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庞锋的头像

庞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0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东莞这座城

004kTmJGgy6XLcKkqaQ08&690.jpg


住在东莞这座城里已经25年了,我不敢说这个城就是我的,或者我给了这个城什么,但从工作、结婚、生子,又有了孙女孙子,从青年迈入不惑,我们家三代人,有两代人就出生在这里,我喜欢这座城。

今年暑假,我和妻子带孙女米朵回老家,跟她太爷爷奶奶团聚,呆了才个把月,米朵就一脸稚气地问我,爷爷,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家呀?我笑道,这就是我们的家家呀!她满脸委屈地说,不是!我要回爸爸妈妈的家家。的确,“故乡”这个词对于一个才两岁多的孩子来说是奢侈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孩子亦不例外。西安对于我来说,是魂牵梦绕的故乡;对于米朵来说,也许东莞才是她“心灵”上的故乡。龙应台曾说过:“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历史和记忆、它所呈现的丰满繁密的生活细节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和我对故乡的眷念相比,米朵对北方始终保持着某种谨慎和距离,因为她在北方没有生活过,那里没有精神根据地,就像我刚来南方一样,是个无根的人。这么多年,西安和东莞一直就像两个坐标,我由此离去,再次归来,再从此离去,再次归来。时间与空间、回忆与顾盼,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不断上演。我爱西安,也爱东莞这座城。生活在这座城里,城市生活就像正在摇晃的一杯水,而我用了几十年才使这杯水沉淀下来。

我一直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这座城,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白白耗费在这片土地上。在我年轻的时候、年壮的时候,曾有许多诱惑让我险些远走他乡,但我留住了自己。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没让自己从这片天空下消失。我还住在老地方。这里的空气多少年被我吸进呼出,也已经完全成了我自己的气息,带着我的气味和温度。

我爱东莞这座城,虽然这座城不像我的故乡西安有着十三个王朝国都的浩瀚历史,随便去一处地方,仿佛都隐藏着几千年的岁月遗痕,但东莞这座城真的有自己的身体语言。

当世界上的新型城市愈来愈变成了一堆水泥,我该怎样来叙说东莞这座城呢?城市是生活的容器,里面装着的是人。人,一旦散落在这座城里,城,则延伸在人的每一步脚印中。二十五年来,我曾深入这座城的内部,步行,开车,或搭乘地铁深入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细细观察面前这座“落脚城市”。

你就会发现,千百年来,东莞这座城停下来就能找到一段历史。蚝岗贝丘遗址是岭南文明的发祥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火种5000年前曾在这里燃烧;销烟池旧,雄风故垒,这里演绎过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英雄史诗,在世界禁毒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古埠犹在,涛声依旧,这里曾是海上丝路的重要驿站,起搏过联通世界的美好憧憬与冲动;东莞可园、却金亭碑、西城楼、容庚故居、金刚经云石塔,一批饱含沧桑与传说的文物古迹以其顽强的生命结体在这里向后人诉说着莞邑大地昌盛的人文;这里有茶山南社村、石排塘尾村、寮步西溪村、石龙中山路、横沥新埠正街等明清古建筑群和传统建筑构筑出一个个历史文化名村的优雅与绰约风姿;这里有中国唯一以地名命名的千年树木——莞香;这里有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这里有被誉为“世界第一跨”的虎门大桥;这里有绵延四百多年的横沥牛墟;这里还是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基地之一;这里有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张延亮的故事;这里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宏远、新世纪、长安柏宁三家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国家篮球城市”;这里有全国第一个被称为“龙舟之乡”的沙田镇;这里有还被评为“中国会展名镇”“中国楹联之乡”的厚街镇;这里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道滘镇;这里还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香蕉之乡……中国能有几个城市如斯?她的魅力还不尽在于此。我爱东莞这座城。

城市于人,是起居奔忙之地。人于城市,如建屋架梁之椽。在这个GDP近万亿、实力超过大部分省会的新一线城市里,东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却极低,其中超过7成是外来人口。中国又能有几个城市如斯?我想,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人口流动规律在这里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东莞这座城“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特有的一种光芒。2018年,我接受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四十不惑》采访时,记者问我,东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我回答,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之地,这个地方,只要你敢来,她就可以给你一个厚实而宽广的平台,成就你的梦想。我爱这座城。

