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中学,懵懵懂懂已过十年光阴。这期间教过我的老师有数十位,而给我留下尤为深刻印象的不过寥寥几位,其中就有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张富云老师。我上初中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张老师是我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跟班班主任。他身材不算高大,当时正值四十岁左右。作为我的班主任,张老师给我的印象里,他讲课时的地方口音独特。他说话声音略尖,却悦耳动听。听他讲课,实乃一种享受。他授课时从无“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这类用以掩饰语汇匮乏的口头禅。他能极为熟练地将繁杂的意思如流水般顺畅表达,且遣词优美、语法完备、逻辑严谨。听他的一堂语文课,犹如在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时至今日,三十余载过去,张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仍在我耳畔回响。
张老师还有一样令人钦佩的绝活儿,那便是他那漂亮的板书。在我们当时的学校,无人能与之比肩。他也因此多承担了不少工作,其他班级考试时常常请他去黑板上抄写考题(那时的农村小学尚无条件印制统一的试卷)。我至今仍记得,张老师轻抖那柔软灵活的手腕,漂亮的粉笔字便在黑板上一行行呈现。我们不少同学一边听张老师讲课,一边在纸上或是语文书的空白处模仿张老师的板书。我从未专门练习过钢笔书法,可我的钢笔字在同事中还算不错,这全然得益于张老师的语文课。
张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记得他同时还负责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他的语文课在当时全校的语文老师中堪称出类拔萃。张老师仅高中毕业,却自己创办了民校,名为“阵营小学”,在艰难中开辟出成功之路。他能有如此成就,全然归因于他坚持不懈的刻苦自学。在当时的农村条件下,尽管张老师貌不惊人,却凭借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尊崇。
老师之恩,山高水长。张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他让我爱上语文,培养了我良好的写作能力,为我的学业打下坚实基础。虽然我并非张老师最为看重的学生,但他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人生。
一九九二年,我离开了张老师创办的母校,自此便很少见到张老师。令人欣慰的是,张老师创办的阵营小学在二十世纪获得省教育有关部门批准,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办学校。张老师也从一名民办老师晋升为正式公职教师,并担任阵营小学校长。二〇一五年张老师光荣退休,二〇二二年他当选黔西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建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年六十七岁的他,身边的人都称呼他“张老师”或“老张”,一声“张老师”饱含着大家对他执教四十四年的尊重与认可,一声“老张”则是他平易近人性格的体现。作为代表,他将群众心声带到黔西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常常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严格要求自己,也因此收获了众多“粉丝”,赢得大家的点赞。斗转星移,初心如磐。作为一名人民代表,他将职责与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张老师已然桃李满天下,而我,作为曾受他教诲的学生,心中满是感恩。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曾有过我这样一位默默无名的学生,但我会永远铭记他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