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小美的头像

邓小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30
分享

白云深处茶飘香

茶,在中华文化的字典里,我找到了“儒雅”两个字,要不然,中国人饮茶怎么总喜欢细啜慢饮呢?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我想,就是“品”,“品茶”不但可以鉴别茶的优劣,而且还可以在茶味中神思遐想。我不是个懂茶人,却常常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清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那是因为我钟情于茶的意境,为了这意境,我会不辞劳苦翻山涉水去寻茶,尤其是台山白云茶,我更是情有独钟。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北峰山下,所以一直以来饮的是北峰山出产的白云茶,也一直以为台山白云茶只产自北峰山。但最近有朋友告诉我上川岛的野生白云茶口感醇香,令人回味无穷。这一消息颠覆了我对台山白云茶单一产地的认知,因此,我决定上岛看看。

炎炎夏日,我顶着“三伏天”的毒阳,约上三五知己,从山咀码头登船,经过半小时的风浪,来到上川岛。岛上山海相依,海天一色,海翻着白浪,山泛着青波。我们经朋友引荐,前往鲇鱼村古茶山,一路上,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在山与海之间蜿蜒,汽车在曲折的公路上稳健行驶,半小时光景,便见到了古茶山,我们在山前下车,沿着小道步行进入。小道两边绿草丛生,或齐膝,或及脚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一缕缕微风吹过,夹杂着青草芳香,柔软地拂过我的脸颊。当我陶醉在风凉草香的时候,为我们引荐的朋友已站在山脚下,当临时向导。随着“向导”的脚步,我们跨进了一座竹楼,竹楼依山而建,采用吊脚楼的建筑设计,是一个四面镂空的茶室。在茶室里,茶室主人为我们冲泡一壶从古茶山采摘的白云茶,霎时间整个茶室茶香四溢,弥漫到山间,连山蜂野蝶都闻香飞来,我生怕蜂蝶抢食,迫不及待地伸手接过茶盏,轻轻地晃动一下茶杯,那澄黄的茶水,如清晨的阳光洒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蓝天白云在杯中悠然舞动,仿似一幅流动的画卷。我忍不住轻啜了一口,茶水在口中回津,一种独特的芬芳在唇齿间流淌,一份淡雅的甘甜漫过心田,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恩惠和生活的美好。

当滚烫的开水再次注入到茶壶中时,茶室主人向我们介绍鲇鱼村古茶历史。据介绍,这里的古树茶历史悠久,最古老的茶树有几百年之久,就算是年幼的也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这些茶树吸收了山与海的精华,营养特别丰富,而且是绿色无污染的植物,从来不打农药,肥料多半是野生动物的粪便或自然枯废的草木,也有茶农用海虾、海蟹来沤肥,有人戏称,上川岛的白云茶吹的是海风,“吃”的是“海鲜”,所以鲇鱼村古茶山制出来的茶与别不同。为了让我们见识上川白云茶的原始生态,茶室主人带领我们上山观茶,这个山虽然不高,但茶树却很高,站在茶树下可见树梢上挂着洁白的云朵,目测普遍有十米高,枝干也较为粗壮,这给采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想这种情况下应该需要借助机械或爬树才能采摘到顶端的嫩芽,但看看树下却没有任何受到机械破坏的痕迹,树底下植被茂密,蒲公英、野菊花、鸡骨草、猪母草......能说上名的或说不出名的一米范围内恐怕有数十种,就连陆上已难得一见的地胆草也密密麻麻地覆盖在茶树下面的泥土上。众多的花花草草也引来了蜂蝶成群,我怕野生蜂针到,坐在茶树下面一动也不敢动,用帽子盖住脸,这时一个声音在我头顶传下来:“蜜蜂不会轻易针人,只要你不伤害它,它是不会针你的”,我摘去帽子朝上看,只见有茶农像猴子伴在古茶树上攀爬采摘,接着他又说,“这里还有山鼠和蟒蛇出没,不过你们放心,这大白天,尤其是晴天,它们极少出现。”听了茶农的这番话,我站起来,继续往茶林里走,我觉得这里生物的多样性,印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印证了这山上的茶是绿色无污染的说法。望着这原生态生长的茶树,我禁不住踮起脚尖,采摘一片低层的茶叶,放进嘴里细嚼起来,因为无公害的放心,我接二连三地吃起了茶叶,那纯自然的甘凉,透彻心肺,我忘却了酷暑,连帽子丢了,太阳晒到脸上也全然不知。其实太阳晒到的不只是我的脸,山上的古茶也照射到,也许是野生,茶树间距比其他种植园的大得多,就算是人工移植过来的,茶农也特地让它们保留充足的距离,所以这里的茶树能充分吸收阳光和海水的养分,加上传承了几代的晾、揉、发、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工艺,孕育了上川白云茶独特的气质。

夕阳西下,为不打扰山上百物的安宁,我们悄悄地下山,到海边找一间酒店住下来,看看海浪,听听风声。这一夜,我无眠,脑海总是浮现鲇鱼村古茶山出产的台山白云茶,挥之不去的是上川岛空中那片蓝、山上那片绿,但愿这片蓝和绿在今后的日子里延伸,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里发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