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许是春的象征,无时无刻,肆无忌惮,随它所欲,很多时候还会带着沙尘,将整个天空搞得灰蒙蒙的,使人有种沉闷的窒息感。这种天气行人一般稀少,但在地上干活的人们却很是卖力的坚持着。
她们大多都是四五十到六十多岁的妇女,儿女几乎都在县城生活,有房有车。本该带孙子的年龄,可谁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过得好,自己不顾辛劳,为儿女的生活,拼尽全力得奔波着。孙子由儿媳妇带着,每个月的生活费由婆婆支付,两千到三千不等。
其实这些婆婆们,早晨五点多就起床,由专车老板来拉,到邻县甚至更远的邻县地上干活,有时候中午管饭,很多时候不管饭。她们宁愿自己带着饼觉得划算,中午一顿饭要扣十块钱!
有时候刮大风,下雨,还有冬季地里没活干,儿媳妇的生活费,她们得提前预备着。儿子挣的,每月还要还房贷,车贷,也所剩无几。所以她们自过完年,只要地上有活干,便要坚持,一直干到冷冬。
尤其是夏季太热的七八月份超过六十岁的人,车老板就不允许去了,怕中署,后果无人承担。有的婆婆们便费尽了心思,穿鲜艳的衣服,头上包着花花绿绿的头纱,各种隐满,仅仅为了换取儿媳妇的生活费!在物质横行的现实面前,钱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谁都想让自己的儿子有个完整的家,孙子在爱的包围下成长,她们还能苦动,苦一天算一天,真到哪一天苦不动了,也就尽力了,至于自己苦不动了以后的生活就凭天看吧!也许那时候儿子也还完了所有的债务,孙子也大了,儿媳妇也可以找个活干,儿子的生活过安稳了,自己辛苦一生也就值了。
这些都是我那苦命的大姐告诉我的。她常年在地上干活,才五十三岁,右腿已完全变形,常年吃药,只有冬天地上没活了,才去针灸,或用中药治疗。这种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
一声声努吼从隔壁传来,夹杂着一些物件摔碎的声音。风也来凑热闹,肆意的穿梭在楼道间。窗户发出呜呼的声音,像是哀怨的悲鸣。
也许这就是现实的人间烟火。
隔壁是对小夫妻,孩子上小学。男的一直在外打工,而女的负责照顾孩子上学,送走孩子,逛街,网购,买买买。老是见她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东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没有固定收入的人们,如果再不理智消费的话,有一天终究会囊中羞涩,坠落在生活的尘埃里。男的挣钱的速度,好像永远跟不上生活的脚步,偶尔见他回家,便是大吵。这样的生活真的不叫生活,而是在烟火中煎熬。
争吵一直在持续。是啊,房贷,车贷要还,高质量的生活也要过。本该带孩子的老人却因为不识字,只能在乡下劳作。儿媳妇带娃不照样也送䃼习班吗?好像一切的罪恶源于老人们没本事,家底薄如纸。
“娶不起,就不要娶,养不起就不要生啊,装什么装,八代穷鬼,我当初怎么就吓眼了呢。”女的尖酸刻薄的话直刺心底。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既选择牵手,便要有执手一生的信念。家是两个人的,需要共同经营,理智消费。孩子是家里最大的希望,需要共同呵护。
我想像不出,女主人此时的模样,反正自始至终是一个人在吵,听不见男的可有说话。
“叫我去打工,我嫁你干什么,养不起可以让位啊,当初你是怎么说的,这才几年就变卦了,房子,车子不是全款吗?怎么现在还在还那些乱七八糟的贷款,你这个骗子,你怎么不去死呢?”
“啪,”一巴掌打得很响:“够了,我凭什么去死,我一直在努力,你又做了些什么?当初叫我妈来带孩子,我想和你一起去打工,和你一起承担起我们的家,可你嫌我妈不识字,假期送到乡下你又嫌脏,你忘了你也是在乡下长大的?你识字啊,可孩子还是被送到了补习班,孩子上学后你在做什么?你除了逛街消费你还能做什么?你还嫌自己瞎了眼,我还嫌我瞎了眼呢。怎么就娶了你这么个败家娘们。好,不愿意呆,你滚,明天就去办离婚,我就不信离了你,我就活不下去了,我就把孩子养活不大了,像你这样的走到哪儿都一样,你以为你是谁呀?”
