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皤滩
文/王群
一
我邀春风流云,寻寻觅觅,来到台州仙居县城之西,美丽的皤滩古镇就深藏这里。她着一身粗丝麻布衣裙,流转着清纯的眼眸,从云雾里慢悠悠裸露出来。绿色的竹波如裙裾飘动,清清溪水如腰间萦绕的衣带,古镇飘着上古的韵味,姗姗向我走来。
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她不平凡的身世,古镇处在五溪汇合点上。朱姆溪带着朱姆村岩壁上神秘的符号汩汩流淌,万竹溪携着翠竹的绿意款款而来,九都坑溪洋溢着古老的文化气息静静流泻,他们在黄榆坑溪与永安溪紧紧相拥,水波竹烟,像道仙的拂尘扬起朦朦胧胧的云霓……
皤滩因河谷平原凸出一块滩地而得名,自唐渐渐形成村镇,成为东南沿海与浙西水陆交汇之地,是古代浙东浙西著名的商埠码头。昔日的商船浩浩荡荡逆流而上,在皤滩靠岸,装卸工把从远地运来的特产卸下来,又装上发往外地的货品,油光发亮的扁担压在他们的肩上,背篓的竹带勒进他们的肌肤里,老茧如铁的脚板紧扣在崎岖的古道上,从悠长的苍岭古道运往内陆以及浙西。南来北去的商贾、旅人和游客慕名而来,乘兴而去,几千年岁月沧桑和世道轮回,沉淀出这个繁华的码头古镇,她辉煌了几个世纪。
二
古镇东西长近三公里,弯弯曲曲呈“龙”形,龙头朝西,对着五溪汇合点,龙尾朝东,中间成龙身,这是大地上最美的龙腾图。古镇以“九曲龙型古街”为中心,鹅卵石缀着青苔,蜿蜒的石子路东缠西绕,使得古镇街衢幽深。
阡陌里弄历史古迹栉次鳞比,砖木朽旧,墙面斑驳的古建筑,把街道控挟得窄窄长长,唐至明清不同风格的建筑,都在写意一个“古”字。院落井旁的苔藓蔓延,紧闭的家门保留着遗世风格;褪色的商号招牌清晰可辨;书院祠堂庙宇一应俱全,街两边留存的有药店、当铺、饭馆、布庄、染坊、赌场、钱庄、码头、春楼……古旧店铺挨挨挤挤,令人应接不暇!我分明看见牌匾上氤氲着唐诗宋词的韵味,镶鎏着明清的釉光;染坊里浸淫着殷商的青蓝,布店里飘忽着黄道婆刚刚离开的身影;耳边飘来酒肆里“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余音绕梁的狂放,青楼边唐伯虎的纸扇摇出的微微香风,赌场里乌曹“六博”的叫声隐隐约约飘逝在遥远的东方……望着赌坊二楼的窗子我就心慌,窗子都有十字窗棂,传说是为防止赌客输光家底跳楼自尽。那个年代的古镇,夜夜笙歌艳舞,风月无限,有的商贾一夜输光几世几代家业积累,有的穷人一夜暴富,耀武扬威,从此东山再起,打出一个商业王国……
我走在皱纹深嵌的街道上,倾听着,倾听着,那一座座民居古宅好像在诉说自己古老的历史,那一家家店铺好像在叨咕着她的前世风尘……
远远看去,一串一串大红灯笼给古镇平添了几许生气。近看木头门窗雕刻的繁复花纹,经过时间冲刷和历史打磨,但一腔古意仍在流泻;门楣上木刻的《水浒》和《三国》人物栩栩如生;木柱古墙的古戏台与青砖黛瓦的古镇各抱地势,廊绕巷回,似乎那古装的才子佳人还在戏台上歌舞抒情,袅袅柔动的越音还在梁柱间回绕,幕早已谢了,乐魂还留在台上,看客早已散了,满足的微笑还弥漫在台下……
抬头仰望,高高耸起的古宅檐角翘起,似乎向苍天倾诉着什么,那古老的木梁上永不凋谢的雕花绽放,不知从哪个古老的世纪里爬出来的龙头,藏在屋檐下呼风唤雨,似乎要引领历史的潮流?烙印着岁月年轮的木楼,在世纪风雨轮回里苦累得像比萨斜塔一样令人提心吊胆,倒是那青石柱子像孙悟空遗落的金箍棒,硬挺挺的直立在木楼下,还有那坦然的石刻楹联,鼓足了我放心游走的勇气。
走进胡公殿,端详胡则彩色泥塑像,肃然起敬,胡公浓眉大眼,印堂发亮,脸型阔圆而略长,双臂拢于胸前,两绺长须垂到前襟,一派正气。历史记录,胡则是北宋兵部侍郎,本是永康人,娶皤滩古镇望族陈氏为妻,因他“施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惠黎民”,百姓在他去世后建造胡公堂,世世代代敬仰祭祀。胡则与范仲淹曾为同僚,胡则驾鹤西去,范仲淹给他写过墓志铭。当院的石碑上有文:1959年毛泽东接见浙江永康县委书记时说:“……永康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他清廉执政,忠于朝廷,爱护百姓,被老百姓铭记和伟人褒扬。
三
