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欧阳洪飞的头像

欧阳洪飞

网站用户

其他
201808/22
分享

永远的呼伦贝尔

深秋,我和朋友随团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参观旅游,一想看看祖国北部边陲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二想不出国门又能领略异国的风土人情。我们从赣州出发乘坐火车来到首都北京,然后搭乘波音747客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来到内蒙古海拉尔机场。在飞机停稳的那一刻,我看了看手表,指针指向晚上九点一刻。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们开始了为期六天五夜的呼伦贝尔草原之旅。

空降海拉尔,“拿不起”小姐摇旗呐喊         

接机的导游是个姑娘,二十多岁,个子不算很高,但很苗条她脸庞清秀,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看见我们来了,导游高高地举起并摇晃着一面小旗子,大声地招呼我们聚拢在一起,吩咐我们不管有多厚的衣服都要穿上。等人都到齐后,她把我们带到了早已等候在机场外的大巴车上。

汽车开动以后,导游热情地做自我介绍:“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我是个蒙古族姑娘,名叫那布其,在汉语中是叶子的意思。”“拿不起?哈哈!”大家哄然大笑起来。导游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光线太暗,也不知道她的脸红了没有,只听见她解释说:“大家听我说不是拿不起,是那布其!这儿那儿的那,布达拉宫的布,其他的其,那布其!大家听清楚了吗?”大家齐声说:“听清楚了!拿不起!”然后又哄然大笑起来。导游苦笑着摇了摇头,嘟囔了句“真是伤不起”。后来,大家都一直叫她“拿导”,或者干脆叫她“拿不起”小姐,她也只好应着。

据导游说,她是汉蒙混血儿。她父亲是蒙古族人,母亲是汉族人。早年,她姥爷的爸爸妈妈闯关东,来到东北安家落户。她的父母亲都是牧民,有自己的牧场,牛羊成群,家境很是殷实。导游念过大学,后来又回到了草原做起了导游。她说,草原过去很落后、闭塞,牧民生活很困难。这些年政府大力开发草原的旅游资源,呼伦贝尔经济发展很快,牧民们也富裕起来了。现在每个牧民家庭都有成群的牛和羊,一年下来收入相当的可观。她自己回到草原做导游,就是要为草原的旅游事业做一份贡献。

客观地说,那布其是个称职的导游。她干练、果断,不亢不卑。在整个导游过程中,我们最满意的就是住宿,条件不错;伙食还好,大伙基本满意;景点参观线路安排也行,比较合理;她对景区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等情况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

浪漫蒙古包,蒙古族姑娘捧上马奶酒

我们从南方出发时,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但气温还是比较高。而这时的海拉尔,早已是大雪纷飞了。就是吃饭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停在外面的大巴车就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大街上更是一片白茫茫。我们发现,酒店的门是双道的,房间窗户的玻璃也是双层的,为的都是保热保暖。大街上行人很少,大多数的人都待在家里,因为家里有暖气。导游告诉我们,海拉尔每年有8个月要供暖气。她还特别提醒我们,每次进到有暖气的房间,都必须脱掉厚厚的外衣,待出门时再穿上,不然待在房间里出了汗,再外出就非常容易感冒。

当天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出去溜达。走在大街上,迎着刺骨的寒风,我们一行人冻得瑟瑟发抖。海拉尔市街景不错,但我们无心欣赏,只是拼命地往暖和的商店里钻。商店大都卖的是冬衣,什么皮衣、皮帽、皮鞋、皮手套,应有尽有,另外还有许多卖的是俄罗斯工艺品,比如说望远镜、军刀、酒盅什么的,最具特色的是俄罗斯套娃。说实话,俄罗斯的这些东西都不算精致,价格也不算便宜,但结实耐用。大街上我们还碰上三三两两的俄罗斯人,多数是女人,有闲逛的,也有大包小包拖着的(可能是俄罗斯倒姐)。俄罗斯姑娘真是漂亮,那身材和气质,更是没得说的。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海拉尔市外的草原上,去参观牧民的蒙古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远近有几处蒙古包,就像是南方的小村落。雪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遍地露出有点焦黄的枯草。不远处,有一些牛和羊在悠闲地吃着草;在远方还能看到白雪覆盖着的小山头,非常的美丽。在小河边上,有一条黑色的、有点像藏獒、非常漂亮的狗卧在草地上,在静静地盯着我们看,有几个胆大的、喜欢大惊小怪的女人亲切地和狗合影。草原上寒风凛冽,我们在室外只待了一会儿就受不了,只好钻进蒙古包。我们问导游:这里怎么这样冷?她说:这也算冷?我们这里的最低气温曾经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我们吓得不敢喘气,不知道当地人是怎么熬的。

