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再义的头像

刘再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24
分享

初到木树关

文/刘再义

  木树关之行,颇有感触,仿佛找回了喧嚣城市人久违的精神家园。

木树村,是礼县最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距崖城乡政府20公里,沿洛礼路经此继续向北走,不远就到了天水的武山县洛门镇。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称木树关。全村辖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0多人,平均海拔1900米左右,全年无霜期不到180天,土地贫瘠,自然条件严酷,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632元,是典型的深山林缘贫困村。

回想二十年前在礼县上师范的艰难历程,历历在目,从文县到礼县三百多公里路,要转车三次,历时三天,像这样遥远的小山村,是不可能有机会去的。而今,从武都出发,沿成武高速和十天高速,不到三个小时,就可抵达,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今年初冬季节,陪同上级领导调研礼县三沟河整流域开发,有幸来到了木树关。一场初雪,给古老而神秘的先秦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在朝阳掩映下,千年的秦砖汉瓦焕发出靓丽的现代色彩。一个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现代化新农村首先映入眼帘,与其他的整村推进不同,这里看不出大拆大建的痕迹,也没有整齐划一的由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洋房”,一座座低矮的、冬暖夏凉的传统民居,不知延续多少代,是西犬丘永远的眷恋和印记。蓝天、白云、鹊巢、牛群、草垛、篱笆、炊烟、小桥流水人家......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悠闲而和谐的原生态山水画;青青的麦苗盖上了一层薄薄的被子,仿佛蒸笼里白花花的大馒头在眼前闪现,又似当年秦人牧马的丰美狗尾草;三沟河静静地流向燕子河,由西汉水奔向长江,汇入大海;不想告别秋天却又不得不进入冬季的那片树林,还在尽情地展现自己秋季妖娆的风姿,使人如梦如幻!真有些“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的感觉!在墙根悠闲晒日头的老人们的神情告诉远来的客人,自己家乡发生的历史性巨变,给他们带来发自内心的由衷喜悦......省办王主任凑上去与他们闲聊起来,他在与老乡们拉家常中了解到了“1+17”落实情况,在与百姓们唠嗑中,宣讲和普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于是群众们的话匣子被打开,毫不拘束地讲起来,当出现语言障碍时,随行的文主任当起了翻译。一晃四十多分钟过去了,由于王主任了解到了在汇报会上和材料上所了解不到的社情民意,听到了百姓的心声,在离开时甚是高兴,随即宣布取消了在秦都宾馆准备的座谈会,午餐后直接回了省城。

途经距木树村不远的肖河村时,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了我们,下车沿着宽阔的村内道路,首先来到活动板房的简易教室,看望了认真写作业的小学生,她们一边看我们,一边看旁边那所气派且已封顶的三层小洋楼,得意的目光告诉我们,明年他们将会在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一路陪同我们的孙县长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位叫殷创业的代课教师,为了解决当地偏僻且分散的孩子的上学难问题,他租借了几间民房办村学,现在已经成为五个班级、100多名学生的完小!像这样规模的学校全市不少,但有这么多学生的村学,几乎找不到了!殷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爱校胜家、把校当家,教学质量名扬四方,深受当地群众拥戴,被评为市县两级道德模范。殷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县长,才下决心支持这位人民的好老师,这栋教学楼就是作为褒奖的奖品! 车走的已经很远了,孩子们可爱的神情,殷老师教书育人的事迹,执政者造福桑梓的善举,王主任的家常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万千的思绪化作一种浓浓的乡愁融化了我!这种景象在浮躁的城市是很少见到的,这种感觉在繁华的地方很难体会得到。因此,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

首次发表于《陇南扶贫》微信公众号,被2016年1月30 日《陇南日报》副刊美文栏目转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