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飞宇的头像

诗飞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5/20
分享

随笔·谈生命

伯克曾说,生命在闪耀中出现绚烂,在平凡中出真实;但他却并没有专门论述生命的意义究竟该止于何处?在这一点上,《大学》给出的回答实在是振聋发聩,古往今来最为中肯,即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所享有的权势,或者获得的财富,而在于“止于至善”。

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硕果累累,金风飒爽;银装素裹,天寒地冻,四季不单如此,但这却毋庸置疑是它们最与众不同之处。人类作为自然创造的成员,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还是老子的“无为而治”,墨子的“兼爱、非攻”,抑或佛家的“慈悲为怀”等,无不向我们昭示着“善”即生命意义之所在。荀子虽然秉持“性恶”,但最终却强调要用“礼”“法”约束人;法家历来是诛人不诛心,在所有哲学中最不涉及“道德”,但在其无罪则不罚中,拒绝犯罪的目的还是直指行善。西方亦概莫能外,诚如基督之“赎罪”,伊斯兰之“礼功、课功”等。《圣经•旧约•创世纪》载,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偷吃知善恶树的果实,从此有了辩真假,知善恶和羞耻之心;又记载,上帝为处罚人类深重的罪孽,用洪水淹灭世界,却唯独让义士诺亚获得生存,并成为阿拉伯人、犹太人和雅利安人的祖先。如果说适才枚举之西方不过只是宗教,那么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亚里士多德则说:“善性是难能可贵,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奥勒利乌斯也说:“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则无疑是人为。故此,生命之意义,首要便在于一个“善”字。

生命的意义在于“善”,那么何为“善”呢?理想自然是人能恒无过,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时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使自己违逆于伦理道德之操守而犯下过错,当然,这里之“战战兢兢”并非整日地惧怕惶恐,而是随时地端正其心。然而,能恒无过的人古往今来又岂能存在?圣人夫子亦不免有过失之处,昔日,子与三桓共事鲁君,三桓乱,子不敌,逃于齐。故纵使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二,仁者爱人,常无弃人,仁者爱物,常无弃物,度德量力,于社会能做有益之事,臂助弱者,是“善”;其三,坚守信仰和志向,不为外界所移,是“善”,其四,有无瑕的心境、朴实的品性者,是“善”,其五,迎难而上,遇事当仁不让,是“善”,其六,尽心竭力,恪尽职守亦是“善”。概而言之,善者,心无“恶”,无“惰”而已。

当生命进入了“善”的土壤,必然会因“善”而获得正向的评价。所谓正向的评价,即指在生命的有限纬度里,获得他人的发自肺腑的认可。这种认可分为特定群体和社会公众两类。特定群体一般指亲朋好友,或某一领域,属于关系较紧密的部分;社会的认可则是一个不分门别类的宏大范围。两种认可,无论哪一种,都足以证明生命创造出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当然,倘要使我们的生命能如伯克所言,在闪耀中出现绚烂,则须在无恶之下,朝着正向的评价不遗余力地发展,即“善”永无止境。所以狄更斯说:“凡能贡献我全身的事情,我绝不贡献一只手”,孟子则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即使我们的生命坚守着“善”,但其意义又有实效性和非实效性。时效性即当即产生效果,非时效性则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有时甚至会漫长至几个世纪之久,诚如诗人杜甫、画家梵高、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等,起初皆默默无闻,后来则名声陡转,一跃而上,并长久不衰。对此,切莫锱铢必较,只须做好自己即可,要知道,“君子察诸己”,小人才会“察诸人”。

总之,我们的生命要有意义,必须要以“善”为本,是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致力于得到正向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以实现更大的价值,无论是实效性的也罢,还是非实效性的也罢。

        诗飞宇

        2023年5月1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