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日子里,怀了访胜探幽的窃喜,沿着杭金衢高速一路向南寻找江南的桃花源---丽水。耳边风声呼啸,两侧山峦起伏。从高速上往下看,农田广袤,房舍井然,苍茫天底下万物皆各得其所。
穿过洞开如大口的隧道群,视野便一点一点地开阔起来,绿意便一团团一簇簇地浓厚起来。这个季节里,落花虽随流水去,佳木依旧待燕来。诗情画意的大江南,绝不会有塞北大漠的大苍凉。
不久便已进入丽水境内。瓯江远行至此,变得温柔缱绻,缠绵多情。夹岸巍巍青山依依护住这一江碧水清流,如护至宝。青山妩媚,绿水多情。古诗云: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山眉水眼,不仅是造物主的神作,更是文人们的精神家园。所谓人杰地灵,地灵人杰,灵山秀水滋养了文人墨客,给了他们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文人们在对山水的孜孜求索与切切对话中又赋予了山水灵魂。心凝形释,万化冥合。柳宗元、谢灵运、陶渊明……这些在浩瀚文学史中熠熠闪光的星星,莫不是在对山水的流连中寻到了生命的真谛。
瓯江之滨,黄墙黛瓦的人字顶土屋临江而建,恰似披蓑戴笠的老渔翁临江而渔。临江而渔,江深而鱼美,其实,所渔又何尝仅仅是鱼?更是岁月变迁,沧海桑田。
一路行来,车辆越发稀少,通常行驶数里而不见一车一人。满目所见是群山拥着群山,翠色叠着翠色。傍山公路宽阔绵延,似乎顺着这根长长的飘带可以一直开下去,一直开下去直到天尽头。在这薄阴的天气里,远处山水似水墨,写意朦胧;近处若工笔素描,纤毫毕现。
在这个一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的世外桃源中散落着无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沧海遗珠。“江南小布达拉宫”杨家堂村金碧辉煌,宋代建筑延庆寺塔巍峨精巧,八卦迷宫山下阳村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更有广袤无边的原始森林在遥遥牵引。
弃车步行进入原始林,进入林区拾级而上,一步一景,一景一调,溪流淙淙,水气氤氲。低处山石峥嵘,佳木繁阴;半腰轻纱薄翼,缥缈迷蒙;及登至山顶,便跌入云山雾海之中,若置身蓬莱胜境,欲羽化升仙飘飘而去。情景交融,使人直抒胸臆,引吭长啸,山鸣而谷应。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夜幕时分抵达岩头明清街。一溜90间老屋飞檐翘角高屋重门,相伴相依连成300米长悠悠古街。古街前不见首后不见尾,蜿蜒幽深,连绵不绝。檐下大红灯笼映着如酥小雨浸润过的石板砖,宁谧,安详,静默,欢喜,一如人生的终极圆满。
踅进有百年老店之称的佰仙面馆,点一碗汤浓料足的手工面,在面端上厚重乌木桌的瞬间,竟有从姑姑手中接过热汤面的错觉。排山倒海而来的还有橘黄煤油灯下,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晚餐,热气腾腾,其乐融融的童年温暖记忆。此刻,温柔敦厚的老板娘坐在火光熊熊的土灶台后,神情专注地添柴加火。火光映红了她的脸,也烘托出一片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人间安乐!所谓的人间烟火味,不就在这一星一火的跳跃里,一汤一面的调配中么?!
次日天晴,很是细细将这300米长街重走了一遍。只见铁匠铺、炭烛锡箔铺、草药店、钉称店、修蔑店、古玩铺、小茶馆等林林总总传统店铺散落街道两旁,繁华而不喧嚣。这些几近失传的老行当在工业机器的巨大轰鸣中,依然如星之烛火,飘摇不熄。老街的生活是缓慢的、凝滞的,仿佛时间的长河奔流至此便迂回打转,停滞不前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天翻地覆,这里依然是数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思悠悠,乐悠悠,不知今夕何夕。
丽水街之外的八卦迷宫山下阳村,至今依然是一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水村山郭图。“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穿梭其间,可以偶见敦实农人荷锄归来。而在错落的老房旧屋之间,高楼正以破竹之势渐次立起,日益逼近、包围,这一片黄墙黛瓦便成了孤独的存在、悲哀的坚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遗老们的离去,这些已被掏空内容物的标本也终将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
莫叹世间再无桃花源,其实,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