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成军的头像

郭成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8
分享

千载儒学夫子庙

在豫北平原上,有一座颇负盛名的夫子庙,即南乐文庙。南乐文庙为濮阳市唯一保存较好的古代儒家文化纪念建筑和祭祀殿堂,也是豫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保存现状最好的明代文庙。南乐文庙俗称“黉学”,是当地兴学兴教、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若细说南乐文庙,虽独处一隅,可千载儒学,源远流长。

1

话从文庙历史演变说起。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祠庙,也叫夫子庙,又称孔庙。

中国最早且至今规格最大的曲阜孔庙修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孔子逝世后第二年,鲁哀公把鲁国陬邑的孔子生前居所立庙三间,陈列孔子生前日常所用的生活用品,作为后人祭祀孔子的场所岁时奉祀,这也是第一所祭孔的专庙。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

以上属于家族内部纪念祖先的范畴,到汉高祖刘邦开启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史料记载,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自淮南回来经过鲁地时,亲自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孔子。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成为显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于是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扩建孔庙之风随之兴起。

进入唐代,尊孔的势头有增无减。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不久以后,又接受房玄龄的建议,不祭周公,专祭孔子。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不仅专程前往曲阜阙里祭祀孔子,且一改前代视孔圣为“臣下”的理念,下诏称孔子为“百代帝王之师”。

此后,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在当时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了第一座位于京城的孔庙,然后各郡、县大力修庙祀孔。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画像南下,宋高宗赐其安居于浙江衢州,于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建立孔氏家庙,即所谓“南宗孔庙”。

到了元明清三朝,祭孔又有推进。元大德十年(1306年),在大都建了“圣庙”,作为皇帝祭孔的专庙,还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朱元璋开创明朝,开始推广地方学校祭孔,并且规范了省、府、州、县各级行政区划的孔庙建筑规则。明清以后,“庙学合一”,关于孔庙的建筑形制、祭祀仪式等等要求也日渐清晰和严格。各地对孔子的称谓,正式定称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孔庙,也被统一称为“文庙”。

作为国庙性质的只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我国历史上的孔庙有两千多所,根据其性质或类别可以分为孔氏家庙、国庙、学庙。而文庙在每个城市里,堪称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后世还在其内开办学校,这种学校称为庙学。

孔庙在建筑上推行“庙学合一”,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又是祭祀孔子的建筑,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认同。辛亥革命以后战争纷乱,中原地区不少孔庙毁于战火。南乐文庙得以幸存,成为豫北地区儒学文化标志性建筑。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发展为上古文化著名景区。

2

说起南乐文庙,与孔子还有着渊源。春秋时期,南乐为古代卫国封地,卫国的国都帝丘就在濮阳市境内。

那是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为宣传儒家思想,离开了鲁国周游列国,到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回到鲁国,在外漂泊了14年之久。先后到过卫、匡、蒲、曹、宋、郑、陈、蔡、晋、楚的边境,并反复进出卫国,在卫国居住了近10年。最后一次,在卫国居住5年之后,年迈的孔子返回故土再未出行。卫国是除鲁国之外,孔子居处时间最长的地方,堪称孔子的第二故乡。

孔子在卫国居住近10年,其中后6年更是潜心于教学与研究,是其思想完全走向成熟的10年。自古濮阳深受儒风浸润,南乐更是大兴儒学之风。史料记载:

南乐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隅。明洪武三年(1370年),主簿叶伯瑾主持修建了大成殿。明建文三年(1401年),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复建。此后修饬不一,儒学前有九曲河。明万历十年(1582年),知县柯挺于河南岸置云路坊,穿坊直上,云路路尽,有榜棚,规模轩豁,巍然可观。泮池旧在戟门前,儒学前为桥,九曲于河上。知县柯挺以风气不宣,复移于儒学门内。明伦堂后有土山,知县柯挺因旧基筑,为三台之像,置亭于巅上。栽三槐九棘,下立石刊,一篑为山。

文昌祠,在教谕宅内,明万历六年(1578年),知县吴定创建。启圣祠,在文庙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柯挺卜于西隙地,创三间,匾为敬一亭。魁星楼,在东南隅,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柯挺重建,为八卦楼,华檐飞越,可望数里。

清康熙十年(1671年),知县方元启重修东西两庑。戟门、泮池、棂星门、启圣祠、明伦堂、聚奎楼系顺治七年建。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敬一亭在一篑山西,会馔堂在明伦堂后。儒学门西训导宅二,一在明伦堂东,一在明伦堂西。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在学宫左右,俱康熙十五年知县方元启重建。

据清光绪《南乐县志》记载,南乐文庙东有文昌祠、史皇庙,西有儒学宫,北有射圃。文庙坐北朝南,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至今流传“一篑为山”的故事。

明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海澄(今龙海县)进士柯挺任南乐知县。柯挺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儒学教育,还亲自到儒学授课。三年过去了,在这里的生员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邻近各县。为了使学生锻炼身体,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柯挺 要求学生们晨课时,出城背一筐黄土堆到儒学。

时南乐县训导夏珂,极为赞赏,逢人就说。百姓得知十分感慨,纷纷加入背土行列,逐渐堆起了一座土山。万历十一年,柯挺为土山题名“一篑为山”,鼓励学子发奋读书,勇于进取,切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

南乐文庙风雨沧桑650余年,经过复建焕发出生机。

清末整个建筑群原本完好。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寝殿,俗称“大殿”和“小殿”。1951年,文庙被当作国家粮库使用,并按使用要求进行了修建。2014年以来,在原文庙原址,以明清古建筑为核心恢复文庙,契合古制,对大成殿、崇圣祠等进行修葺。

