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男孩贝贝的头像

男孩贝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4
分享

经历桐花开

我们把经历当作一种必要的遇见,就像清明来了,喝一杯明前茶。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如眉的茶叶放入茶盏,开水涌入,它随即浮起,飘逸如同时光,慢慢地它开始不上不下的悬浮,最后沉入杯底。如果是玻璃杯,会看到茶叶整个绽放的过程,像整个人生的过程,由浮躁到沉淀;也像春秋,春天美丽而浮华,秋天多彩而沉实。一年一岁,一杯茶一段人生。生活有生活的味道,爱情有爱情的香息,也像这茶,需要慢慢的品茗,意境才能自由的释放出来。

清明之后再回家,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推开院落厚重的大门,踏着门前的小巷,准备走向田野,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我乳名,蓦然回首,唉,只是幻觉,并无一人。空空荡荡的细雨中,水气氤氲,抬眼忽然看到远处,一片惊艳的色彩,是花开?什么花呀?我仔细一看,哦!是隔壁院里的桐树开花了!远远望去,紫色的花朵,如同一个个小喇叭,它和玉兰花一样,也是先开花,后长叶子。高高的树干,庞大的树冠,生长的十分茂盛。

记得小时候,母亲曾买回来两棵树苗,弱弱的,但是树身笔直修长,只带了些微的根,就能种活。绿色的皮肤,轻轻扣开,流出淡绿色的汁液。有点苦涩,因为我曾经尝过。母亲说,这是桐树,那时栽植在我家东院门前,二十年后因为建房,需要屋面板,就砍伐了它,两棵桐树,刚好够用。

“桐树”是民间的一种广义叫法,有些地方指代泡桐,有些地区指代油桐,还有些指代梧桐。而泡桐最遮荫,油桐可榨油,梧桐宜制琴。

在淮北平原上,除了可以看到稀少的梧桐,最普通的便是泡桐树。有人说没有梧桐树怎么能招来金凤凰,梧桐多有文雅范,泡桐有什么?只是一种太普通的树木而已!而且木质疏松,容易吸水变形,往往只能作为木制物品的辅料。木匠师傅一见到它,就会用鄙夷的口吻说,“那家伙长得再粗有什么用,不结实!”是啊,泡桐的普通是毋庸置疑的,真的没有什么可称赞的,但就因为它的普通,才更像芸芸众生。

再说说桐花。桐花在民间也极富盛名,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桐花总能触及人们内心的小忧郁。因为桐花开放时绚烂繁复,人们认为此时正是春景的巅峰,但随着桐花的败落春天也就不在了,正是“伤春”的预示,“老去能逢几个春?今年春事不关人。红千紫百何曾梦?压尾桐花也作尘。”

就这样,一朵小小的桐花,让无数文人纠结了无数年,到现在还是结着淡淡愁怨的话题。

春末,一簇簇的泡桐花开了,空气中充满着甜甜的气息,不信?可以迎着喇叭一样的花朵,轻轻一闻,一缕清香顿时沁人心脾。便会想起一句诗,“村头邂逅粉红林,美奂美轮展笑颜。”只要我们当诗如画,当花如画,尽是芳华。

春天最美时候,是桐树开花时刻。整棵树粗犷,支茎干裂,但是花开一簇簇,像一团半开未开的百合花,招引无数蜜蜂来,如果说选一种乡愁的树木,平原之地的桐树,应该可以榜上有名。

桐树虽然长得快,夏天能给人阴凉,秋天送人树叶,冬天提供柴火,但是因为颜值问题,却实实在在是一种平凡的树木。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在政府部门工作,有一次单位组织文娱活动,说是活动,其实就是看电影,一开始还故作神秘,不公开片名,我们坐在县城最古老的剧场里,先听了一段报告,然后电影才开始放映。

当银幕上出现三个大字——焦裕禄,我内心的浮躁完全没有了,因为片首那干裂的盐碱地和漫天的风沙,一下子把我拉进了故事的情节中。

兰考县距离我们老家只是二、三百公里。十年前我因为办事,路过一次,当时心情很是激动,站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能够让每一个共产党员心情沉重,又激情澎湃,最起码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

焦裕禄,一个好干部,一个优秀的县委书记。他常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是的,在人民面前,谁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呢?可是他用他的普通和平凡为我们共产党人做出了榜样。一个贫困县,遍地盐碱,满地风沙,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他上任伊始,就深感到肩膀上的担子不轻,带领群众战胜自然灾害,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是天大的事。其实,他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普普通通县委书记应该做的一切,也许有人会说,他的事迹太平常了,但就是这平常和普通的一点一滴的事迹,才凝聚成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形象。影片记录了他生活中两个小小的事迹,细微而又深刻。

在兰考农村,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深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当做亲人 。而他的一句话,不但真情意切,而且是由心而发,一下子戳到了众人的泪点。

还有一个细节,据焦裕禄同志的儿子回忆,那时候县委大院里有剧院,有一次他们去看戏,当售票的同志得知是县委书记的孩子时,没有让他们买票就直接进场。当焦裕禄同志知道情况后,不光对孩子,同时对家人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第二天补上票。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焦裕禄同志对自己、对家人非常严格,他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每一位党的干部,也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这是必备的干部素质。

