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廉政伟的头像

廉政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23
分享

“北榆人家”采风漫记

 风雨无阻学习路,沐雨乘风赴焦虎。

 始知邓庄有故事,北榆人家聚宝库。

 家具件件显典雅,一步一景不流俗。

 最是鲁班堪敬仰,工匠精神展宏图。

     ——“北榆人家”采风归来偶成

时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滑县作协赴“北榆人家”采风仿佛是昨天的事,却早已是去年的事儿了。

去之前只知道,它位于滑县焦虎镇,是一个家居文化馆,其他一无所知。因此,愈发期待。就像如今的孩子期待开盲盒一样。

“滴答 …… 滴答……”,不一会儿便“哗哗啦啦”,还伴随着呼啸的风 ……打断了我的“一帘幽梦”,不免顿有怅然若失之感。

“这天怎么说变,说下就下……睡之前还好好的!”一边吐槽天气,一边赶紧掖掖被子,裹紧瞬间感觉到寒气的身体,欲“还寝梦佳期”。

忽然想到,天亮要去采风,就再也难以安睡了,祈盼这突如其来的夜雨能很快停下来,要不去约定集合点可就不方便了……

在忧虑、忐忑中,迷迷糊糊挨到天亮,雨丝毫没有停的迹象,依旧很认真的从阴沉的苍穹洒落,精灵般投入大地的怀抱。一切湿漉漉的,更在我心中激起一道道涟漪……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上午九点要到集合点,老家距离那儿有将近二十里,我八点不到便披上雨衣,骑着我的两轮踏板电动车出发了。骑行途中感觉雨更大了,风吹着雨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生疼,关键是几乎睁不开眼,看不清路 …… 尽管身穿雨衣、冲锋衣,依然感觉浑身发冷,对“凄风冷雨”有了真正的理解…… 那天是2023年9月20日星期天。

几十分钟之后终于到达集合点,登上包车那一刻竟恍惚了,好似一下子从严冬步入阳春,作协家人们有说有笑,令我瞬间感到集体的温暖,竟没有作为一个新会员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的违和感……

但还是多少由于不是熟悉环境,我又不是太爱热闹、爱说笑的人,所以上车之后基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我一直在想,也多少是些疑虑闲愁:那里会是怎样的“美好”?馆内究竟有什么“奇珍异宝”,不外乎桌子、椅子、板凳、沙发、床、柜子等家具吧?兴许“传统木制”是看点?…… 真值得一看吗?…… 又想:既然是家居文化馆,一定不只是摆有家具的房子,房子里摆满居家用品,一定是有文化内涵、有故事的 …… 应该会“不虚此行”……

总之,一路上脑子总也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忽然,包车停了下来,听闻应该是周秘书长喊道:“同志们,到了!大家下车,注意秩序”!我才如梦方醒,思绪被拉到了现实。

下车还未站定,我便惊呆了!一座黑瓦白墙、典雅壮美的N层徽派风格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犹如来到江南。面对该“小楼”,左手不远竖着同样是徽派风格的一面标识墙,与街道垂直。标识墙整体貌似一面,却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稍低、一部分高些,同样是黑瓦白墙、两侧咖啡色刷边,错落壮美。稍低的部分粘贴有“邓庄村”三个大字,高些的部分是“北榆人家家居文化馆”九个字。布局得当的行楷红字在黑瓦白底咖啡色刷边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而家居馆楼正门入口更显别致,马头墙门楼、自动玻璃门,刻有“家居文化馆”几个字的木制牌匾,字是绿色的,牌匾是浅棕色的,与门楼乃至整个楼前脸一楼廊檐下挂的红灯笼、“河南滑县作家协会创作采风基地”等几个牌子和三层门前台阶之上、两面马头墙前逼真的两头“小狮子”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随着各位文友拾阶而上,步入展厅。琳琅满目的古典、现当代家具及居家装饰,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看着桌椅板凳、床柜沙发等,单纯外观、造型上就不自觉心生喜欢。隔断设置、盆景布局、墙体绘画等精妙设计,说“一步一景”丝毫不夸张。很多家具、茶几茶台上摆设佛像等精美点缀、小饰品,禅意弥散,更凸显不俗。步入放眼皆是古代字画、书桌、笔墨纸砚、盆架、木床等传统文化气息分外浓厚的展区,有穿越之感,更令我流连忘返。

整个采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鲁班木工文化馆。且不说鲁班发明了锯子、刨子、凿子、墨斗等工具,且不说榫卯结构的鲁班锁的玄妙,且不说鲁班被尊为木匠祖师、工匠鼻祖,等等。可以想象这一切的发明创造与“生前身后名”,不可能不是结合实际、联系自然,深入生活、劳动实践,反复试验、辛勤付出的结果,所经历的挫折与失败亦可想不会不少,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执着坚持,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等,恐怕是难以实现的。当今的我们,又岂能随随便便成功?!

(写于2024年2月23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