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云的头像

月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3
分享

十月读书感悟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觉得其中人物鲜活,情节精彩。尤其是觉得其中的康熙皇帝威武霸气,能做常人之所不能,比如其能扛过天花,八岁登基到六十一岁死时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当真是厉害。其在正大光明殿上说的:“才过了多少年呀?大清就要重蹈明朝的覆辙了,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还在呢!”还有就是其在千叟宴上历数他的敌人,还为他们敬酒,说:“不祝他们走得安详,祝他们来世在与之为敌。”这是何等的气魄,可当得上千古一帝。

但是我觉得电视演绎得虽好,但大多来自于书籍。其中因为艺术效果等的影响,多有所美化改动。所以说我就想着看一下原著《康熙大帝》,体会一下其中的意蕴,这一细看之下,倒生出了许多感悟,特记录在下。

康熙帝的父亲顺治皇帝,他的故事就很离奇,有传闻说其因为心爱的董鄂妃死了,而看破红尘,最后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去了。电视剧《康熙王朝》与对应的书籍《康熙大帝》也是采取此说法,我虽然不知道此事的真实性,但一个帝王能多情至此,更能放弃这至高无上的皇位,当真是性情中人啊!不过也由此可见他确不适合当皇帝,更适合当一个普通人,这样儿女情长便不会束缚他。

顺治帝临走时,为康熙留下了四大辅政大臣帮他处理朝政,这四人呀!能力不错,但都存有自己的小心思。顺治帝安排时便想到了他们可能会对康熙亲政有所阻碍,但那时他已心死,不再想多管 能留下四个辅政大臣,已经是他对江山做的最后一点事了。

这四人中,索尼位居首辅,年龄最大,德高望重。也是因为年龄,他时常称病,坐看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争斗。实际上也只有他能制衡鳌拜,他死后便不能再压制住鳌拜了。鳌拜则是一员勇将,有大清第一“巴图鲁”之称,其个人勇武,就是康熙擒拿他时也废了一番手脚。就是可惜此人贪婪无度,大肆圈地害民,甚至还敢侵占皇庄,搞得天下乌烟瘴气的,并且心怀异心,想要造反,最终失败被囚禁。要不是因为他死后牵连甚广,造反大罪,下场不会这么好。苏克萨哈则较为正直,他弹劾鳌拜圈地害民,只是其找错了盟友班布尔善这个心思深层之人,最终身死。遏必隆则是一个机敏的人,他不轻易站队,遇事能躲就躲,不过此人也贪财,就拿鳌拜圈了他的地,他就敢拿参鳌拜的折子与鳌拜交换土地。这样的人难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活得够久,四大辅政大臣,也就他活得滋润,活到后面,仍然为朝廷大员。

看看吧!同是四大辅政大臣,个个有自己的小心思,选择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索尼病终,鳌拜终身囚禁,苏克沙哈被冤枉陷害而死,但最后得平反,只有遏必隆活得好好的。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不过对于自己的选择,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悔。鳌拜应该是后悔的,因为他被人利用了,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班布尔善此人最难想,本就是皇亲国戚了,又位极人臣,富贵无比。却还贪恋那本不属于他的皇位,最后落得身死的下场。而且此人心思太深,阴险狡诈,鼓动鳌拜造反,而自己则跟在后面想渔翁得利。若是换做其他人,估计早就得手了,可惜他运气不好,谋算来谋算去,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他缘何会如此,我猜想是因为身在皇家,心里早就有了种子,那时皇帝又年幼,孤儿寡母的,自然而然就生了觊觎之心,想要登上那宝座吧!皇家最是无情,更何况是涉及皇位之争呢!这位皇叔,也死在了这一个过程中了。

书生宴骂洪承畴,这是何等的气魄,而这人正是翠姑的父亲,洪承畴昔日的同僚同袍。他入京不惜坠入烟花柳巷之地就是为了给父亲报仇,他的父亲有读书人的骨气,他的女儿自然也不会落后于人。他恨满人,但看到少年康熙后便改变了主意,他不愿天下百姓在受此磨难,他希望康熙能够给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当她得知仇人已死,心愿已了,便自尽而亡了。他的死也让明珠、伍次友等人神伤,也算得上是一位奇女子。

