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祥海的头像

孟祥海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7/27
分享

论赵树理农村题材作品年轻农民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号称“山药派”的赵树理作为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以山西地域特色为背景,积极从事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以新文学的形式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年轻农民形象,这些农民形象既有共通之处,又各有其特点,同时又与老一代农民形象产生鲜明对比,而赵树理塑造的这些农民形象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当代的文学影响社会影响也有许多的借鉴意义。

一、年轻农民形象的类型特色

(一)追求婚姻自由,与封建恶势力作斗争的农民形象

《小二黑结婚》写的是小儿黑和小芹在追求恋爱自由的道路上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在与封建思想的抗争中获得胜利的故事,他们两个可以看成是建国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新农民形象。《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是在新政权建立四年的太行山区完成的,主人公小二黑和小芹聪明、乐观、真诚,在新政权的影响下,意识到只有同传统的封建思想作斗争,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的爱情建立在一种对新的民主社会的理想渴求之上,是带有更多社会变革色彩的爱情,因此他们为爱情的斗争就被赋予政治的内涵,表现得格外坚决。这不仅和封建时期那些比较单纯自在的爱情故事不同,就是与“五四”时期诸多以个性解放为基础的爱情至上的故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①两位年轻人勇敢的向封建恶势力宣战,当二诸葛给小二黑找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当作童养媳时,小二黑对父亲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小芹也对三仙姑为她定下的婚事坚决反对,这从根本上说明了党的新政权对青年一代影响很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观念和性格在新的环境中逐渐成熟、

《登记》中的艾艾和小晚是赵树理笔下的另一对年轻农民形象,作品描写了解放初期,女青年艾艾在争取与小晚的婚姻自主的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历程。艾艾与小晚自由恋爱,却落得了一个坏名声,这是因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养成的人们对女人的看法:女人只是一匹任人宰割的“驴子”,男女结婚就像是买卖“驴子”一样,女人对自己的婚姻问题完全没有发言权。如果有女人公然敢于自由恋爱,对自己的婚姻表示一点儿独立自主的要求,就是“不正经”、干了“坏透了”的事。②艾艾和小晚想要追求的幸福婚姻,不断经受着考验,最后直到新《婚姻法》颁布后,他们的理想才最终实现,也成为青年人争相效仿的模范。与马燕燕相比,艾艾的反抗更彻底、更激烈,与小芹相比,艾艾似乎更幸运,因为她得到了新《婚姻法》的支持。

(二)反映时代进步,刻画青年农民自身价值的形象

《三里湾》中真正能体现作家理想,表现社会主义新风貌的还是一批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知识青年。党支部书记王金生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他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大、好、剥、拆……”十个字的“奇怪的笔记”③,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立场坚定,有高度的原则性。同时他又大公无私,不谋求私利,与村长范登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他为首的这个集体是推动全村生活向前发展的动力,同时王金生的形象和作家的创作理念相吻合:有着强烈的“大众意识”,一切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

小说中的另一类年轻农民形象主要有王玉生、王满喜、范灵芝等,他们有的认真钻研技术,有的为人正直、风趣幽默。他们都是在新社会中不断成长着的年轻一代,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有很强的集体意识,对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事业充满热忱,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后的年轻农民的思想变化和成熟,最根本的是表明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农民的生活会步步高升。与“小”字辈青年相比,他们是更加成熟的青年农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已经不同。

