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齐音的头像

齐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3
分享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天台县丹丘山(现东横山)西麓坑边村有一所殿宇式的小学,叫丹丘小学,后改名黄榜小学。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值文革期间,学校又更名“朝阳小学”。

朝阳小学原先是丹丘坑边村的一个庵,建造于清末坑边村经济崛起的鼎盛时期,独立于村外的农田中间,坐西南面朝坑边村。庵的东南面是丹丘山下来的山坑水,西北面有一棵巨大的樟树,樟树下还有水井和一片菜地。

民国时期,随着新学的兴起,坑边庵改建成为学堂,接纳周边四、五个村庄好几百学生前来就读。校舍砖木结构,石板铺地,方正整齐,大小天井。大天井居中,用小石子镶嵌出好看的图案。狭长的小天井依南边围墙,有花坛和假山石。大天井两边楼上楼下共8个教室,大礼堂飞檐翘角,庄严雄伟。老师的大办公室在两道进门的中间,与大礼堂相对,玻璃门窗,通透亮堂。此外,住校老师的厨房、寝室、厕所一应俱全。学校门前还有一个大操场。

朝阳小学校舍漂亮,设施齐全,在农村是数一数二的学校,吸引了许多名师前来任教。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都从这所小学起步腾飞。

我7岁进朝阳小学读书的时候,校长是徐永达,教师有范月桂、郑爱凤、王美球、裘爱华、王柳媚、丁式庆等。

郑爱凤老师是朝阳小学的名师之一,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非常幸运,我一入学就成为她班里的一名学生。她是城里人,三十多岁,皮肤雪白,长得很漂亮,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郑老师管理班级经验丰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农村的孩子,一般比较顽皮、淘气,很难管理,不少老师上课纪律管不住。可郑老师不同,她严中有爱,通过五角星、小红花、小红旗等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一个个调皮的孩子都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热爱学习。我们跟着郑老师学拼音、学写字、读课文、听故事,摇头晃脑唱歌,开心极了!

正当我们在郑老师的课堂里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时,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整个社会骚动不安,学校经常停课,小学生变成了红小兵,手里的笔换成了红缨枪。

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学生“放羊”是一种时尚,可郑老师带的班级管理严格,班风良好,不让班集体散架。无论外边风浪多大,她始终坚持原则,稳操航舵,在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夹缝中坚持教学。她教育我们不要跟风盲从,一定要读好书,练好字,将来肯定用得上所学的知识。

我一直铭记于心的是,当年我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一次次被麻绳反剪着双手,被戴红袖章的人押到学校里批斗,同学们握着红缨枪,举拳如林,“打倒丁一!”的口号喊得山响。我坐在台下心如刀绞,低着头一个劲哭泣。有几个红小兵挥舞着红缨枪,喊着要把反革命的女儿赶出教室。郑老师当时不顾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想方设法保护我。要知道,在那个人人自危的特殊时期,保护一个反革命的女儿,是很容易被戴上一顶帽子打倒在地的。可郑老师没有为自己考虑太多,她据理力争,坚持认为她的学生是无辜的,任何人不能剥夺一个孩子读书的权利,否则,也是犯法!一场风波就这样被郑老师平息了。

因为父亲的问题,我没有资格当红小兵,成为另类。原先要好的小伙伴,也离我远去,害怕与我接触。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很失落,也很难过,几次跟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郑老师知道后,把我拉到身边,鼓励我说,有些东西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要太在乎;一个人的学识和才华是内在的,永恒的。你要放下思想顾虑,刻苦学习,刻苦锻炼,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就算同学们都远离你,郑老师永远爱你!

听了郑老师的一席话,我点点头,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爱我,还有郑老师,我不孤单。

郑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师爱,用实际行动,温暖我一颗受伤害的童心。

记得一次学农劳动课,我们班的同学都选择轻松的活干,到班级的责任地里除草,拔草,把抬大粪浇地这个活留给了我,还说反革命的女儿就是要干重活累活,就是要好好改造。我噙着泪,一勺一勺把厕所的粪便掏到粪桶里。

排队出发的时候,郑老师问大家,谁来一起抬肥料?郑老师问了好几遍,没有一个同学愿意跟我合作,尤其是抬臭气熏天的粪桶。“臭死了!臭死!”同学们纷纷捏着鼻子逃开了。一大桶粪便,少说也有七、八十斤重,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正当我伤心地立在粪桶边孤立无援的时候,郑老师走过来了,大声说:“来,我跟你一起抬粪桶!”

