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熙攘的省城,一步踏入那片广袤而略显寂寥的西北乡村,仿若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光与无垠的空间,其间的落差与震撼,在心底久久回荡。
那是多年前的一段难忘经历,因着挂职锻炼的机缘巧合,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了那个名叫幸福村的地方。一路的颠簸疲惫,在踏入村子的瞬间,被眼前那质朴而纯粹的景象所驱散。黄土地上错落有致的土坯房,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田间小路上偶尔走过的扛着农具的村民,一切都散发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气息。
而在村口那聚集的人群里,小酒窝就那样毫无征兆地闯进了我的视线。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皮肤略显粗糙,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在风中轻轻飘动。她身上穿着洗得有些褪色的碎花布衫,外面套着一件略显宽大的深蓝色布马甲,下身是一条宽松的黑色棉裤,裤脚处沾着些许田间的泥土。然而,她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她爱笑,那笑容灿烂而真挚,仿佛能驱散这片黄土地上的所有阴霾。尤其是她脸颊上那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宛如春日里悄然绽放的两朵小花,俏皮而又迷人。在那一群人中,只需轻轻一眼,她便如同一颗独特的星辰,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在幸福村的日子里,小酒窝的家成为了下乡工作组固定的饭点,而她,则如同这个小小 “食堂” 里的灵魂主厨。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小酒窝便已早早起身,开始为工作组准备一天中的第一餐。厨房中,那一方小小的土灶,在她的操持下仿佛有了生命。她的双手在食材间熟练地穿梭,或切或洗,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源自生活深处的韵律。她所烹制的饭食,满满都是地道的西北农村风味,那是一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味道。
早餐时分,或许是热气腾腾的玉米粥,金黄的玉米粒在锅中翻滚跳跃,熬煮出浓郁醇厚的香气,佐以自家腌制的小咸菜,咸香爽脆的口感恰到好处地唤醒沉睡的味蕾。又或是那刚刚出锅的菜团子,碧绿的野菜混合着面粉,被精心捏制成圆润的团子,放入蒸笼中蒸熟后,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口咬下去,野菜的清新与面粉的软糯在舌尖交融。
午餐则更为丰盛多样。有时是手擀的面条,小酒窝有力的双手在案板上反复揉面、擀面,将面团擀成薄厚均匀的面片,再切成宽窄一致的面条。那面条在锅中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用新鲜猪肉和自家种的蔬菜熬制的卤汁,肉香与菜香相互渗透,每一根面条都挂满了浓郁的汤汁,令人食欲大增。偶尔也会是黄澄澄的土豆焖饭,将土豆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与大米一起下锅焖煮,土豆吸收了大米的清香,大米则融入了土豆的绵糯,锅底那一层微微焦香的锅巴更是这道饭食的精华所在,咬起来嘎吱作响,满是质朴的香味。而与这些主食搭配的下口菜,皆是从田间地头新鲜采撷而来的野菜。
春天的荠菜,焯水后凉拌,加入蒜末、香油、醋等调料,那股清新的野味瞬间在口中散开;夏日的马齿苋,或清炒,或做成馅料包成包子,独特的口感别具一番风味;秋天的苦菜,经过腌制后,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爽口小菜,微苦中带着回甘,就像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虽有艰辛,却也充满希望。小酒窝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这些就地取材的食材,变幻出一道道不雷同的美味佳肴,让工作组的每一位成员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馈赠与温暖。
晚餐相对清淡些,却也不失风味。可能是蔬菜粥配上香喷喷的玉米饼子。蔬菜粥里汇聚了多种当季的蔬菜,胡萝卜的甜、青菜的鲜、南瓜的糯,在慢火熬煮中融为一体,粥水变得浓稠而富有营养。玉米饼子则是用新鲜的玉米精心磨制成的玉米面加工而成,在平底锅中烙至两面金黄,咬上一口,玉米的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混合着蔬菜粥的温润,为一天的劳作画上一个满足的句号。
在乡村宁静的夜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后,我独自坐在屋内,周围静谧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就在这时,一些关于小酒窝的传闻,宛如那丝丝缕缕的夜风,悄然在我耳边低语,撩动着我的好奇心。
听闻,村干部老陈在小酒窝的生活里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老陈,在这个村子里已扎根多年,岁月在他脸上刻画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每一道纹路似乎都诉说着他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风雨沧桑。他身材魁梧,走起路来步伐沉稳有力,那常年在田间地头奔波的身影,透着一种对这片土地和村民的驾驭力。
