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焕生的头像

梅焕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5
分享

炊烟,游子心灵的归宿

在乡村的广袤天地之中,炊烟是大自然绘就的灵动线条,如一首无字的诗篇,书写着田园的静谧与醇厚。那自烟囱袅袅升腾的青烟,丝丝缕缕,仿若岁月之手轻柔挥就的水墨画卷,承载着无尽的乡愁与思念。

炊烟,乃是乡村生活独有的符号,象征着家的温馨与安宁。当那淡淡的烟雾于屋顶袅袅升起,恰似灵动的丝带,悠然舞动于乡村的苍穹,那是家的深情呼唤。无论游子行至何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望见那一缕炊烟,心底便会涌起无尽的眷恋。它是母亲于灶前忙碌的身影,那被火光映红的面庞,满是慈爱与温柔,一瓢水、一把柴,皆倾注着对家人的深情关爱;它是父亲扛着农具归家的信号,疲惫的步伐在望见炊烟的瞬间变得轻快,只因他知晓,那里有温暖的灯火和可口的饭菜在静候;它是一家人围坐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画面,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人们的轻声低语,在炊烟的萦绕下,构成了世间最美的景致。

炊烟,更是乡村文化传承的纽带。它见证了乡村的四季更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衰老。自古老的岁月走来,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那柴草燃烧的气息,是对往昔生活的铭记。它连接着乡村的过去与未来,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于炊烟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乡村的质朴与纯真,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它是乡村故事的讲述者,每一缕烟雾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篇章,或喜悦,或悲伤,或拼搏,或坚守。它是乡村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韧、朴实、善良的乡村品质,激励着后人在生活的道路上无畏前行。

炊烟,亦是乡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它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那袅袅升起的烟雾,仿佛是乡村与大自然的低语,诉说着对土地的挚爱,对生命的敬畏。在炊烟的陪伴下,乡村的田野愈发充满生机,河流愈发清澈澄净,山林愈发郁郁葱葱。它是大自然赐予乡村的礼物,也是乡村回馈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在记忆的长河里,柴草灶是乡村生活温暖的存在。它由质朴的土坯与黄泥筑就,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见证着家庭的悲欢离合。家人精心择日,审慎定方位,端锅放样的瞬间,仿若在为生活举行一场庄重的典礼。两锅或三锅的灶台布局,讲述着家族的人丁兴旺,也记录着岁月的流逝。

夏季,柴草灶前犹如小火炉,酷热令人难耐。然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那阵阵欢声笑语便如同一缕缕清凉的微风,悄然驱散暑热的烦恼。冬日,灶膛里熊熊的火焰恰似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归家人的面庞,融化了内心的寒霜。清晨,那削锅灰的声响,如同大地的脉搏跳动,奏响了乡村生活的晨曲。

炊烟,是乡村生活的忠实信使。在没有钟表的岁月里,它指引着村民的作息。当缕缕青烟于村庄上空升腾,田间劳作的人们便知晓归家的时刻已至。那是一种无声的召唤,一种心灵的归依。它也象征着乡村的传承与延续,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炊烟的陪伴下成长、衰老,而那袅袅的烟雾,如同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如今,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山珍海味早已不足为奇。但那曾经于柴草灶上烹制出的野菜、地瓜叶,却散发着别样的魅力。烤地瓜的香甜,烘瓦罐饭的焦香,勾起了人们对家的深深眷恋,成为味蕾上永恒的乡愁。

炊烟,它不仅仅是乡村生活的象征,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慰藉。当我们在繁华都市中奔波忙碌,为功名利禄所累时,那一缕缕炊烟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还有更质朴、更纯粹的一面。它让我们忆起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让我们反思现代生活的浮躁与喧嚣。

我们不应让炊烟仅仅成为回忆中的一抹风景,而应努力在现代生活中寻找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家人温馨相伴的美好。或许我们可以在城市的角落开辟一方小小的菜园,亲手种植一些蔬菜,感受土地的馈赠;或许我们可以在周末与家人一起走进乡村,重新点燃柴草灶,烹饪一顿简单而美味的饭菜。让我们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中,重新找回那份失落的乡村之美,让炊烟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袅袅升起,成为我们心灵永远的归宿。

2024.9.1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