无论是作为城市的东莞,还是作为工厂的东莞,本地人的东莞和外来者的东莞,40多年改革开放,让这个自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瓜分猎食中苦苦挣扎了一个多世纪的地方,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用了仅仅1/3世纪的时间,就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迅速崛起为国际制造业名城,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东莞之路”。从1978年太平手袋厂开始落地虎门,无意间成就了中国内地“三来一补”的第一只“螃蟹”,此后东莞用了四个“十年”,不断洗牌,成就辉煌。1978-1988年,东莞以饱满、阳光、高丽的城市特质吸引了世界的眼光,成就了一种不可复制的城市模本,也成为一把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中国标尺。1988-1998年,东莞以“东莞制造”为标志,呈现了高度国际化的全球市场风向标。1998-2008年,东莞从引进外资到内资为主、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从基础设施到软环境建设、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和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2008-2018年,东莞用创新为城市换脸,不断刷新自己的道路与梦想,营造创新发展生态系统,让城市逐渐变得温暖而柔软。40多年间,东莞缔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当代“经济神话”。在这里,如果要装配一台智能设备,它所有的零部件,电机和电池、炭纤维外壳等零部件,基本上开车一小时就可以完成从采购到组装、再到产品测。今天的东莞,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性地区之一。

近二十年来,一个蓄势待发的东莞新人文正在显山露水。在熙熙攘攘的东莞“文化新城”建设中,玉兰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广场文化的建成,对于东莞文化的构建与历史传承进行了有效对接,完成了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彰显现代化新城精神气质的显著提升。她的文化自觉,她的文化自信,她的现代性书写与传统文化传承水乳交融,她的相得益彰双重建构,让东莞这座城市的个性与品格拥有了自己的底色和根性。

今天的东莞,从文化构成上看,传统农耕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下的信息文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现代回望传统,正在快速经历着文化生长的阵痛。东莞的文化是多元的、包容的,它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也展现了岭南文化内部的重整和磨合。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移民文化以及西方舶来文化,在此纠缠激荡,形成了东莞独具特色的经济格局和文化景观。所以说,东莞这座城既有历史传承的一面,也有现实变革的一面;既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既有主流的,也有边缘的。三十年前,汽车总站还在莞太大道和创业路的交汇处,那里是很多外地人落脚东莞的第一站。喧嚣、嘈杂,以及鱼龙混杂的人群是东莞留给我最初的印象。三十年后,地上423米高的民盈国贸城拔地而起,地下17米深的R2、R1线地铁全线贯通。曾经躁动不安野蛮生长的东莞渐渐变得井然有序,曾经的世界工厂慢慢蜕变,越来越显示出现代文化城市的景象。松山湖的花海有些让人迷醉,旗峰山四季的绿意只当是寻常,玉兰大剧院里有人正认真欣赏着孟京辉的话剧,也有人在覔书店一边喝拿铁一边看三岛由纪夫,南城很多废弃的工厂已经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

快三十年了,我生活在其中,可能我今生将不得离开东莞,成为这座城的一部分,如西城楼上的一块砖,东莞大道上的一块路牌。我爱我的东莞。

我常常想,城市是什么?是一堆移动的水泥和拥挤的人群。当我领着孙女走在厚街万达广场,在人群中穿梭,恍惚间感觉是自己当年领着儿子走在同样的街上,景观却今非昔比,城市中心呼啸而至。厚街最初的“拼贴记忆”已经成为“三代人一座城的记忆”,这里的生活碎片,即使是微小的一个切片,对我和东莞这座城来说都意味着生命的犒赏。

住多久才算是家?一个人一座城,三代人一座城,二十五年了,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会感到时间在你身上慢下来,而在其他事物身上却飞快地流逝着。这说明,你已经跟一个地方的时光混熟了。水土、阳光和空气都熟悉了你,你自己人生的一大段岁月,也都交给了这座城,成为记载这座城市历史的活载体,随便触到哪儿,都有一段活生生的故事。


2021年10月21日

于东莞厚街

2021.10.29定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