而小酒窝,她那灵动的笑容背后,似乎藏着与老陈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有人说,老陈像是小酒窝在这个村子里的一座坚实靠山。在生活的重重困难面前,当小酒窝感到无助与迷茫时,老陈总会默默地出现在她身边,用他那宽厚的肩膀,为她扛起生活的压力。无论是家中农田劳作时遇到的棘手问题,还是在处理村子里复杂人际关系时的困惑,老陈都会凭借自己人脉资源,为小酒窝排忧解难。
然而,更有传言称,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依靠与被依靠。在村子那一个个静谧的角落,在月光洒下斑驳光影的小径上,他们之间似乎有着别样的情愫在悄然滋长。或许是在某次共同为村里事务忙碌到深夜后的相视一笑中,或许是在田间劳作休息时的几句轻声细语里,一种超越普通朋友的情感如同春芽破土,在他们心间缓缓蔓延。他们的眼神交汇时,仿佛有电流穿过,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柔与眷恋,被一些敏锐的村民捕捉到,于是,关于他们是情人的传言,便如同风中的柳絮,在村子里悄悄散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暗暗谈论的话题,也为这个质朴的西北乡村,增添了一抹带着神秘色彩的情感波澜。
在那片被岁月深深铭刻的西北乡村,往昔的故事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带着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斑驳。
曾听闻,在计划生育政策如铁律般严格执行的时期,每一个夜晚对于纯女户而言都仿若惊弓之鸟。当乡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队趁着夜色,如疾风般穿梭于村巷,入户抓纯女户去结扎时,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向了小酒窝。那是一个寻常却又注定不平凡的深夜,工作队的脚步停在了小酒窝的家门前。他们破门而入的瞬间,屋内的场景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见老陈与小酒窝正于被窝之中,沉浸在那私密的亲密时刻。
带队的王乡长,与老陈本是多年的老酒友,那瞬间的尴尬在空气中凝结。最终,王乡长选择了掩门带队默默离开。就因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小酒窝在那场席卷全村的结扎风波中得以幸免。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尽管小酒窝逃过了结扎的命运,可她却始终未能如愿生下儿子。在生下第七个女孩之后,或许是生活的压力,又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她主动请求前往卫生院做了女扎手术,那是一种无奈与释然交织的抉择。
小酒窝的婚姻,也是一场充满苦涩的旅程。她的丈夫,那个被村人称为 “二百五” 的男人,自恃有老陈这座靠山,在村子里肆意妄为。他觊觎邻家的田地,蛮横地将其霸占,甚至在冲突中打断了人家的肋骨。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邻家本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提出只要 “二百五” 支付全部住院费用,并诚心道个歉,便可和解。可那 “二百五” 却如顽石般固执,坚称宁可坐牢,也绝不拿出一分钱。他的倔强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而命运并未放过他,他在狱中因病离世。从此,老陈自然而然地将小酒窝家当成了自己的责任范围,频繁地出入其中,给予着各种帮助与关怀。
在幸福村那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之下,暗流涌动着关于利益与权力的纠葛,而小酒窝,无疑身处这漩涡的中心。
往昔岁月里,每当有各类惠农补助资金如无息贷款、低保资金、危房重建款等流入村子时,小酒窝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地与之相伴。那一份份本应精准惠及每一位有需要村民的资金,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源源不断地朝着小酒窝的方向汇聚。在村委会那略显简陋却又承载着无数村民希望的办公室里,每当讨论到这些补助款的分配事宜时,小酒窝的名字总是会被悄然提及。她似乎总有办法,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那幸运的少数。
村子里的小道上,村民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间,话语里满是对小酒窝的议论。他们低声诉说着,看着小酒窝家一次次顺利地获得这些补助,心中虽有不满,却又敢怒不敢言。有人悄悄叹息着说,如今的小酒窝在这村子里,简直如同 “王后” 一般。她的住所,在得到危房重建款的修缮后,从曾经的破旧小屋摇身一变,成为村里较为显眼的住宅。院子里新添了不少物件,生活也似乎过得愈发滋润。而那些真正贫困潦倒、急需这些资金扶持的村民,却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眼神里满是无奈与失落。
田间地头,劳作的间隙,农妇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农活也停了下来。她们轻声议论着小酒窝的 “风光事迹”。一位年长的妇女皱着眉头说道:“咱这村子里,本是靠劳动吃饭,靠本分过活,可如今这惠农的钱,咋就都往她家去了呢?” 另一位年轻些的媳妇附和着:“听说她和村干部关系不一般,难道就因为这,她就能把这些该大家分的钱都拿走?” 她们的话语里,既有对公平被破坏的愤懑,也有对村子未来走向的担忧。