二、年轻农民形象的特色

(一)语言特色

赵树理说:“书本上好的语言,是别人从群众中取材和加工的结果,就是我们学习语言时候的重要参考资料。”“从群众的话海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在经过我们充分的加工,把我们的语言锻炼得要说什么就能恰如其分地把什么说清楚,也就是能把自己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百分之百地传达给读者,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算达到了。”④也就是说,来自于群众的口语化、雅俗共赏、表达到位的语言是作家所推崇的。 《登记》中对艾艾和小晚的介绍,语言平实朴素,甚至有些啰嗦,可是却用最口语化、最形象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这篇小说的两位年轻农民.在《孟祥英翻身》中,写孟祥英被婆婆、丈夫折磨得吃不上饭,进不了家,“坐在屋檐下,哭着哭着就瞌睡了,一觉醒来,婆婆睡得呼啦啦的,丈夫睡得呼啦呼啦的,一天星斗明明的,衣服潮得湿湿的。”语言虽然简单易懂,但无论是声音、环境还是状态,都表明了孟祥英当时的不幸处境。在塑造年轻农民形象时,作者使用的语言还有个性化的特点,除了能表明人物的性格以外,往往夹杂着人物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感情色彩。

(二)主题特色

纵观赵树理塑造的年轻农民形象,其创作的主题是鲜明形象的。在农村社会的变革中,他们当中有一批先进的、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年轻人,他们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希望,当他们冲破旧的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会成为农村变革的推动力。塑造年轻农民形象的第二个主题特征就是反封建,歌颂新时代里的新政策,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作品内容,都是与当时的政策方针相适应的。如发表于一九五零年六月的《登记》,紧密配合了解放初期婚姻法的宣传,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果,主人公艾艾对旧式婚姻的反抗斗争与新婚姻法的精神是一致的。更多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使赵树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小说家”。《三里湾》中,虽有马多寿、袁天成等人的不配合工作和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最终都会被以王金生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所解决,这些年轻一代的农民象征的是未来的光明和无穷的潜力。

三、年轻农民形象的创作的内在动力

(一)强烈的“大众意识”使作家创作农民小说

赵树理是一名具有北方农民特征,与农民在人生观、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的作家,无论是思想气质还是生活习惯都是彻底农民化的。赵树理曾说:“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所支配的生活方式、前途打算,我无所不晓。当他们一个人刚要开口说话,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⑦这是一种与农民血肉般的精神联系。他凭借自觉的农民意识,立志要做一个“文摊文学家”,打通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隔阂,通过文学作品传达来自民间乡土的声音。

(二)突出的“问题意识”使作家紧跟时代潮流

周扬《论赵树理创作》中谈到:“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以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⑧赵树理的创作首先是来自工作的需要,一九四二年后抗日根据地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赵树理成为此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从土改运动中发现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还经常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他创作的小说都是他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运用长期积累的农村生活,以文艺为武器,紧密地配合农村的政治斗争,因此他也把自己的小说称为“问题小说”。赵树理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受到延安整风运动的影响,发现了“五四”以来农村艺术活动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和空白,认为满足大众的艺术要求才是主要任务,他的这些思想和当时党的文艺方针的精神基本一致,不满于文艺创作过分追求形式、脸谱化、公式化,也不善于用冷僻生硬的词汇,而是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鲜明独特的创作,热情地歌颂了解放区的新人物、新生活、新思想、新风尚。他笔下的年轻农民形象也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年轻农民形象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

赵树理在创作中对于民族化、大众化的追求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赵树理的小说以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的真是描写取胜,而民俗的表现,在他的小说中是极为突出的。⑥他会吸取采用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他会运用传统说书艺术中的“扣子”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等。他执意要回到民族的、民间的文学传统中来。

赵树理塑造的年轻一代农民形象有它的独特魅力,作品中的农民角色有的和老一代农民形成对比,有的是一些自己钻研,有独创精神的实干家,而男女之间的爱情也离不开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环境――农村。他们往往是自由恋爱,可以看成是对赵树理笔下的年轻农民形象的一种升华。这也是赵树理对农民生活的期望,他在自己笔下的人物上寄托的感情和希望,如今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二)时代意义

赵树理小说所描写的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人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 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民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

(三)政治意义

年轻一代农民,即“新人”形象。如小二黑与小芹,还有李有才,他们都是试图开始掌握自己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自然植根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深厚的生活根据。对于这些农民的新人物,新力量,新思想,新现象,都是赵树理在40年代写下的反映解放区农村斗争与改造的作品人物。这些鲜明的农民形象,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深刻地表现了赵树理严格的现实主义风格。

