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失莫得的头像

莫失莫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8
分享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处于粤北界地,挨着江西的一处村庄——新田古村。

这个村庄有1700年历史了,自西晋落成,留有五朝宇地。村子淌过一条浈江,乌迳路于村自西北而过,接江南而达闽西。新田地势不高,还属亚热带气候,但小丘陵多了,冬天总归冷些。新田,是寓意新开机之田地。就这样,有山有水有人家,祖祖辈辈在这个安静祥和的村子生活着。

小时候,我比较喜欢围着浈江而生长的柳树,它们长得不大规则,是野生无人打理的,挨着江边一棵,远了江边还有,大概不上10棵这样子。再前面些,是一排不大茂盛的绿竹。得亏了这江,这柳,这竹,让我对小学学来的还不大能够理解的诗词,有了画面。古人折柳话别,目送友人,孤帆远影不再,浈江静静的流淌,说的这是这样的情形吧。金庸武侠里,总有的打斗场面,会在竹林罢。这是从诗词文字走出来的场景。

春天一到,柳絮飘扬,枝条还长满了黄色的小花,不认真看,是不知道柳条还能长花的。只见蜜蜂嗡嗡的采着蜜,蝴蝶翩翩煽动着翅膀,一会到江边,一会到花丛。“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里没有黄四娘,只有李家娘,“先有新田李,后有浈昌县”,可见一斑,李姓自古以来就是村里尊贵的姓氏。我是李氏家族的一员,生于九十年代,落于粤北村庄。比起现在网络四面通达,那会通讯的不发,反而更让我记得这个如是个老朽太息一般,伴着我孩童长大的村庄。榕树就是他生命的印子。村庄从这头到那头,长有两棵榕树,一棵已然老态龙钟,一棵还值青春年盛。老态龙钟也好,年春年盛也罢,无疑了都会是个夏日乘凉的好去处。村子每到盛夏光年,酷暑难耐,这家的姑姑,那家舅舅,村子里,反正上数了三代,都会是个亲戚,回了农活,都会在这树荫下家里长家里短,一聊便去了热意。每年的七月初七夜半,我总会想象,是否月光皎好,透过榕树枝叶的星星点点,就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私语?我想小的时候能听到,长大就不能了。

村庄里头,有口古井,到现在井水依旧清澈甘甜,我说她是一位资深的奶娘,奶了数几代人,依旧春光满面,真是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旁边很多古屋,随着五朝跟替,到现在还是能分辨哪个是民居,哪个是商铺,哪个是书院,还有祠堂。只是人去楼空,如今成了危房,留下时间这位老者和村庄这位“不朽”在客气的高谈,一如村里人的好客,村是好客之村,人是好客之人,这一直是个传统,“姓氏节”也是个传统。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是李氏的节日。

这还得从这个村庄的出生开始说起,1700年前,建朝西晋,李耿携家人,从中原而来,落户粤北,彼时的荒地,此时的新田,他开荒建村,耕种渔猎,寄情山水,开支散叶,李村新田由此而来。后有唐人李金马,天资聪颖,才学兼备,官至御赐正三品,所道“岭南国士无双品,唐代司徒第一人”,至今在祖宗祠堂还能看到这副对联。每到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备足了酒菜,亲戚朋友欢聚一起,说着丰收的一年。

戴望舒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记忆中村庄的巷子也如此,但没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芬芳,巷子是深的,因为住的人一年比一年少,巷子也因为人少而存有他的朴素。很多个夜晚,我还能梦回那个雪白的2002年,02年冬,下过一场大雪,一觉醒来,“不朽”村爷爷也难得爱美,换了一件白霓裳,他的头是白花花的,身子是白花花的,手和脚都是,白的素净,一点也不显老,反衬年轻了不少。我掺着他的手,踩着他走过的路,在寻一位“丁香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默,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