夜晚,村子里弥漫着淡淡的柴烟味。在昏暗的灯光下,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口,吧嗒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也忍不住谈论起小酒窝。一位老者摇着头说:“这事儿啊,长此以往,村子的风气怕是要坏喽。” 可即便众人议论纷纷,那股围绕着小酒窝的神秘力量却依旧强大,如同笼罩在村子上空的一片阴云,久久不散。
老陈,在这个村子里,曾是一个权势交织、五毒俱全的人物。我在挂职期间,目睹他的种种行径,深知这样的人不应继续把控村级组织,于是多次尝试寻找机会免去他的职务,期望能选拔出真正一心为村民服务的人,还幸福村一片纯净而幸福的蓝天。我与各方沟通协调,试图打破他那坚如磐石的关系网。然而,每一次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不仅未能撼动他分毫,反而被他凭借着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通过隐秘的渠道将我调离了幸福村。那一刻,我满心的无奈与不甘,望着这片倾注了心血的土地,只能带着遗憾离去。
直至十八大之后,随着村级组织建设日益强调纯洁性与服务性,那股清正廉洁的新风终于吹进了幸福村,老陈也渐渐失去了他在村级组织中的地位。而失去靠山的小酒窝,命运的波折并未停止。为了挣脱往昔的生活圈子,她毅然前往银川,在那座陌生的城市里,与一位汽车司机组建了新的家庭,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生活旅程。可命运的无常再次降临,在一次四处奔波的旅途中,她的长女遭遇了不幸,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地夺走了年轻的生命。那是一道深深刺痛小酒窝心灵的伤口,鲜血淋漓,难以愈合。
时光流转,在银川的一个热闹景点,我偶然间与小酒窝重逢。她守着一个小小的小吃摊点,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满脸的苍茫如同西北大漠的风沙,一道道梯田纹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但在那沧桑之中,她的两眼却依然炯炯有神,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透着一种对生活不屈的倔强与希望。她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游客,熟练地摆弄着小吃摊的食材与器具。
她告诉我,在这个人流如织的旅游景点,她的小吃摊点每日都能有不错的创收,能有好几百元的收入。她的笑容在那一刻绽放开来,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杏花,灿烂而温暖,让我仿佛瞬间置身于阳春三月的杏花村里,阳光洒在身上,四周弥漫着花朵的芬芳。
言谈间,她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着她这些年的人生感悟。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自信。她坚称,在这茫茫的人生征途中,在遍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后,她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靠山。那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自己内心的力量与对正确道路的坚持。当自己毅然决定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打拼的时候,幸福就如同那远方的曙光,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自己。那一刻,我望着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与感动,为她在生活的旅途中挣扎前行,却始终未曾放弃希望的勇气与坚韧。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这句箴言,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深深嵌入小酒窝的灵魂深处,进而凝练成为其追逐人生梦想、拥抱生活幸福的坚不可摧的信念之锚。于岁月不经意间编织的锦网里,阔别多年之后的偶然重逢,那本名为小酒窝的 “生命之书”,竟已在时光的摩挲与雕琢之下,悄然增添了无数的页码,变得厚重而深沉。
这本书不再是往昔那略显单薄的模样,而是仿若一棵经历了风雨洗礼的大树,一圈圈的年轮里镌刻着奋斗的痕迹、成长的磨砺,以及在自力更生之途上采撷的智慧结晶。每一页都似乎散发着幽微的光,那是在无数个独自面对挑战的日夜中,用汗水与坚持书写而成的篇章。
这本书静静诉说着,一个人如何凭借自身的力量,在生活的广袤天地里开垦出属于自己的繁花盛景,在自给自足的满足里领悟生命的真谛,就像一位孤独的行者,在荒芜的沙漠中依靠自己的信念与毅力掘出生命的源泉,从此,那奔涌而出的清泉,不仅润泽了干涸的心田,更汇聚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幸福之河,在岁月里悠悠流淌,见证着信念铸就的辉煌,诠释着人生最质朴而深刻的哲理 ——自力更生,便是那开启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只要紧握在手,便能开启任何想要抵达的梦想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