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昌荣的头像

蒙昌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3
分享

乡村的呼唤

暮秋凌晨,随载货车转回久别十八年的老家。

临行,环顾四周林立高楼,内心挥手迟迟吾行。公路边灯烛辉煌,闪耀在潇潇秋风拂过的梧桐树。突然,几片慢悠悠很不情愿离开树枝的叶片翻飞起来,在空中打了个滚后,纷纷扬扬,摇摇晃晃,一跌三回地坠在公路边上。秋风又起,惊魂未定的落叶再次被吹飘起来,本欲归根,突然间,找不着北,根在何处!

渐行渐远城市璀璨灯火和喧嚣,两个时辰后,货车高速下道,沿着弯曲的乡道行进,货车轰鸣声划破了漆黑寂静沉睡的山村,车灯照射下,公路两边枯黄无精打采的杂草不断映入眼帘,远处的山丘只留有淡淡的影子,宛如一幅没有线条勾勒的水墨画,仿佛进入了梦幻世界,顿生遐思。似乎以最大分贝按响货车喇叭,还是难以叫醒疲惫的乡村。

有了,夜幕下,草丛中传来窸窸窣窣悲凉的鸣音,失去春生夏长那种豪壮的叫声,悠长细弱的呻吟似乎在等待什么。难道是煎熬寒冬临近?或许是在等待黎明!有了阳光照耀,就明确奋进目标和方向。

货车慢行在曲折羊肠乡道上,渐渐地,熟悉的山影出现在眼前,激动的心脏似乎要跳出心房。货车停靠在离家一百余米的岔路处,赶紧手持手机电筒向进家的路奔去。电简光绕来绕去,进家院的路径被各种杂树和棘刺占满了,像挺立的卫士,将家包围得十分严实。“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可没有人行走,路何能存焉?乡村的路在哪里!

望着一大车家居物件,垂头丧气地回到驾驶室,与秋虫一般等待天明。小孙子依偎在婆婆怀中,喃喃怨道:“黑——怎么这么黑呀——好害怕。”是的,出生生长于城市的人,初入农村没有星光出奇的黑夜,不免会产生黑的恐惧。我点着一支烟,蹬在车旁,消消一路的困顿。“嗡嗡嗡——嗡嗡嗡——”一种有气无力,细若游丝的声音向我袭来,苍蝇,城里难得一见的苍蝇,一只冷秋还未躲藏胆大的苍蝇靠近了我,厚实的衣着,苍蝇无从下手,于我身子绕来转去,飞走了。这只还未收敛的苍蝇是否在试探我是谁,俗话有言,跳蚤蚊虫咬生人,可能这只苍蝇认出了我,因我是这里的主人,所以它才悄悄悄地溜走了。

北向天空的启明星更亮了,东方墨黑渐渐变成浅黑,又呈深蓝,再是浅蓝,山丘顶部出现鱼肚白,黎明到来了。我久久注视着东边山顶,期待红日升起。时钟一分分过去,已至八时,让我失望了,仍是灰蒙蒙一片,这是台地深秋典型少日照气候,这么多年来,仍未曾改变。

公路上走来一位背着背篼,步履蹒跚的老人,我这四百度的眼睛没认出他来,当靠近后,我才认出他是下边院子的老杨。雪白稀疏的头发最为瞩目,大大小小的褐斑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与我离家出走时的老杨判若两人。我们寒喧着,迎面又走来老黄,与老杨相似,都是老态龙钟八十出头的老年人。不一会,还来了老刘和老曹,青一色的白头,佝偻的身段。一见着是我,都齐刷刷拥过来,没牙的嘴笑得圆哈哈的。问他们去向,原来他们赶逢场去。

几天后,一个难得的日落黄昏,去邻院溜达,东斜西歪的老屋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唯有陶三娃的别墅像鹤立鸡群一般空空的矗立在村口,斜阳映得别墅熠熠生辉。站在山岗,远眺西边山村的院落,昔日袅袅炊烟不见踪影,枯草染黄了山野,寂静的山丘在落日余晖中孤独地延绵。苍白的太阳慢慢下沉,几簇黑云凑近太阳底部,与山项结成铜墙铁壁一般,似乎要阻止下坠的太阳。云朵施出分身数解,收效甚微,太阳还是穿透云体,将一大片云团涨得通红,黑云变成彩云,内部结构一览无余地袒露在天边。渐渐地,天边变得橘红,再呈暗红,太阳消失了,荒凉的山村隐约可见,越显孤寂。此时,我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中同样留下了“孤”的感受,孤独,是因为阳光的消逝吗?

