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是中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曾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今游于斯,颇为其厚重的文化血脉所感怀,若对撰写的楹联加以解读,不仅令人领略到蕴含着可为不可为的箴规,而且对当今做人为官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先看大门楹联,当是对官员为政的明示。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其中,菊潭、郦,古指内乡;天、地、柱是指天子、百姓、地方官。意思为,身为一个地方官,上受皇命的重托,下系百姓的安乐,责任重大。为官从政要以爱民为本,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站稳脚跟。
再看大堂、二堂与三堂楹联,应为对官员为政的定规。
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意思为,百姓为天,欺压百姓就如同欺负上苍,造成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败坏声名的蠢事;辜负了老百姓就是遗恨于民,也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
二堂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意思为,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不绚私情,做到公正执法。办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有人举报、出证能使案情水落石出,应对其进行重奖;对于证据不足,一时难以查明真相的案件,处理中要从爱护百姓出发,尽量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
三堂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意思为,得到一任的官职,并不值得欣喜若狂,自视高贵,引以为荣耀。为了给百姓作主,即是得罪了上司,去掉了乌纱帽,也算不得是什么耻辱事。不要说当个地方官左右不了大局,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为官者吃的、穿的、用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当官的千万不能倚仗权势而欺压百姓,重要的倒是要牢牢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啊。
最后看看这几处楹联,确属对官员为政的训诫。
县丞衙大门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分,官不值一文钱。意思为,施政宽厚一点,老百姓就能多得到一点实惠。非法索取一文钱,那就丧失了人格,自己也变得一文不值。
主簿衙大门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意思为,来这里做官,与百姓完全是一种缘分,一定要尽心尽力做事,做到心中无愧,不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
夫子院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意思为,为官从政,不要夸夸其谈,表白自己,重要是是必须时时反身自省,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勤政爱民。作为地方官,一定要有全局观念,每做一件事,都要从整体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每一个问题,都要想到人民的需要,国家的利益。
纵览这些楹联,虽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也不乏古代官员的自我标榜。但是,无论古今,若各地官员都能遵从箴规,真正做到上察圣意,下恤民情,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正是历代百姓所企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