在蒙古包里,热烈的欢迎仪式正在进行着。蒙古族姑娘捧上马奶酒款待我们。按照蒙古人的礼仪,我们接过马奶酒,用右手无名指蘸了点酒向上弹了弹,表示敬上天,又蘸点酒向下弹了弹,表示敬大地,再蘸点酒抹自己的额头,表示谢谢主人的美意。然后,我们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大叫一声:“好酒!”喝过马奶酒后,音乐响起来,蒙古族小伙唱起了动情的蒙古爱情歌曲,蒙古族姑娘跳起了优美的蒙古舞蹈。我们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也手舞足蹈地乱跳起来,有个小伙儿还哼起了新疆民歌《大阪城的姑娘》,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呼伦和贝尔,传颂着凄美的爱情故事      

第二天下午,经过好几个小时草原公路的颠簸,我们乘车来到了著名的北国边陲城市满洲里。在车上,导游介绍说,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俄清铁路的修建而改名,俄语为“满洲里亚”,汉语译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中国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各国的国际大通道,也是中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

汽车从城区穿越而过。我们透过车窗观看街景,眼前不禁一亮:异域的建筑风格,银装素裹的街景,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导游自豪地说:满洲里边城独具魅力,其建筑具有浓郁的欧式古典建筑风格,突出俄罗斯、哥特式、法国古典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等欧式建筑元素符号,体现出“单体建筑特色突出、每条街道风格各异、整体形象和谐统一”的效果。市区内“五纵七横”12条街道,每条街道都是一道建筑风景。前几年,满洲里在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城市评比中荣登榜首。

傍晚时分,我们冒着寒风大雪参观了中国第一国门。国门其实是一座大楼,坐落于满洲里市区以西不远处中俄两国铁路连接点中方一侧,呈“门”字型,庄严伟岸。导游告诉我们,现在的国门建成于1989年,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国门外表用2000多块青灰色花岗石板镶嵌,上面书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门中间上方还悬挂着直径1.8米的国徽。现在这个国门是第五代国门,以前的国门曾经是俄方所立的双头铁鸟的木桩,后来是木制的刻有“中苏门”的拱形门。我们登上国门顶部的瞭望厅远眺,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市的风貌和满洲里市的全景尽收眼底。国门边上立有著名的41号界碑,我们争先恐后地以界碑为背景合影留念。

第三天上午,我们乘车从满洲里出发,前往呼伦湖参观游览。呼伦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因为是深秋,湖水干枯了许多,裸露出大片的滩涂地。传说中种类繁多的鸟儿不见了,湖边丰茂的水草也不见了,船也被拖上了岸。没有更多可看的,也没有什么可玩的,我们有点儿失望。但是导游讲述的一则关于呼伦湖和贝尔湖的传说,让我们好不感动:在很久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姑娘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小伙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他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肆虐草原的妖魔奋勇搏杀,最后姑娘化作湖水淹死了妖魔,小伙为寻找心爱的姑娘勇敢投湖,于是他们双双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润草原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九曲十八湾,额尔古纳湿地风景如诗如画

下午,我们乘车前往额尔古纳市,参观了亚洲最大的湿地——额尔古纳湿地。导游说,额尔古纳湿地总面积为12.6万公顷,是亚洲目前保持原态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额尔古纳湿地位于大兴安岭西北侧,额尔古纳河的东岸,属于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等河流的滩涂地。湿地风景如诗如画。养育湿地的根河之水在繁茂灌丛和杨柳浓荫中左旋右转,隐蔽流淌,以其九曲十八湾的优美运行折线,勾画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绿洲和令人心驰神往的鸡心岛。根河水像一枝水彩笔,将巨大的河谷描绘成绿色画廊,然后恋恋不舍地流向远方。

