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萍
沈家沟,是木垒县一个民汉合聚的小村庄,知道村庄名字已很久,初次走进它,是因时任驻村工作组组长李新华大姐之邀的一次昌吉州的摄影大赛。
车子还未进村,远远的便看到了一身正装的李新华大姐正矗立村头,顶着夏日烈阳,热情的迎接着各路抗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
亲和、精练、大体、务实、阳光是李新华大姐给我的第一印象。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是沈家沟村民给我的第二印象。宁静、斑驳、灿烂、柔和丰满、郁郁葱葱是沈家沟的美景给我的第三印象。
身着一袭“维吾尔族” 绿裙盛装的大眼美女,一路指引我们来到观景台,廊厅内已摆满了村里刚刚熟透的大杏子,饱满、爽口、咬一口甜汁四溢。激进的鼓点响起,绿裙美女一阵翩翩起舞,又拿起话筒,用标准的普通话开始主持,影友见我睁大了眼,悄悄说,这是驻村工作组的队员,纯汉族!呵,我想把眼珠子抠出来喽。
随着李新华大姐的指引,我们将沈家沟的景色一揽镜底。山坡上种植的万亩有机鹰嘴豆和小麦,披上绿装的群山及旱田,一条条翠绿、一条条金黄,错落有致,像一幅幅美妙绝伦的水墨山水画在眼前缓缓打开。随便找一片花丛作为前景,不用选择背景,配上你优美的姿态,按下快门,就会完成一幅上好的摄影作品。
转向另一处山洼,阳光热烈地照着。豌豆开着茂密的小白花,苜蓿则在山坡上一片紫红。一头帅气的毛驴盯着我,举起相机,它又害羞地埋下头装寻草。倒是那匹黑骏马不怕羞,想走过来,却被缰绳羁绊着。沟底马爸爸不停地打着响鼻,山坡上马妈妈也不停地用响鼻回应,马宝宝乖乖地紧靠着妈妈。风时徐时疾地掠过山沟,山坡上的苜蓿花便跟着时左时右、时大时小的摇曳。这种午间的静谧,摄影表现不出来,只有慢慢徜徉。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具的味道,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带着虔诚去感受一个村庄与众不同的精彩与别致,你就会发现整个村庄都是有生命的。
沈家沟的山很多,但都不高也不大,被细雨一滋润,这些如黛的山包又透露出几分水洗过的苍茫。沈家沟坐落在这些山包中是有依靠的,是自然的,是幽静的,也是安全的,就像古代的隐士,不必担心世俗纷争的干扰,不必忧惧兵荒马乱的席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只管过自己的生活,颇能享受一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恬淡悠闲。这些山,不是诗人的山,不是书法家的山,也不是画家的山,它们是这里的村民的山。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劳作生活、繁衍生息,苦也好,甜也罢,这些山演绎的都是他们世代的生活。
沈家沟的水是来自“金泉”“银泉”之称的圣灵泉沟,这水是流动的,又是安详的,长年潺潺,因此沈家沟也显出了几分灵气。临水的地方倒影着岸边的花草树木和临渠村民的院落房舍,不需调墨,自然就形成了水彩画卷,或是这一方清幽的水,融化了世俗中的各种欲念吧,这里的村民没有丝毫的心浮气躁。
沈家沟的树带着情感合围村庄。四周山上是树,水边是树,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树。榆树、苹果树、杏树、白杨树、沙枣树等等个个长得高大又挺拔。有的树很年轻,有的树已经很老了。树老为神,树古成仙,一棵古榆就是一树活的文化标本,它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渗透在这个村庄一代代人的生产生活中,这个村庄的一代代人也用他们的真心、真诚、真淳守护着它们,敬仰着它们。树与人息息相栖,亲近共生。
沈家沟的鸟与人,人与鸟总是相依为命的。村里有人的家,也有鸟的家。人的家是栋栋平房,鸟的家是各种树上高悬的鸟窝和人住的屋顶缝隙里的鸟窝。鸟的天地远远比人要广阔,它们的身躯远远比人要轻盈,它们能在蔚蓝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它们能在一望无垠的麦田上自由地飞来飞去,它们能在群山之间自由地飞来飞去,它们能在这棵树与那棵树之间自由地飞来飞去,它们甚至能在电线上自由地飞来飞去。鸟的自由人往往可望而不可及。人的话语有假,人的笑声有假,人的哭声有假,但鸟的声音没有假,燕子的叫声是报春的,喜鹊的声音是报告喜讯的,布谷的声音是传递播种,杜鹃的声音是倾诉伤情的......鸟声就是村庄的自然天籁之音。没有鸟的村庄是寂寞的,没有鸟声的村庄是寂寞的。浓家沟就有很多鸟,它们在山间、树上和村庄上空飞来飞去,它们的鸣叫声在山间、树上和村里四处鸣响。如此,沈家沟也就不寂寞,沈家沟的村民也就不寂寞。
沈家沟由汉、维、回、东乡四个民族组成,因此村庄文化也是一种民族融合形态。维吾尔、哈萨克村民居住在典型的汉居拔廊房中,飙着一口地道的木垒方言,经营着红红火火的农家乐。汉族悠闲的喝着奶茶,啃着奶疙瘩,也能娴熟的用几句民语打招呼。每个村庄都有每个村庄的来历,每个村庄都有每个村庄的文化。文化能使一个村庄有内涵,有品质,有品位。沈家沟村名虽然少了些灵动飘逸,但却多了几分姓氏的厚重与实在。
村里的人种小麦、玉米、鹰嘴豆等各种各样的庄稼,村里的人种果、杏、李等各种各样的树,村里的人养鸡、鸭、羊等各种各样的畜禽。村里的人做饭、吃饭、睡觉,村里的人相互帮助、相互争吵……人是村庄的生命。沈家沟的一批批驻村工作组将村民与这里的山山水水,花鸟草虫串成了一副有生命的勃勃追梦图。装路灯,建停车场,修旅游集散中心、观景台,改造供水、村道等等。村民种田之余经营民俗客栈、特色餐饮、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制作,一副生活缩影图正在徐徐绘就。不管是曾经在这里驻村的工作组队员,还是现在正在这里驻村的工作组成员,沈家沟于他们都是一种镌于生命中的归来。比如李新华大姐,这些年,微信圈里满满都沈家沟,亦如住在一个词牌里。
微雨,沈家沟村东头的鹰嘴豆田里,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在锄草,他的认真劲,仿佛是在侍候自己的家传宝贝。他在这个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他在这个村里忙碌了六十多年。这里村民的点点生活和驻村工作组的真诚付出连同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构成了沈家沟的人间烟火和生命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