我的眼泪顿时“哗”地流下来了。郑老师用手抹去我的眼泪,说:“你不要跟同学们计较。一个人从小量大,以后福大,哈!”

同学们听了,一下子停住了脚步,齐刷刷回头看。刚才几个说“臭死了”的同学,不由红着脸低下了头。他们想不到郑老师不但不批评责怪大家,还亲自和一个反革命的女儿抬粪桶。

抬粪桶的时候,我在前,郑老师在后,她心疼我的肩头还柔嫩,粪桶用力往她那头靠,几乎贴在她的胸前。抬到半路歇息的时候,我看到郑老师累得满头大汗,就把系粪桶的绳子往竹杠的中间移动,我说我抬得动。我们师生抬了大约两三里地,终于把粪桶抬到班级的麦地边。这时,几个男同学走过来,接过我们肩头的竹杠,他们合力把粪一勺勺泼洒到麦地里,然后又跳进溪水,把粪桶洗得干干净净。郑老师看了,擦着汗,高兴地笑了。

这件事,也许今年92岁高龄的郑老师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师生抬大粪浇地那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以“学军”为主题的春游。这是我们第一次远行,郑老师组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她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自带油米蔬菜锅铲碗筷,每个人还必须像解放军行军一样,身上背一个小背包。我们从学校出发,徒步上桐柏山。那时候,桐柏水库、电站还在建设中,我们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居然从巨大的圆形水泥引水通道内部爬上山,参观上面的水库,真是既新奇又有趣。

到了山上,我们迅速分组挖地灶拾柴火,埋锅造饭,山林的空地上顿时炊烟袅袅。吃好中饭后,郑老师要求我们用水浇灭火种,填平地灶,以免引起山林大火。

返途中,当我们走到国清寺后面的山上时,天渐渐黑下来了,还下起了大雨,顿时寒意侵骨。这时候,郑老师惊慌了,我第一次看到她这种不安的表情。她大声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尽快翻过这座山。天因为下雨,加速了黑暗的降临。我们冒着雨,努力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寻找下山的小道,趔趔趄趄艰难行走。由于山道湿滑,学生一次次摔倒,郑老师在风雨中扶起学生,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

这支长长的学生队伍终于下山了,郑老师马上整顿队伍,黑暗中焦急地摸着我们湿漉漉的头,清点学生人数,倒过来顺过去,数了好几遍,直到确定一个不落,才继续前进。等我们一步一挨走回学校,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左右了,不少家长都到学校门口迎接。这次春游,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课堂上,郑老师要求我们把学军的经过写成作文,大家顿时叫苦声一片。我不吭声,构思片刻,“唰、唰、唰”埋头书写这次难忘的经历。

第二天,郑老师脸带微笑,在班级里读我写的作文。这个时候,坐在下面的我,心里是多么甜蜜和自豪呀!她还叫我把作文誊抄在稿纸上,写上评语,画了许多红色的浪线,贴在学校走廊的作文园地里。

她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从此喜欢上了写作文。

那时候,我越是在学校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郑老师的感情就越是向我这边倾斜。在她的鼓励推荐下,我有幸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活动。早晨天蒙蒙亮,我参加田径训练;下午放学后,又参加乒乓球训练。晚上,我们在学校大礼堂排练儿童版舞剧《红色娘子军》,老师们让我担任剧中的女主角,演连长,后又接任演吴清华。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节目经常下乡演出,还登上了天台县剧院的大舞台,获得了县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

丰富的课余生活,让我忘记了红小兵,忘记了烦恼,快乐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同学们也因为我的大度、努力和超越,渐渐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最开心的是郑老师,每当我在各种比赛中捧回一张张奖状时,她就笑得咯咯响,仿佛是她得了奖一样高兴。

五十多年过去了,朝阳小学让我难以忘记,班主任郑老师更令人难忘。郑老师不光教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怎么做人,怎么去爱,怎么面对困难,怎样在逆境中崛起。为人师,教书容易育人难,郑老师两者兼备,是“教书育人”的典范。我无论走到哪里,她慈爱的面容总在我的眼前闪现。

现在,郑老师92岁高龄了,生活独立自主,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写书出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种老而弥坚的精神难能可贵,非常少见,让我敬佩不已。

此文献给我的母校,献给我的启蒙老师——敬爱的郑爱凤老师。

                     学生: 齐音

                    2023、11 于杭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