世间有情人终难成眷属,只满汉不通婚这一条,便绝了伍次友和苏麻喇姑这对有情人的姻缘,他们终是有缘无分。两人相识于索府,都是才华横溢之辈,本是一对俏佳人,彼此也懂得各自的心意。只是那世俗的规矩,阴暗的宫廷朝堂,只能让他们就此分隔。但他们都是执拗之人,认定了的事都至死不悔,一个削发为尼,常伴于青灯古佛,一个不入朝堂,傲游于江湖,最后皈依了佛门,当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有情人虽未成眷属,但相爱之人又何必朝朝暮暮,彼此心意相通,心中有着对方就可以了。有时候,回忆更美,更能让人所痴迷。最后听闻伍次友坐化于南京灵谷寺,没多久其也抱憾而终。

老话常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是因为小人太难缠了,若是遇上有文化的小人,那就更难对付了。这书中便有两个厉害的书生小人,一个是郑春友,一个是汪士荣,两人都富有才学,但是品行都有所欠缺。前者本是有功名在身,也算是一方要员,结果却投了吴三桂,劫杀帝师伍次友,事情败露而癫狂想要杀害忠良,被公主孔四贞给处置了。而汪士荣则是有才有貌,能言善辩,但品行却是堪忧,颠倒伦常,不仁不义。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害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傅弘烈,而且其德行害死了自己的家人。不过其与嫂子却是真情,死时也念着昔日的誓言,将断萧一分为二,可惜终不能如愿,不能与之埋于坟下。

两人虽可恨,但都是为世事所影响。这就告诉了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相当重要,好环境培育好品格。两人就是心有壮志,也有才学,但其品行不佳,分不清大是大非,最终走错了路。

果然,自古以来,有才之士身旁多有红颜知己,美女佳人的陪伴。伍次友前有苏麻喇姑,后有道姑李云娘。当真是好福气,可是有时却又并非好事。先生才高德众,有情有义,心中有了喜欢的人,又岂会轻易改变。李云娘对他很好,或许就连伍次友也曾动过情。倘若是李云娘早遇见伍次友,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可惜缘分便是如此奇妙,李云娘朝夕相伴,数次将伍次友救出险境,将其送到苏麻喇姑身边。她喜欢伍次友,但也知道两人的关系,她没有办法面对,更不愿意拆散他们,只能以死殉情。这也让伍次友心境受损,最后皈依了佛门,以求心安。

这是我最意难平的地方,也是命运使然。一对姐弟竟然成了敌人,最后一同身死。打虎将军皇甫保柱因为康熙的勤政爱民而感动,弃暗投明,保护康熙。而姐姐因为清军入关时为兵祸所连累,对清廷恨意难平,就是她打算刺杀康熙。但最后带着不甘喝了毒酒,撞向了弟弟的刀上。她想不通弟弟为什么要帮自己的仇人,但她不想连累弟弟,为此她选择了自尽。皇甫保柱也知道了他是自己的姐姐,对自己杀掉了自己的姐姐心怀愧疚,也挥刀自尽,姐弟两人共赴黄泉,可悲可叹!

孔圣人家中也不都是良善之徒,书中的孔令培作为圣人后裔,便是一个贪恋权位,附炎趋势,助纣为虐之徒。他与郑春友阴谋害死伍次友,助吴三桂成事。还好有张姥姥相救,也从中引出了张家昔日救孔家的事,为救孔家血脉,张家姥姥不惜用自己的儿子换下孔家独子,而孔家也知恩图报,孔张两家情谊竟然能够传至康熙年间,真可谓奇事也,也可看出情可跨时空,比金坚,是人间一段佳话美谈。

至于那小人孔令培,没想到却死在自己人郑春友身上,就像他所说的,孔令培色厉内荏,根本保守不住秘密,甚至还会反咬他一口,孔令培只能助其一臂之力,先让他走一步了。一个圣人子弟,竟然沦落至此,就是不修德所致。不管你是圣人之徒,还是普通百姓,不修品德,何以能成大事,最后也难逃败亡一途。