他的高大是因为他的无私,一个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理所应当,如果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就的确不容易,而焦裕禄,他在生命最后,想到的不是自己,甚至不是小家,而是兰考县几十万老百姓,他的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得到了升华。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爱,知道感恩。他常讲,他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党给了他新的生命、更大的责任,他要回报党,回报人民。也许有的人一生也体会不到他的情感,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

为了改变兰考的土质,改变兰考的环境,他大力推广和种植泡桐树。他说,“泡桐树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树,但是它生命力顽强,不惧风沙,不畏严寒,像兰考人民一样不惧怕困难,勇于改变贫穷,有韧劲,不服输,打不倒。”如今兰考县遍地都是泡桐树。

这普普通通的泡桐树,确实改善了兰考的土壤与环境,为兰考人民造福一方。如今,泡桐树还在,焦裕禄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有人说,焦裕禄精神已经过时了,错。现在我们的党,我们党的干部,正需要焦裕禄精神,如果都认认真真的领悟了,学习了,有感触,够深刻。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犯错误的干部!就不会出现腐化堕落,背离人民的坏典型。

每到此时,桐树开花,枝头上花密密簇生,犹如花塔,单朵如同铃铛,亦如喇叭,紫色带白,有点粗犷,恬淡,辽远,散发的幽香,不迷人,只是幽深,带着春雨的湿润。那张开的花朵,像一种等待,一种经历,一种沉默不语,一种缄默不出,枝上一串串,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去春又回?

隔院的桐树是一对老人栽植的,我叫他大爷爷,大奶奶。他们也是一对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夫妻,老太太到去世的时候,还一直穿着盘布纽扣的撇襟上衣,梳着发髻,这是旧社会女人典型的形象。

他们从解放之后,一直常年在外地做小生意,说是小生意,其实就是混碗饭吃,或者说是混穷。老两口一辈子没孩子,在外地流落几十年,一直到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回来了,家也没了,就在我们家老宅的隔壁,建了三间土坯房。工是义务的,木棒和大梁都是东拼西凑的,总之四邻帮一把,在那个物价极低的年代,房子也就建起来了。虽然房子主体是土坯的,但是屋子里里外外很干净,大爷爷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先打扫自己,再打扫房间,由里到外,前前后后,一丝不苟。屋内是土夯的地,却被他一点一点整理的平平整整,他们穿得虽然很简单,但是始终干干净净,从来看不到衣襟或者裤子上有一点油渍,其他地方有任何污点。做人也是谨小慎微,善良,和气,不争,是他们的美德。他们喜欢孩子,看到孩子的时候,目光里会流露出满满的温暖!

他们吃的很简单,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因为母亲不在家,而待在他们家里,大爷爷喜欢晚上喝点酒,因为开的是烟酒店,每天到很晚才关门,他就会坐在桐木做的八仙桌旁,一杯酒,一碟炒菜或者是一盘花生米,开始喝酒。他吃菜很文雅,慢条斯理,一杯酒可以喝很久,也许他可能只是一两杯的酒量,似乎那个喝酒的氛围更重要。特别是冬天,屋子里炉火正旺,他坐在炉边,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喝着酒,还不时地留心有晚上来买东西的顾客,幸福洋溢在脸上。大奶奶会一次又一次地催他,菜都凉了,还喝?也会幽默的说,怎么喝那么久了,也喝不醉呢?

平时没有事的时候,他喜欢坐在桌边整理钱币,就连分票,毛票都整理的整整齐齐,也会一沓沓的用皮筋扎起来,放在特制的盒子里。春节,中秋,我会按照父母的要求给他们送去一些吃的,不多,只是一点点心意。但是他们从来不会让我空着手回来,即使我推脱不要,他也会随后送到家里来。要是春节,吃完早饭我会帮他们贴春联,他太过仔细,去年的旧春联必须要清理的干干净净,新春联必须要贴的平整,就像用熨斗熨烫过一样,不能有一点折痕或起泡,我常常惊叹他的认真和专注。

夫妻俩都是八十多岁去世的,大爷爷先去世,大奶奶随后不到半年,一场病重,她不吃不喝也不说话,最后也走了。老两口一生相依为命,最后是他们的侄子、侄媳妇给他们送终,随后这里就冷落了,只剩下空空荡荡的房子,如今房子拆了,又重新建了院子,只是那棵桐树还在,一年一年,开花,长高,落叶,又发芽,桐花再开。一次我回家去,无意间问起,母亲说,那棵树根已经三十多年了,如今看到的只是砍伐过之后,从根上重新发出的新树。

是啊!这就是接替,或者说更新啊!像人一样,一代一代传承。

再回首,桐花开了,在细如丝的春雨里,摇曳,如同小小的百合花,只是那紫色很迷人,在如烟的雨里,格外引人入胜,它很平凡,无法和其它的花相比,却开出不平凡的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