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皤滩的高贵身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中华第一灯”美誉的针刺无骨花灯演绎着皤滩古镇的古韵。无骨花灯的起源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唐朝开元年间,皤滩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一个仙女送他一盏“神灯”,秀才回家发现神灯与我们平时用的灯笼大不相同,便仿制了一盏,悬挂在自家门口,人们看见赞不绝口。后仙女变作村姑与秀才结为夫妇,经常陪秀才读书,大考秀才中状元。于是人们就把这盏无骨花灯称作“状元灯”,状元又把灯献到宫里,从此皇宫就有了“无骨小宫灯”,状元夫人把制灯技术传授给皤滩村的村民,无骨花灯就流传下来……
针刺无骨花灯是盛唐兴起的,俗称“唐灯”。唐太宗曾下诏每年进贡仙居“皤滩花灯”十对,曰:“十全十美”。宋、元、明、清各以十对花灯为数进贡皇上。无骨花灯周身无骨架,由特制宣纸纸片粘贴而成,宣纸上由绣花针刺出的各种图案将灯光溢射出来,令人叹为观止。灯里藏着最精致的手艺,最灵巧的匠心,最聪明的智慧。
我来到临街一个展厅,挂满了种类繁多的花灯,有单灯和组合灯。
看那风姿绰约的单灯。最为经典的荔枝灯,相传为杨贵妃宫闺之物。“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到造型夸张简约的荔枝灯,我眼前出现了颗颗垂涎欲滴的新鲜荔枝;绣球灯形同绣球,立面变化丰富,细节生动细腻;有名的状元灯,结构最为复杂,图案精巧细致;还有龙凤八卦灯、菊花灯、花瓶灯、十二生肖灯……再看那恢弘大气的组灯,宝塔灯塔身有五六层,或六角或八角翘起,塔顶张灯,塔角挂灯;花轿灯灯身花轿形,轿前悬着灯,轿角挂着灯,轿里坐着手捧元宝的财神爷;古亭灯灯架是二塔玉亭,荷花怒放于亭顶,亭周身挑角上悬挂着花灯;鲤鱼跳龙门灯集中了灯艺和舞蹈,取材于鲤鱼化龙的典故,很有动态感。让我流连忘返的灯展,把我带入花灯艺术的春天,思绪随花灯的图案飘飞,跨越了空间,穿越了时间。大大小小的无骨花灯每一针刺进去的是一个跃动的思维片段,每一盏灯都在咏唱属于自己的诗篇,每一盏灯都在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他们缀连成五彩缤纷的花灯,就是生动的艺术长河,融绘画、刺绣、建筑等艺术于一炉,给人以跨越许多艺术领域的美的享受。无骨花灯艺术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艺人王汝兰用六十六年时间钻研,完美传承了这一特殊的文化遗产。
四
一群燕子的守护,见证了皤滩古镇的生态关怀和环境幽美。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唐代杜牧《村舍燕》这首诗是说繁华幽深的皇室宫殿不是燕子的居所,简陋朴素的农家茅屋才是它们自由自在的乐园,可见燕子这等大自然精灵是择环境而筑巢的。这小小的生灵,它泽居而巢。一是生态完美,环境幽静无污染;二是民风淳朴,不伤害它们的窝巢后代;三是建筑物古旧宜居,易于筑巢。
皤滩的古宅民屋檐下随处可见黄泥和着稻草垒成的燕子窝!而胡公殿里竟有二十多座!细看燕窝底下都有人工保护的痕迹,比如一块小木块,一个厚纸板做成的扶拖,让燕子窝更牢固更干净!不至于被大风刮落,不至于让燕子的粪便落在地上甚至人身上!由此可见古镇人的爱心。是古镇的民风守护着这生灵还是这些生灵守护着古镇的奇幽?能使燕子这般钟爱的古镇,它的的生态、古朴和幽静是无可挑剔的。
在许多古镇已经华丽转身的时候,皤滩古镇还淀渍着千年古韵,不为现代人理解的雕饰绣花,记录着唐代的繁华,宋代的昌盛,偶尔点缀的一朵商业时令小花才使我明白古镇已经走出千年沉寂的历史,走入现代……
皤滩旅游归来,洗尽尘世铅华,心底清净坦然。皤滩的古朴是考古学家封存在仙居的一块完好的处子净地,皤滩的原生态是追求浮华的游人永远发现不了的人文宝藏,皤滩的人文关怀是求真者“踏破铁鞋无觅处”而后得到的满足的微笑。这清水出芙蓉的生态美,这非遗保护的艺术美,这几乎绝迹的古典美,这赫然于世的人文美,都是皤滩有别于其他古镇的亮点,是现代旅游经济崛起中保留的奇迹,是江南古镇中独特的景观!美哉,皤滩古镇!
-----此文在浙江文化馆举办的“美丽浙江”网络文学大赛征文中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