吴三桂反了,这是第三次反叛,他先是投降闯贼,再投降了清廷,最后竟然又叛清复明。真是个笑话,他当初杀永历帝朱由榔时可想过今天。他很狡诈多端,以一出苦肉计便收服了众将,给朝廷抹黑造谣。还在永历帝坟前猫哭耗子,就这样收拢了军心。

不过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不怕死的来骂他,那便是朱国治,这个情景书中和电视剧中都有,只是电视剧中骂得最恨,说吴三桂是罪人,而且朱国治还将自己的一双儿女亲手杀了。吴三桂问他时,他说:“回平西王的话,我不杀,难不成留给平西王你杀吗?”此举甚壮,却有点血腥,书中并无此段,但确是骂了吴三桂,最后吴三桂一气之下将朱国治杀了祭旗。这个假借冲冠一怒为红颜,借清兵为崇祯帝报仇的吴三桂又打着反清复明,拥立朱三太子为帝的家伙起兵反了。但结局是前线大败,他为了过把皇帝瘾,仓促登基,但却因为天象示警,时常梦见厉鬼索命,精神恍惚,最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纵观他的一生,当真是可悲可叹。一个不安分的人,又怎会安然的死。不过其能靠手段活到这个地步,手握雄兵数十万,割据南方一时,也算是厉害了。可惜其不修品行,一味的逞强,倒行逆施,最后还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伍次友走了,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坐化在了灵谷寺。想想他的一生,他博学多才,能为帝师,却没有踏上仕途。他想帮帮助康熙收拢天下英才,传播康熙美名。为此他多次身陷险境,他也是一个多情的人,因爱,让苏麻喇姑出家,因爱,让云娘自尽。最后,他也因爱出了家,不再过问凡尘之事,最终坐化在灵谷寺,死后遗言将骨灰撒入扬子江中,而苏麻喇姑临终遗愿也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汉江中去。或许她也存了以后能在江水中与伍次友相遇吧!江河之流本就归源于一处,他们最终定能水乳交融,永生永世不会再分离了。

收复台湾,这是康熙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做的一大举措。他任命施琅为将,战争残酷,远不是影视所能演绎,大海不知葬掉了多少忠魂,许多兵卒临死前都将自己的籍贯信息等留下,这是贪生怕死的表现,但也正常,大海无情,海战之下不知能否存下尸骨也是个未知数。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施琅还是率部攻下了台湾。激战中,其目中箭,忍痛将其拔出,不曾想连眼珠子都给拔了出来,他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便给生吞了。有三国名将夏侯惇之遗风,当真勇武。其临危不惧,忍痛率舰诱敌,最终搁浅,好在天佑大清,长朝得救。

在这场大战中,还有蓝氏两兄弟奋勇杀敌,不惧生死。这两兄弟是在修筑宫殿时被康熙发现的,二人为感念康熙知遇之恩,奋力死战,最终一死一重伤,重伤者仍带伤征战,誓死不退。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这说的正是周培公,他能文能武,一介书生,领兵之时竟然也杀伐果决。他敢只身一人入王辅臣据守的孤城,骂死了毒辣书生汪士荣,可见其胆魄。

可惜英雄气短,周培公与锁儿识于微末,彼此有情有意,最后却阴差阳错就此分离。周培公骤然失意,去往奉天镇守边关,在明珠手中得到了同心锁,周培公最后将其解开,但也心如死灰。在为康熙做完最后能做的事,没几年便在奉天病逝,一代儒将就此陨落,可悲可叹。

在那个时代,无数的读书人读书为何?志向高远者想要兼济天下,中等的便是光宗耀祖,最为低下的便是想着荣华富贵。但却有人读书不为做官,只想着治河,有人说是因为他五行缺水所致,但在我看来他是真的喜欢治河,因为他爱这天下苍生,爱这方土地,爱这母亲黄河。为此他不顾艰难险阻,时常沿河考察,在河堤上废寝忘食的劳作,因此他也变得极瘦。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被天下百姓称之为“河伯”,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治河有方,让百姓不受洪水的困扰,但更大的一个原因是他有一颗仁慈的心,想为天下百姓治好河道。也因此耽误了他的终身大事。

