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是刘邦对他们三人所做的评论,言语很是中肯,他们是西汉帝国的开拓者,没有他们,或许就没有西汉这个王朝。他们作为汉初三杰,最后的结果如何呢?我观看了电影《王者的盛宴》,发现他们的结局并不好。此文无关乎历史,只是抒发我观影时的感受。
西汉初立,三人都功成名就,封侯拜将,显赫一时。但是刚建立的国家,千疮百孔,百业凋零,这个新生的国家迟早会变得风雨飘零。而这个隐患在哪?那就是刘邦分封出去的异姓诸侯王,这其中他最不放心的当属韩信。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那时的刘邦、张良、萧何三人的年龄都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而韩信却只有三十多岁。刘邦怕死后无人能制止他,最后还是杀掉了韩信。
汉初三杰,彼此各有大才,自然是心心相印,萧何与张良都已经猜到了韩信的结局,但最后都是无能为力。韩信也知道了他的结局,但还是毅然赴死,我不知道他那时在想什么,或许是与刘邦驰骋沙场的岁月,也或许是刘邦当初对他的许诺。但这些都是过眼云烟,绝代兵仙没有死于沙场,而是背上污名,死于深宫。就连吕后也赞其品德高尚,曾经有无数次机会反叛,杀掉刘邦夫妇,但为了大汉江山,却只能牺牲他。看见张良和萧何的痛哭,我能懂得他们彼此的情义,但又能如何,古代帝王掌握着臣民的生杀大权,他们也只能自保,送韩信最后一程。
在影片中,让我最为深思的是萧何为韩信撰史立传,其所提出的观点,让我也是觉得有疑点。高中时我们都学过《鸿门宴》一文,但那时却真的没有仔细思考。在重重兵士拱卫的项羽大帐,樊哙是如何闯入大营的,而且还带有一面盾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我没有疑问,但项伯却又如何带有兵刃,难道如此高规格的宴会能够佩戴长剑,那刘邦自己为何没有佩剑。这实在是令人奇怪,莫非是真如影片所说,是韩信暗中帮忙,还是正史记载有误。这些都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时代久远,结果究竟如何,估计难以考证,或许只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当局者知道历史的真正真相。
看了这个影片,我看懂了一个帝王的心。刘邦一介草莽,运气好,能识人善用。但他的才能相比三杰,我觉得还是差了一些,这就导致了他疑心病的性格,为此他杀掉了韩信。而张良装病,萧何亲自割下了韩信的人头,两人都是为求自保。结局便是韩信身死,而张良与萧何自保求生。我为三人的结局感到同情,其中尤其是韩信,年纪轻轻便死于非命。或许这便是时也,命也。亦或者是真应了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