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不是我的苏州
高铁刚行进至南京,窗外的天就阴沉沉的了,心里就觉得苏州肯定也是如此,果不其然,墨菲定律生效了。苏州的空气略显闷热,与北京的不同,苏州的闷热水汽好像更多,导致只走了十分钟左右就已经开始冒汗了
城市轨道刚启动出站,我便看到窗外大片大片的建筑工地,没建好的高楼林立,无一例外都是居民楼,模样基本相似,总给人一种摩登之下拥挤的尘烟感,不过我也并未在意,多半是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
下午到的苏州,本来并无安排,准备好好休息,但突然想起来了住的地方距离山塘街很近,在网上一查便看见了大量江南水乡的照片,一下戳中了我,于是便决定去看一看。十分钟不到的路程后,最先映入眼帘的不仅是高大的牌坊,还有攒动的人头,脑海中一下出现了拥挤的场景,不过来都来了,便也没管那么多就进去了。走着走着,看着两边的招牌和店铺,看着年轻人居多的人流,给了我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和南锣鼓巷竟有几分相似。我想要找到什么似的,使得步子略带急促的我可能在人群中有些扎眼,不过好在无人在意,我边走边左顾右盼,很多人穿了汉服,多半是白色上面缀一点浅色,或是一袭素裙上晕满了叶绿,与传统粉墙黛瓦的江南人家相衬,好像真让人感觉回到了古代,真实与想象相交织的结果下,苏州还是那个苏州,还是那个船载绮罗的苏州
我寻觅了很多地方,也拍了一些照片,但这些照片细看之下,也许就算说这是古北水镇也未尝不可,我顿感失望,我感觉自己被骗了,被自己骗了,被一厢情愿骗了,但我还是按照中国人最常听的那句“来都来了”继续走了下去
走着走着,我发觉我可能走的过于深入了,走到了平常人家住的弄里面——好像是叫这个,并不重要,因为其实和胡同区别不大,只是道路更宽,路两旁不是杂院和四合院而已。正准备折返的我,闻到了一股味道,一股卖生禽的味道。我往深处看去,一副我曾以为只会在老家的鼓楼老街看到的景象正无声却嘈杂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心里那道对于南北方差异的分界线隐隐有了崩裂之势,这种场景不是我希望在江南看到的,但如今却让我不得不接受,惊诧之余,我还是选择继续深入,卖米的、卖面的等等数不胜数,我也渐渐明白了,惊诧只是因为我的见识太少了,这是苏州,不是威尼斯,怎么可能都在水边活着。
走回山塘街的大道,惊诧转瞬被人群冲散,两旁店的霓虹灯照着我,时不时要小跑,时不时要顿足,为了给拍照的人腾地,也许是我自视甚高,这样的场景并没有让我感受到什么是江南水乡,这好像不是苏州,也可能只是不是我的苏州,但引人发笑的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我想看到的的苏州,过于矫情了
出了山塘街,并没有选择直接回民宿,美其名曰是到处看看,其实就是走错地方但碍于自己的面子不想用导航拔了。我走到了寻常人家的住楼之下,并不是小区,这旁边好像没有小区的概念,叫做南濠弄。走在异乡完全陌生街道中,也没有什么突兀感,旁边的门店其实应该算是全国一个样。小餐馆里零零星星的几个人,小超市门口聚成一堆打牌聊天的人,一看就很便宜的美甲店中一群店员百无聊赖的看着手机,相对较大规模的生活用品店里空无一人的场景,两三个小孩在路边嬉笑打闹的欢声,这种生活是我从未在北京见到的,这种闲适的感觉让我感觉,好像这才是生活,而不是忙忙碌碌穿梭在人海中只为了找到安身立命的底气。也许在我的老家也是这样,市场中吆喝的商贩其实并不完全扯着嗓子,因为他们知道,到了时间自然会有老顾客光临;一两个打闹的孩童也不会担心没有什么新乐趣,因为他们也知道,只要朋友还在就会有无穷的乐趣。当然这或许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他们伫立在自己应该的位置上,我从他们身边快速掠过,这次没有霓虹照着我,这次是市井罩住了我。
不只是在寻常人家,山塘街或许亦是如此,我完全没有资格去评判任何人,个人自有个人命,个人自有个人苦,生活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模式,忙忙碌碌是一辈子,安然自得也是一辈子,其实都大差不差,差的只是在分岔口时,有人向往右,可身体却只是在往左走,是什么拉着他呢,是枷锁吗,还是负重呢
将将成年的我说这些未免太过可笑,包括在我看到之前我所写的东西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包袱缠身,也许这不是我该想的
正如苏州一样,她好与不好不是我该想的,我所要做的的,无非是在客观中寻觅到主观的事物,做好一个游览者,这当然不是我的苏州
这是苏州人的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