我们在额尔古纳市住了一晚。在第四天,也就是在到达额尔古纳市的次日一早,我们前往大兴安岭的莫尔道嘎镇参观了大兴安岭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在蒙语中是上马出征的意思。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批准建立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首家国家森林公园,也是最具有寒温带特色的森林公园。有一种说法叫“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可见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物种之丰富。莫尔道嘎的美,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的那种动人心魄的自然之美。据说,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怒放时,都会有一场瑞雪降临在鲜红的花朵上;而到了秋季,秋色浸染兴安大地,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色彩斑斓,视野层次极为丰富。

魅力室韦镇,空气中弥漫着俄罗斯风情

第四天下午,我们从额尔古纳市出发,沿海吉公路北行,穿林海、越大岭,来到了与俄罗斯一河之隔的边陲小镇——室韦镇。我们发现,小镇的建筑多是独立的“木刻楞”,即用白桦木圈成的院落。每家院前院后都码着整齐的桦木拌子。导游说,小镇现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将近三分之二。  

史料告诉我们,室韦镇虽小,但历史久远。早在隋、唐时期,蒙古室韦部落就在这里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清光绪34年,室韦就设立有吉拉林设治局,管理辖境行政事宜;民国9年,中华民国在这里设置室韦县。19世纪末,沙俄贵族、资本家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放牧打草,并逐渐定居下来,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许多华俄青年男女结成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这里的“华俄后裔”。

导游告诉我们,室韦是蒙古族和俄罗斯族民族发祥地,现保存有大小城遗址10余座,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它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镇,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这里的大部分居民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室韦的居民吃苦耐劳,乐观豪放。他们擅长种麦、放牧、狩猎和捕鱼,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家家户户都饲养奶牛、种植蔬菜。“列巴”、“野果酱”、“酸黄瓜”、“西米丹”是他们的传统风味小吃。每当劳动之余,他们喜欢聚在一起,手风琴和着森林潮,男女们跳起欢快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尽情歌唱。  

室韦镇不愧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夏季有着无数的旅客来观光、游玩。在这里不出国门,人们就能领略到异国风情。站在界河边上,我们可以瞭望河对岸的俄罗斯小山村——奥洛奇。我们在室韦镇旅馆住了一个晚上,品尝了具有俄罗斯风味的列巴。不过我们发现所谓的列巴,其实就是一种硬面包而已。

喋血猛虎山,二战最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斗    

在室韦镇,我们迎来了到达呼伦贝尔草原的第五天。这一天,我们乘车数百公里,又回到了海拉尔。这时的海拉尔仍然是大雪天气,非常的寒冷。我们冒着寒风大雪,来到了二战最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战场遗址——海拉尔猛虎山要塞,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身穿前苏军军服的女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要塞。猛虎山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的15处军事基地中最大的两处之一。

要塞所有筑垒都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永备火力点,设施完善,设备一应俱全,弹药、粮秣充足。为防备飞机轰炸和大口径重炮轰击,地下要塞都是从坚硬的岩石山体中部或底部开掘,洞口顶部和四周还浇筑了12米厚的混凝土。日军妄图以此负隅顽抗,做最后垂死的挣扎。

1945817日,在苏军的猛烈攻势下,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通告关东军全部向苏军投降,东北全境解放。但在虎头山要塞的日军拒不投降,还杀死了苏军派去劝降的军使。苏军怒火中烧,遂调集“喀秋莎”火箭炮、重型自行火炮等大炮,于819日向猛虎山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经过惨烈的战斗,苏军大获全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场帷幕终于在虎头山落下了,这次战役整整使二战结束的时间拖后了11天。日军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0多名日军官兵,几乎都葬身于虎头山要塞中。参加虎头山要塞攻坚战的两万余苏军也付出了1000余名官兵生命的代价。让我们永远铭记苏军为解放东北所做出的牺牲吧!

告别大草原,呼伦贝尔是我永远的情怀  

在海拉尔住了一个晚上,我们迎来了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第六天。我们就要结束草原之行,回到南方自己的家了。这次呼伦贝尔之行,我和朋友对内蒙古第一次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很有感触。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一个被誉为“北国碧玉”的地方。

通过这次呼伦贝尔之旅,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碧水净土。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草原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已从昔日幽静的历史后院,一跃而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红红火火,一大批以草原和地域为依托的边境贸易、畜产品加工、旅游等新兴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流,逐水草而居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早已成为昨天的故事,与时俱进的现代风吹遍了大草原。我们相信,过不了多久,呼伦贝尔草原一定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呼伦贝尔,你是我永远的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