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志宇的头像

刘志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5
分享

小街温暖的守护

小街温暖的守护

在 320 国道旁,有一座名为姜畲的小镇。小镇上有条新街,不长,仅一二百米;不宽,十来米而已。平日里,两车相向而行尚有余地,可是,每逢赶集日,四邻八乡的人们纷至沓来,新街便被挤得水泄不通。

我曾在这小镇工作并居住于新街五六年,如今,新街的一栋小楼里还留存着我的些许锅碗。每次路过新街,那一声声亲切的招呼总会在耳畔响起:“刘校长来哒,到我家坐坐,喝口茶,抽支烟啰。”张家娭毑、李家大爷、平大哥……他们的热情,让我心头暖意融融。

在这小街上,有一位刘医生,他给我,也给小街上的人们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刘医生姓刘,大家都称他为刘高子,至于他的本名,反倒无人记得。他是一位乡村医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称为赤脚医生。

我初到小镇,结识的第一位好友便是刘高子。我一直尊敬地称他为刘医生,与他成为朋友,并非因他爱人是镇上的小学老师,也并非因他的小诊所距我所在单位仅几步之遥,而是源于他那令人钦佩的医德仁心。

那是一个寒冬之夜,凛冽的北风呼呼作响,吹得窗户沙沙直颤。妻子的老毛病再度发作,畏寒怕冷,几床被子加身仍不住颤抖,吃了些药却毫无起色。时针在妻子痛苦的呻吟中滑过了深夜十二点。无奈之下,我只得前往刘高子的诊所寻医问药。

“谁?什么病?”小街上空无一人,唯有刺骨的寒风无情地刮在我的脸上,生疼生疼。我敲了许久的门,才将睡梦中的刘医生唤醒。他顾不上扣好扣子,匆忙打开房门,急切问道。

“还是校长,快请进,莫冷坏了身子。”见是我,他一把将我拽进屋内。

“等一会儿,我拿点药,马上就去看看。”刘医生简单询问了病情,迅速从药柜里取出一些药,背起药箱便随我出门。

“这是某某病,快快将这些药用温开水吞服。”服药后的妻子,脸色渐有好转。刘医生又观察了一个多小时,见妻子病情有所缓和,方才叮嘱:“明天还是要到大医院去看看。”而后,他才放心地离去。

自那以后,刘医生的诊所成了我们夫妻俩休闲散步的必去之所,刘医生也成了我家随叫随到的保健医生。

“刘校长,到我家吃粉蒸肉啰。”

“胡老师,朋友送给我几斤土鳝鱼,快来吃啰。”

刘医生家但凡有了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与我们分享。他们家的饭菜香,随着他那大嗓门在小街上弥漫。我住在四楼,刘高子站在小街上,对着我住的四楼高喊,让我们去他家吃饭。他那嘹亮的嗓音,整个小街都能听见。旁人羡慕的目光如雨点般纷纷落在刘高子身上。

“刘高子,我们也来吃。”

“没有你们的份,我是请我尊敬的刘校长、胡老师吃的,你们去流口水吧。”刘高子才不管他们高兴与否,在他的口中,从无遮遮掩掩一词。

自从小镇有了新街,刘高子便在此扎了根。他个子高高,方方正正的脸庞,宽宽的额头,一开口便是高喉咙大嗓门,无论你在街头还是街尾,都能清晰听见。有了他,也就有了一个门面的小诊所。

街上的人们,但凡头痛发烧、小病小痛,随时都会去敲刘高子小诊所的门。“我呀,没有什么上下班,一年 365 天,天天开门,一天 24 小时,时时营业。”

百多米长的小街上,像他这样的小诊所有几家,有一个还与他打对门。可大都默默无闻,门庭冷落,唯独刘高子的诊所热闹非凡。他刚刚提脚去隔壁门面看人打麻将,后脚就有人追着他拿药看病。

“刘医生,请问一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我母亲的带状疱疹看了很多次医生,也吃了很多付药,总是一时好一时又发作,就是断不了根。”远在浏阳,我通过一个视频电话向刘医生求助。“刘校长,你母亲这种病光喝中药不行,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建议你给她打一个疗程的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这样可能有助于治疗这种病。”

“你那个医生朋友介绍的方子,真的还蛮起作用,现在我不痛了。”不久,我回了一趟家,问母亲还痛不痛?母亲笑了,笑得那么灿烂,脸上如绽放了菊花。

妻子得了头皮带状疱疹,彻夜难眠,疼痛难忍。找了好几家医院寻医问药,好不了几天,又旧病复发。

“是不是到刘医生那里去看看?”看着妻子那疼痛难忍的样子,我给她提建议。

“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他一个乡村医生,难道能够治好?”

“我们不妨试试看?”在我的极力主张下,妻子才同意去刘医生的小诊所瞧瞧。

“我不打包票,但胡老师这种病我还是治好了几个,先开一个单子,喝一个疗程的中药,你回家后煎着吃,把这几服药喝完,看看效果,我估计会好得八九不离十。”第二天,我们从市里赶到刘医生的诊所,刘高子看了看,又详细询问了一些情况,马上胸有成竹地开起了药单子。

为了巩固疗效,一个星期后,又一次到刘医生诊所换了一副单子,捡了几付中药。果然,妻子的疱疹痊愈了。几年过去了,疱疹那撕心的疼痛,永远留在了妻子的记忆中。

“刘医生,昨晚上不知什么东西咬了一下,又痛又痒。”我应邀到刘医生家吃鳝鱼,刚进诊所,就看见一个青年满哥急急忙忙跑进门来,一脸的痛苦模样。

“我看看。”刘医生放下手中的活计,给青年人看病。

“这是某某虫咬了一口,用这种药掏碎搽在上面就可以了。”刘高子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从药柜上取下一个小盒子,用剪刀剪下几粒,递给小青年。

“拿一盒吧。”

“根本用不着一盒,浪费了,保证不要你跑第二次。”刘高子显得蛮有把握。

人们为什么不叫他刘医生,而是叫他刘高子?刚认识他的那几年,我还以为只是因为他个子高。后来渐渐明白,刘医生不但个子高,还有着农民的纯朴、男人的厚道,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中,更有着高人一筹的医术。人们敬佩他,故而给了他这么一个特别的外号。

刘高子医生,他以仁心仁术,守护着小镇新街的一方安康,成为了人们心中那道永不熄灭的温暖之光。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的医术与品德,也将在这条小街上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人坚守初心,传递温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