“好啊,你个王八蛋,你长本事了,你敢跟老娘提离婚,我看你欠着一屁股账离了老娘你还能找来谁?离就离明天民政局见谁不去谁就是王八孙子。”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好好一个家就整成这样了。这媳妇也真是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那个老思想,不思进取!是啊,老人还在苦,还在为这个家奔波,但是她从来没有考虑过,万一有一天老人苦不动了,而她也已经与社会脱节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又能干得了什么,也许那个时候她会记起老人的好,但是已经晚了。
她婆婆我见过,在乡下种地,看上去六十多岁的样子。过一段时间会给儿媳妇送只自家养的鸡,和炸点油饼。有时候儿媳妇不在家,东西便放在我这里。老人家很细心,把鸡分成几份,说是这样儿媳妇可以每次吃一份方便,不然怕儿媳妇剁不开。老人家没有钥匙,放下东西坐一会便赶车回去了,临走还念叨着她的小孙女没见上,儿媳妇好不容易抽了星期天带孩子去朋友家了,老人只好回家了。
而每次她儿媳妇来取东西总是一副很是厌恶的样子,嫌鸡没烫干净,也没分均匀,油饼难吃,是个一点都不自知,自律的小青年。
社会在变,但我不知道它道底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人一生年轻时怎么苦都不算苦,老了能够老有所依,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老人们辛劳了一生,正当安享晚年的时候,城市不停地建新楼,而乡里的学校以废旧为由,一个个拆了,乡里的娃娃们不得不进城读书。为了娃娃读书,很多父辈们拼尽全力地挣钱,有的甚至砸锅卖铁在城里按竭买房,为了孩子们方便又按竭买车,拼尽了余力,可没有固定的收入,每个月各种月供从何而来?整体看来,据统计个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县城有房有车,社会是进步了,而且进步很大,因为城里的楼房按地势与楼层价格不等,却也火热售空。但是离婚率却高得离谱,大多都是来自乡里的城市居住者,他们没有固定收入,无法有质量的在城市生活。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城市的生活者,这是个漫长的适应过程。而生活的琐事在无休止的争吵中,渐渐的扼杀了他们的夫妻感情。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大概便是如此吧!
而老人们有什么错,不管家底是贫是福,他们都尽力了,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是为儿女拼尽了全力的!
而儿女们能够理解父母的又有多少呢?
当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已过,三五成群的媳妇们,个个打扮得光鲜亮丽,心安理得地讨论:“早餐该去吃点啥,就这么个小县城,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腻了,吃个饭都让人发愁。”“不如我们去逛街吧,天热了换季的衣服该买了,不然回家睡大头觉啊。”说完便嘻笑一团,好像个个都是衣食无忧的阔太太。
在社会的变革中,她们把根忘了。她们忘了自己的出生,忘了自己的父母,更忘了自己必需要有的生存能力,更从来不去想一下,哪怕就那么一点点自己的价值观!
是啊!这是她们的命,她们赶上了好时代,更因为男女失调而提升了她们所谓的价值观。只要是个女的,好像永远不会去考虑生存之本,她们不论结过几次婚,永远吃香。既便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
在社会的变革中,在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中,好多英俊的小伙子不得不面对现实,当着现成的爹。背着沉重的房贷车贷,各种生活压力。也许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扭曲的心理不得不抱怨他们父母的无能。因为在他们的同学之中,有的因为拆迁成了暴发户,而有的因为父母的背景,而一路平步青云,早已成家立业且家庭幸福,生活稳定,而凭什么他们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这样的抱怨,也只有在一个个烟圈中消失。生活还得继续,该面对的必须得面对,毕竟父母老了承担不了太多。
小城貌似日益昌盛。而平静的外表下却掩盖着不一样的烟火。步入城市烟火就要承担相应的负累,而只有在生存的烟火中,不断的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才是立足之本。
如果一度沉浸在坐享其成的皮囊里,永远认识不到自己与社会的脱节,那他(她)这一生其本也就废了。好多道理只有自己悟道了,才会披荆斩棘,无所畏惧面对生活,而不是苟且依靠着别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