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儿媳都是知识分子,孙子已经工作的读研的,你的功劳是大大的。把麦辫放下,不要掐了,出去聊天散心去。都80多岁了,还要辛苦到什么时候?”
听到父亲的这话,母亲又是感动又是气愤。感动的是,父亲这个呆头呆脑的男人,活到80岁,才懂得心疼自己的老婆,这份迟到的爱也让母亲的感到一种炙热的暖。气愤的是父亲这个“老鬼”,自持自己是初小文化,从结婚到现在,就没有一次看得起过母亲,甚至还以为他怀才不遇,没有读过一天书的母亲就根本不配给他做老婆。
“你个老鬼,年轻时差点没把我折磨死,现在怎么想起说人话了?”母亲瞪大眼睛骂着父亲,脸上却挂着孩童般可爱的笑意。
母亲是七八岁订的娃娃亲,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听她奶奶说,婆家是一个富户人家,骡马成群,土地上百亩。找到这样的婆家谁不羡慕呢?谁知,结婚之后,母亲没有享上什么福,反受尽了苦头。
母亲是十四五岁结婚的,大体时间就是1954年左右。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而且和奶奶一样,父亲的嘴也特别碎,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骂个几天几夜。这样的家庭环境,如何让人受得了呢?母亲真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
玉米丰收的季节也是农人丰收喜悦的季节。人们把成熟的玉米通过肩挑背扛,从地里搬运回来,然后剥开外皮,四个一串或五个一串,绕着一根柱子绑挂到屋檐下,那绝对是一幅最美的丰收画。
父亲也不例外,他把绑好的玉米串也要挂在屋檐下面的柱子上,让玉米通过自然晾晒风干以后,再等有闲暇时间把玉米粒通过手工脱离下来磨面,以备食用。刚开始,玉米柱子不高,父亲可以独自完成玉米串的绑挂活儿。等到玉米柱子高过头顶时,父亲就要爬到梯子上面,让母亲在梯子下面给他递送,经过两个人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玉米串的绑挂劳动。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正在吃奶的姐姐哭了。母亲连忙跑去哄姐姐吃奶,急性子的父亲在梯子上面等得不耐烦了,他从梯子上面跳下来,结结实实地把母亲打了一顿,打得母亲躺在床上三天三夜翻不起身来。这三天三夜她粒米未进,没有奶水,姐姐也被饿得哭叫不停。
“死了算了吧!”母亲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她把自己唯一值钱的一件绸缎马夹,是母亲没有舍得穿过一次的嫁妆,拿去给外祖母,哭诉着说:“妈妈,你给我找的富户婆家,我实在过不下去了,一天挨打五遍,你女儿就是个铁人,也挨不了这样的毒打。看来,我已经活不成人了,这件衣服就留做纪念吧,也算是女儿孝敬您养育了一场的一点心意吧。”
听到母亲心灰意冷地哭诉,外祖母泪如雨下,哭得天昏地暗,好像女儿已经见不到了似的。哭了好久好久,外祖母激动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她拉着母亲的手说:“傻孩子,你死了只有我和你爸爸心疼,还有你可怜的女儿就没有妈妈了,至于人家是富户,又会娶一房的。忍着凑合着过去吧,好好教育孩子,等孩子一天天长大,都有出息了,你就是一个有功劳的母亲。先苦后甜,熬过了冬寒就是春暖。好孩子,听妈妈的话,好好过日子去吧!”
先苦后甜。听了外祖母的话,母亲把心思都放在教育孩子上。“只有孩子长大有出息了,你就是一个有功劳的母亲”母亲坚信外祖母的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以后,母亲无论遇到多大的麻烦,她都能坚韧顽强地面对。
是的,如果不是母亲的坚韧,有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幸福的家庭还真很难说。即使历史不容假设。岁月的磨合,让父亲动不动就打骂母亲的暴脾气几年前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父亲的另一面:一个慈善温和的父亲。从十五岁结婚到现在,母亲以她六十多年的坚韧,才换来今天我们这个和睦幸福与生机盎然的家。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前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奋斗,去开创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