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中石的头像

雪中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5
分享

潇湘文脉寻千年

潇湘这个名字指的是一条河,是永州区域特征名的总称,该河由几条上源之水汇聚而成,使这条河所孕育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但在整个华夏山河中似乎这条河又有些与众不同。于是,我便披着春日的阳光,将养育我长大的潇湘水叙述一遍,品味其中之精华,壮我里子之内涵,让外在美与内在美得以质的升华,也不枉费时光年华。否则,着落得像棵风中摇曳之树,是多么的孤寂与可怜!

潇湘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舜帝在此巡游是其中之一,其他历代帝王巡游或许没有记载,或许还没有发现,但谁也不敢说他们有来过与否,毕竟考古不能草率下定论。可舜帝巡游是有确凿依据的,司马迁的《史记》可查找。然而,岁月流逝,光阴飞迫。今天的潇湘源九疑山已成为了A级旅游景点区,这是舜帝文化滋润着几千年的文明成果,道德之源便从这里开始的。倘若你初次来到这里,你会被这里的人们待客留连忘返。潇湘源的人们注重邻里的和睦,讲究道德为上的社会秩序,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家国情怀,这一切会让你视野既有高度又有广度。连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都会让你陶醉其中,享受着目不暇接的美景,不愧是道德之源的礼仪之邦。

于是到了唐朝中期,潇湘福地又来了一位大文豪柳宗元。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的辉煌成就是在被贬永州当司马一职才获得灵感。在永州期间,他娶妾生子,过着孤寂无为的小家生活。但在文学创作上,柳宗元却是因环境影响写了许多著作,如《永州八记》《捕蛇者说》《江雪》《小石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的永州特点:奇、怪、险、美。奇,产异蛇;怪,出奇才;险,野南蛮;美,敏山秀。文化的滋润与渗透,千百年来,使潇湘源的老百姓们对待生活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甚至从来也没有向“怕”字低过头,实属骨子里面有勇气。因为在旧社会时期,潇湘源是南蛮之地,环境十分恶劣,百姓们时刻都要关注着环境勇敢地与天斗与地斗。

正因为这样,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思想便出自于潇湘源上游的道州,周敦颐的理学开启了宋代以来礼、仪、廉、耻的家风思想,影响甚远,并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一文传诵至今。其《爱莲说》中的文化内涵,其实就是一方水土滋润一方人的浓缩文化精品。譬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种品格是君子本性,也是永州人所特有的个性。潇湘之源的水培育着永州人有率性,不做作,讲道理,求真理的品质,就像周敦颐这样的理学开派之人一样都具有特色的君子形象,乃至到清朝时期的第一才子何绍基大书法家都深受影响。何绍基才华出众是在潇湘源文化的熏陶下成就书坛巨臂。因此,才有了推动书法界发展的回腕手写书法的特点。

近代以来,永州的人们也同全国其他同胞一样,饱受着战乱所带来的疾苦,但在千百年来的潇湘特色文化的一脉相传下,涌向出了许多的爱国人士。他们摸索徘徊,不卑不亢,革命哪里需要便到哪里去抗战,并在潇湘源的每一条支流河上留下他们的许多痕迹。这是潇湘之源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也是潇湘之水蔚启后人的价值所在。他们勇猛精进,不折不挠;他们精益求精,成就大业。然而,区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学习、传承、发展文化精髓,才能行稳致远,才会描写出潇湘河畔两岸的一片美好蓝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