(四)社会意义

赵树理小说中具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山西味道晋阳气息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民风民习也被他作为一种“社会景物”,即社会精神的附着物。后来在赵树理的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也具有此特色。郭沫若认为《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与小芹,《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李家庄的变迁》中铁锁,《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小经理》中的三喜,《传家宝》中的金桂,都是新型农民形象。他们有的在推翻农村封建主义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有的在翻身后的新生活中显示了勇于开拓的才能。

(五)民俗意义

赵树理的小说通俗平易,幽默风趣,初读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都理解了,但是隐藏在故事后面深刻的寓意,如不仔细推敲是无法品味的。他更擅长描写小世界,如《小二黑结婚》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动。特别到了抗战胜利以后,赵树理作品创作的重点便转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以此反映解放区农村社会的进步。如《福贵》写农村中深受压迫、歧视又偶沾陋习的农民的觉醒;《小经理》写新一代农民朝气勃勃征服生活的小故事;《传家宝》也通过婆媳矛盾写新旧两种理家方式的交替,以反映农村自然经济之让位于集体生产劳动;一九四七年的中篇小说《邪不压正》,其内容是写土改中左倾错误的。这篇小说很能说明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独具慧眼。当时写土改题材的作品几乎都写地主对农民的压迫以及农民的觉醒、奋起,最后清算了地主的罪行等等。但赵树理却敏锐地抓住了土改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他通过描写土改中乱斗中农、扩大打击面的错误,揭示当了权的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严重局限:只求一己解放,利用初握之权使自己在分配胜利果实中成为“翻得高”,而且欺压别的农民。当时解放区作品中写农民落后性的还不少,但对新历史条件下农民思想局限看得这么深,抓得这么准,提出民主革命胜利时的极重要问题,这样的作品确实不多。这部中篇也是通过一户中农在女儿婚事上前前后后的纠纷,来反映重大主题的。

(六)文化意义

在语言上,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在这个民族形式的第一标志上,赵树理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提炼了农民的口语,将其引进文学语言领域的人,这一点不仅在他以前是没有的,就是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也是无人能比的。他做到完全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无论讲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讲话,但这又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口语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这种语言特色朴素然而十分生动,既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情调,又充满了农民的智慧与幽默,是那样的脍炙人口,富有艺术的魅力。例如写小芹义正辞严斥责调戏她的金旺:“以后说话要规矩些!你也是有媳妇的大汉了!”如果这里用“你也是结过婚的人了,”就显得平淡一般。如果用“有妇之夫”,又太文诌诌,不符合人物身份,而用了“娶媳妇的大汉”既含有鄙薄的色彩,又非常合适小芹这个泼辣的敢于斗争的农村姑娘的性格。再看描写,如:那一段关于三仙姑肖像的精彩描画,说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就好比驴粪蛋上下了霜,不但极为准确形象,而且为农民所熟悉,这样的比喻使他们有一种亲切感,赵树理这样独树一帜的语言,使人不看署名光读文章就能够猜出那就是他的作品。

结语

赵树理作品青年农民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希望,也是他们作为一个载体和桥梁把雅与俗联系在一起,把普通民众和新文学联系在一起,这些青年农民的艺术形象也必将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赵树理的名字也必将因此永载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

参考文献:

[1]韩玉峰、杨宗、赵广建、苟有富.《赵树理的生平与创作》[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树理专集》[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4]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中国当代文学50年》[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5]黄修己.《赵树理研究资料》[M].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6]《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赵树理专集》[M].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编,1979.

[7]庄汉新、邵明波.《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注解:

①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3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赵树理专集》,第41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③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中国当代文学50年》,第44页,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④黄修己:《赵树理研究资料》。第136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

⑤韩玉峰、杨宗、赵广建、苟有富:《赵树理的生平与创作》,第82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⑥黄修己:《赵树理研究资料》,第264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

⑦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36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赵树理专集》,第159页,复旦大学中文系编,1979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