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飞宇的头像

诗飞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2/10
分享

随笔·谈学习

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古往今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定论。但有一点大抵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哪一种观念,都会承认其中必有的一项内容是要增长自身的学识,试图达到言辞上有文采,做人上有风度,处理事情上有水平,以求更好地达成我们在生活中的目标,如果还能进一步地达到卓尔不群的境地,那就更是遂心快意。

谈到学习大致可分为两个门类,一个是专业的学习,一个是通识的学习,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专业的学习,顾名思义,指对某一个固定方向的内容的学习,如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它让我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当专业划分出来后,我们在学习上便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因此愈发地精益求精,甚至还能在某一个更精微之处做出非凡的建树,诚如社会上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等莫不如此。通识的学习,则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知识的内容也更显灵活,更显多元,依我看,凡专业以外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统筹于通识的范围。它可以让人们得到更丰富也更立体的认知世界,更健全人的人格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识教育即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但相反却又极大地增强了在生活中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这一点像极了《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而这也许便是通识学习的独到之处。一如适才所提到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等,仔细地了解他们,你会蓦然发现,在通识方面,他们也大多非常人所能及。故《中庸》中这样说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一定是在专业上有造诣、在通识上同样有深度的人。

有了学习的分类,只不过是做好了学习的准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如终身学习等,毕竟,好的习惯获益一生。我们不仅要在专业的领域不断勤奋,不断深入,也要在通识方面不断涉猎,区别仅仅在于精力的或多或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潜移默化之中,你的世界才会渐渐地与众不同。世上绝没有一蹴而就的事,那些古往今来令我们艳羡的人,其背后无不是如此。南宋·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又言而“三到之中”,唯“心到最急”,勤奋之难、之重要由此可知。东晋王羲之勤习书法练出墨池,才成一代书圣;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才成国家重臣;宋濂家贫抄书,百里求师,终成一代文宗。天才固然有,但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其数量都只是屈指可数,实在不足挂齿。再者即便所谓的天才,也只是指其在天赋方面有一些优势,并不等价于其日后定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关键还是在于后天的勤奋,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可作为此类极好的例证。因此《周易·乾卦》才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是谆谆告诫我们天道酬勤,苏轼在《晁错论》中也才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不也说,天才的构成其实只有百分之一的灵感,更重要的乃是后面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只此有了勤奋也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学习中还要会做出必要的正确的选择,即对学习的内容要学会权衡和审察。专业的学习自不必赘述,受过专业教育后大多能都自我选择,只须不断地钻研即可,而对于其他的学习却不得不说,一旦我们离开了受教育的环境,当学习彻底地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在选择时诚然是要慎之又慎。现在的世界和以往相比实属云泥之别,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异彩纷呈的同时也更显纷繁复杂,各种的内容以及其来源都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稍有不慎,不但会收效甚微,甚至会南辕北辙,悔之晚矣。故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务必培养一种敏锐的甄别意识,倘若发现有些内容对我们自身并无太多的营养,至多简单了解,或权当一时的娱乐即可,绝不可为其浪掷过多的时间;对于有一定价值的内容则需明察秋毫,能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而少数的富有价值的则应该尽可能地完全纳入,绝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必须要熟读精思,深谙其理,深晓其意。这时也许有人会提出新的疑问,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算是富有价值的呢?这确是一个不易辨析的地方,但大抵上依旧可以如上文所言,凡是能够使你达到言辞上有文采,做人上有风度,处理事情上有水平的都是有价值的。当然,对于生活中的确无暇主动学习的人来说,可能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如听人讲授,或者结交益友,耳濡目染地熏陶等。但于这一点上,基于生活中恒河沙数般的诱惑,以及不同的人切身生活圈子的限制,又着实是有点说易行难。

最后,当我们学习之后,势必还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服务于社会的建设,所谓大显身手,即要将自己的本领充分地予以展示,否则所学便会限于空洞,几近毫无意义。《论语·子张》曰:“学而优则仕”,其意也正在于此。任何一种学习如果豪无用武之地,那么,也就完全没必要继续。清代大家陆陇其在《示大儿定书》中已经明确地告诫我们,“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帖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人;人若不将来身上理会,则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只算做不曾读书的人”。而这也或许便是我们有时感叹自己何以所学无益的缘由。

 

                                                                              诗飞宇

                                                                      2022年2月1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