相邻院落就只有四位留守老人在家。他们舍不得离开生养自己的褐色土地,耕耘一生,终其一生。他们是山村里建设者,也是山村荣衰变迁的见证者,他们与每一寸土地都结下了深厚情感,地荒,他们心里也慌得难受。即使儿孙接去城里生活,他们仍以老家舒适而拒绝。他们的留下,让山村有了丝丝气息,他们在寻找、在期盼、在以余力为乡村延续未来!

“不走了吧”?我的回答,让异口同声的四位老人感到欣慰。就像落叶归根吧,我能为山村做点什么呢?面对苍老的山村,我有些惘然而惆怅!

回来,是因被聘为镇政府编外机关干部。新时代新农村与过去农村工作有所变化,工作重心更加注重以群众为中心,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众多工作之一。

驻我老家所在村,人熟、地熟、情况不完全熟了,许多方面,需要我去重新认识我的家乡。

帮扶的五户脱贫户中,最让我揪心的是周大芬一家,老俩口七十出头,留守在家,丈夫患有老年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在外做生意亏损二百多万元,已与儿媳离婚,因偿还债务,没有为二老提供生活费,老周便成了家里维持生活的顶梁柱。每次走访,都为老周家带去一些生活用品。为了能够支付常年医药费用,为其申请民政扶持资金,购回耗劳力较少的山羊饲养,增加收入。老周家的年度收益低于最低保障收入,帮助申请低保,可在大数据时代,其儿子收入信息显示,月收入过万,不符合申报条件。希望老周儿子早日还清债务,有余钱供养年迈多病的父母。

巩固脱贫攻坚乃当下乡村干部一道赶考难题,其他四户脱贫户,情况与老周家相似,共同点均为多病留守老人,疾病治疗大额支出,导致常年入不敷出。政府曾以种养产业助力脱贫,以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因老弱病残原因,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成了痛点和堵点,难以长久维持,身体力弱而产败,不得不采取低保兜低解决基本生活。

近几年来,为充分发挥耕地资源效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考评考核。各村干部使出浑身数解,收效不佳。集体从事传统粮油生产,现代农业机械欠缺,紧张的人力增加了劳动成本。好在有政府粮油种植补贴,不然没有赢利空间。与村干部谈及村集体经济,他们都认为集体经济难搞,唯一的作用是解决了撂荒地。多数村对集体经济仍停留在终端种植生产环节,村干部没有从集体以服务其他经济组织去思考,村里缺什么,如何争资引项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全村未来规划如何,不少村干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乡村,广阔的天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政策血液源源不断注入我们的乡村,可因乡村自身严重的病痛顽疾或年迈体弱,难以康复强壮,无法实现自身造血。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中国乡村建设做出了靓丽样板,我们将“千万工程”的内核入脑入心的同时,应该迈出实际行动的步伐,快步进入新世纪赛道,奋起直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乡村唱演已久,在兴起与产败中交替轮回折腾着,如此反复中,群众的衣囊还空着。不得不说,我们与“千万工程”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流转耕地的流转费,在群众生活中竟可忽略。园林合作社取了个名,而无实际的社章规矩,生产管理的随意性决定着产业链的缺失,属一种残疾产业。

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可绣、可写、可绘出美丽蓝图,家乡可爱的丘陵地貌,为蓝图绘制提供了多轮廓的线条——林地、粮地、园地、住宅区、养殖区、加工区等,均可成为蓝图的花朵。前提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明确干部的责任与使命,积极作为,乡村就有希望。

乡村老化,是因为你的外出,是因为你投资了他乡建设,是因为你在为他乡繁荣而努力拼搏,是因为你没有回头看看家乡现在的路,是因为时久,你把他乡当故乡……回想我院邻的四位老人,他们用余生时日,在期盼、在等待你的回归!不光是老人们的期许,党政领导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全体干部张开双臂,以热情的姿态,欢迎你的归来。有了你、我、他的力量汇聚,洗涤家乡尘埃,改变家乡苍老的容颜便容易多了。

2024.5.22于隆兴镇人民政府

回家一年来的感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