人就夸儿子有出息,自己也过上了惬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