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勇气是人类的赞歌,那么怯懦就是人类的底色。
而这一词似乎又很适合的放在我的身上。
我给我自己代名词就是“三分钟热度”,可能是因为我的星座,虽然这是无稽之谈——毕竟这也只是我对于三分钟热度给出的借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社会开始倾向于更“外向”的人,短视频、文章、广播等等似乎都在诉说着:要想走入社会,你就得“外向”。
“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内向?”
这是我父母常对我说起的话。
当然,现在的他们已经默许了我在外的内向,只是偶尔还会在我的耳边说起一句:“以前多外向,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不止父母,就连与父母熟知的亲戚朋友也会说出这种话。
我甚至认为他们有什么特定的代码程序,碰见我就来一句。
结果显而易见,当然不是。
其实我真的一点也不知道这种改变吗?
当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外向换到了批评,第一次用自己的外向换来了说教,小小的我似乎已经明白了,外向并不适用于我在外人面前的模样。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印记就刻在了我的身上。
可我并不为此感到烦恼,我时常因为这个性格而感到知足。
或许孩提时代的我喜欢去尝试任何新鲜事物,可如今的我却只是将这个想法保留在心里,从来没有行动。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选拔,我那一队有五六人,我很自信的介绍了我自己,因为在我心里像这种要自我介绍以及向外展示自己——理应是自信的。
这是我的自我保护机制。
看似内向的内心在某些特定时候也要勇敢。
但是勇敢不代表你会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选上,似乎有时候又要保持一种谦逊和内向的情绪。
就像我说过的“三分钟热度”。
这个性质在我的生活中尤为显现,例如在一年前,我就想着入手一篇小说,可是一年过去了,我就写了两千余字。
直到今日,总统万字尔尔。
从这件事情上就足以说明,我的热情只是一时的,但是起码我还是写了下去——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相较于文字的“坚持”,对比其他方面,文字方面的坚持显得尤为可贵,我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有一次开了家长会,我母亲让我写一份计划表格,并且严格按照这份表格进行。
起初我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结果就这么渡过了一个上午,我便败下阵,下午十分,我慵懒的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母亲看到我还在那笑着说:“你就坚持一个上午啊?”
我认为我的家庭给我很多坚持,写小说——他们坚持我的想法,并且说:你写你的,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学业。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写小说拿到稿费——整本书才不过百来块。但是家里人很开心,不管怎么样,这也是向前一大步了。
文学写作,我坚持了七年时间,虽然是断断续续的,但是好歹不像其他方面一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现在,我依旧在坚持着,就如同我写下的这篇,亦是如此。
如果说谁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一是家庭,二是文学。
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