陈潢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爱上了蒙古格格宝日龙梅,这个后来成为康熙妃子的女人。他们彼此都有心意,但却是因为门第与个人理想的原因,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多年以后,陈潢受明珠案的牵连,被关押在京城牢狱里,但其念念不忘治河,在狱中著成《河防述要》一书,以流传于后世。等康熙察觉其才能将其放出时,他已油尽灯枯,这位“河伯”最终还是走了。数月前,与之同为治河能臣的好友靳辅也亡故了。宝日龙梅听闻此言,也学苏麻喇姑皈依了佛门。

靳辅死后,于成龙继任河督之位。其人十分固执,信奉古法治河,却又食之不化,最后黄河又决堤了,靳辅与陈潢等人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他自知罪孽深重,数次投河自尽都未成功。自己带枷回京请罪,康熙好一番抚慰才绝其死志。

此人为官清廉,是个忠诚孝顺之人。只是为人固执己见,治河时就曾与靳辅、陈潢等人闹过别扭。但天性使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他最后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依照靳辅与陈潢之法,在河道治理上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在这本书中,我不太喜欢李光地这个人,在康熙这帮大臣之中来说。其学问是有的,可是其沮丧期间流连青楼女子,至其有孕。后来又抛弃了她,那女子带着孩子来寻他,他又不认,当真是可恶。最后若不是明珠使了点计策,在其两难之下才答应的,不然情况还未可知呢!

而且其与陈梦雷的官司,我也觉得与其关系不浅,其中隐情实在说不清楚,但从中可看出其人品乃是笑里藏刀之人,绝不可深交。而且其肚量并不大,常有傲视他人之意,就拿收复台湾时去见施琅等人来说,确有轻慢之心。因此我不喜欢此人,做事不够坦荡,更不懂谦虚尊重之意,后期或许会倒大霉的。

康熙亲征准葛尔丹临河一战,一勇将赤身赴水一战,不惧生死,浴血奋战。等战事毕,其伤痕累累,右臂被斩断,其左手拿着断臂与一把残剑来见康熙。

这勇猛之士是何人,便是同康熙遇虎时被吓倒的张玉祥,他也因此受了处罚,最后还是康熙给了他立功的机会,让他继续担任侍卫。他,在自己身上刺了许多“耻”字,以此为警示,苦练本领,在此一战中一雪前耻。

知耻而后勇,可谓真勇士也。这样的人合该立功。

康熙晚年,因为储位之争,酿出了九子夺嫡的惨剧。其实康熙的儿子不止九个,但子嗣虽多,却因争夺皇位,便少了亲情,少了孝顺,不能使之安享晚年,只能被这些儿子气得半死。

他的儿子中多是有才之人,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十三阿哥胤祥,他性格豪爽,有侠义之称,做事也不惧艰难,有股子冲劲,有着“拼命十三郎”之称。

他有情有义,遇不平事,他敢于出手相助。太子犯事,他没有抛弃太子,他富有同情心,敢保护妃子郑春华。也因为种种原因,他被囚禁了数年,人生又有多少时光,但他却从不后悔。

他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有四个女人与他有瓜葛。郑春华自是不必说,他是因其身世之苦而保护的。另外三人分别是紫姑、阿兰、乔姐,她们都是十三阿哥的兄弟安插在其身边的,最后都因为其魅力所折服,紫姑撞柱而死,阿兰与乔姐饮酒而亡。几个佳人为了他而香消玉殒,当真是可叹!胤祥果真是奇男子。

历经两个月的时间,我终究是将四册《康熙大帝》的书看完了。观康熙的一生,当真是不容易,幼年继位,励精图治,不知经历了多少明枪暗箭,自己亲自征讨准噶尔丹,迎风冒雪,纵马疆场,差点饿死。晚年又在儿子们争宠夺嫡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看来已经是很厉害了。虽然盛世之下也有危机,但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哪有高枕无忧之说。人无完人,康熙帝功勋卓著,但也有过错,瑕不掩瑜,而应正确看待,但其确可堪“千古一帝”的称号。

此书虽是以康熙为主线,但我观却是无数英雄豪杰,文人武将,佳人俊杰所构成的一部时代之作,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场景,读之如身临其境,感受出历史的沧桑感,也感受到了世间的爱恨情仇,儿女情长,实在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