如今南乐文庙,从南向北依次有汉白玉文庙牌坊、浮雕照璧、棂星门、泮池桥、戟门、大成殿、启圣祠等中轴线建筑,两厢配建有名宦、乡贤二祠,东、西两庑和日新、时习二斋。目前为河南省唯一一座集儒学、孔庙、文昌宫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文庙牌坊气势恢宏,浮雕照璧古朴厚重,棂星门华丽壮观,泮池桥雅致精美,戟门庄严肃穆。文庙牌坊上书门联: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通贯古今。戟门上书门联:道若江河随地皆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尽是春秋。

棂星门、泮池桥出自古代。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王星,古人以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文庙设门为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泮池,古为学宫的标志。西周时,称天子所办大学为辟雍,四周环水。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南面环水,称泮池。泮池上有泮桥,后世科举取士,只有中举之人,才有资格踏上泮桥。

大成殿位于文庙中心,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平面呈长方形,四坡出檐歇山式建筑,金黄色琉璃瓦覆顶,五踩斗栱。内部采用五架、前后双步梁结构,柱基为石质覆盆式,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大方,飞檐凌空,显得十分壮观;且雕梁画栋,匾牌蕴秀,显得金碧辉煌。大成殿宇全部采用榫卯结构,墙体内收,确保了整个建筑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彰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营造艺术。

大成殿内彩塑孔子及其著名弟子与历代儒家圣贤座像,孔子居中。“四配”分立于孔子左右,西侧是曾参和孟轲,东侧是颜回和孔伋。“十二哲”分立于“四配”之后,西侧六哲是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憙;东侧六哲为冉求、端木赐、宰予、冉雍、冉耕、闵损。

启圣祠,即寝殿,旧称崇圣祠,在大成殿后,是一座面阔5间,进深3间,五踩斗拱的清代典型的民式、尖山式歇山建筑。进门正中悬挂“先师孔子行教像”,几案排列整齐有序,犹如古代学堂。

名宦祠,供奉清代以前在南乐县任职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地官员,简要介绍15位为南乐地方人文社会发展做出成就的县令、县丞的事迹。乡贤祠,供奉古代南乐的名儒和乡绅,今沿袭旧俗,展览22位南乐籍古代先贤的典型事迹。

东庑进门,矗立乌木雕刻孔子全身圣像,背景墙是黄铜浮雕“历代儒学宗师图”,画面以孔子为中心,扇形展开,隐喻博大的襟怀。黄铜浮雕与乌木圆雕,其建构木金土结合,蕴意纵横捭阖,学子归心。

西庑之内,四面是故事墙,展示孔子“周游列国图”及孔子入卫、郊迎孔子、子见南子、招摇过市、击磬于卫、交友有道、运筹帷幄、桃李盈门等故事,藉以了解孔子十年居卫(濮阳)的事迹。

4

去南乐文庙,品味深厚历史文化,目睹雕刻艺术瑰宝,倾听当代珍闻故事,牵动众多游人的志趣。

先说一点乌木知识。乌木也称阴沉木,被誉为植物界的“木乃伊”和“东方神木”,是天然形成的密度高、物理力学性能稳定、耐腐性极强的绿色环保木材,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与经济价值,非常稀有。用如此珍贵的整段乌木雕成孔子圣像,无愧庙中“镇馆之宝”。

南乐文庙乌木雕刻孔子圣像,通高2.18米,腰围0.9米,采用圆雕技法,精雕细刻,形神兼备。孔子形象突出展现其“万世师表”的儒雅伟岸,在年龄把握上,选择孔子65岁上下,恰在周游列国“居卫十年”期间;在面部表情上,显示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神蕴。

目前所知,如此质地、如此规格、如此艺术、如此完整无拼接的孔子乌木雕像,是河南唯一的珍稀艺术精品,在全国也实属罕见。假如说,南乐文庙乌木孔子雕像是一个珍奇,那么孔子雕像的来历无疑又是一个传奇。

话说古都开封的龙亭正南,有一条繁华的古街。在这里从事收藏的李志勇,乃地地道道的南乐人。2021年榴花盛开的时候,听说老家恢复建设了文庙,李志勇怀着奉献桑梓故里的赤诚爱心,决意为家乡捐赠收藏多年的乌木孔子雕像。李志勇的义举得到了县里领导的热情欢迎,并决定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暨孔子雕像捐赠仪式。

2021年9月22日凌晨3时,运送孔子雕像的卡车便从开封启程。从开封到南乐有三四百里路程,当时正赶上疫情肆虐,加上有几处排队扫码、核酸检测,难免耽误时间。卡车司机和护送、迎接人员都十分担心。

眼看东方天际发白,大家正踌躇不安,恐怕天阴路堵,上下高速困难。恰在此时,天空放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卡车司机高兴得大声惊叹。一问进,司机姓孔,他在运送祖先孔子雕像途中,一直心绪忐忑,这下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接下来,要把沉重的乌木雕像送进文庙,安放在东庑之内,卡车却过不了棂星门,只能使用小叉车小心翼翼地运过去。然后是18位民工,齐心协力,肩扛手抬,把手腕粗的钢管都压弯了。等把乌木雕像安放停当,大家与叉车司机闲聊,方知司机姓端木,是孔子得意弟子端木子贡的后代。两位司机师傅,一个姓孔,一个姓端木,还能论出辈份。人们不禁私语,两地司机,同出儒门,说今天真是巧合。

现在,这里成为开展研习国学文化、弘扬国学经典活动的重要场所。千载儒学沐浴新时代东风,再次绽放出传统文化的夺目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