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东极岛
(一)
神往东极岛日久。
10月29日,我们一行17人,终于踏上了镶嵌在东海深处的璀璨明珠——东极岛,开启了浪漫的追光之旅。
带队的韩老师告诉我们,其实,东极岛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名称,也不是指单个岛屿,而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所辖的所有岛屿的总称,其地理上的正式命名是“中街山列岛”。
东极岛远离舟山本岛,拥有大小28个岛屿,主要风景区集中在人居岛——庙子湖、青浜、东福山和黄兴。东极岛不仅有浓厚、古朴的渔家特色,更有美不胜收的海岛风光。阳光、碧海、岛礁、奇石和海味,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下午一点钟坐客轮从朱家尖蜈蚣峙码头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海上航行,阅尽碧波万顷,到达了祖国版图最东边、面积不足三平方公里的东福山岛。
我们登上彩色的台阶,入住“大海之子”客栈。三层客房背山面海,视野非常开阔。
我们凭栏远眺,秋日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海面熠熠生辉。著名的“东海第一哨”灯塔就矗立在海湾中间的礁石上。白色的塔身,在蔚蓝色大海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而肃穆。灯塔不光造型美观,更主要是它孤悬于大海的礁石之上,任凭风吹浪打,巍然屹立,在黑夜中,用闪烁的灯光为航船指引方向。
大树湾石屋群是东福山海派石屋群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最东边极具特色的一个渔村。石屋群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疏密分布得体,墙体厚实,有着极强的抗台抗风作用,从远处看犹如一座巨大的古堡。
独立于海边崖壁的一间石屋,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走近细看,石屋门窗紧闭,屋顶瓦片上压着一排排石头,一块开裂的木板上写着“大树湾小学”。这一定也是祖国最东边的一个渔村小学,天涯海角,当年这间小小石屋里依然有老师在坚守,渔家子弟和着涛声读书,不由让人眼眶湿润。
尽管这里的石屋群面向东海,独享天然的风光,但毕竟这里地处偏僻,交通、医疗、教育等难以与陆地等同发展,渔民们只好忍痛割爱,搬离石屋群,移民到集中居住区。而这里的石屋群并没有荒废,“东极大树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合作经营项目”已经正式签约,石屋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投资一亿元,本着“随旧、复古、复新”的原则,开发石屋精品民宿群落,推出“旅游、文化、特色体验”一条龙服务,带动海岛经济发展。
我们去大树湾石屋参观的时候,一切都在整修之中,只有一位老人在那里留守。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石屋文化将大放光芒。
东福山岛“曙光广场”是新世纪曙光照射点。广场背靠岛礁,面朝东海,站在这里,每天都能迎接祖国最早最新的太阳。每一位登岛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看海上日出的机会。
那天早晨,我们4点半就起床了,打开房门一看,眼前的夜景让人震惊不已。一轮圆月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月光如水洒下来,海面上一片银光,灯塔上蒲公英状的灯光定时闪烁,周围渔火点点。“哗——呼——”永不停息的海潮,在月光下一波一波涌上来,拍打着海边的礁石,如歌如诉。噢,海岛的黎明竟是那样动感,那样迷人,让人忍不住尖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特意早起,目的是去看海上日出,没想到意外收获了“海上明月图”的馈赠,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听着大海的歌声,迎着凉爽的海风,借着清幽的月色,结队走在山道上,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我们来到山顶,置身一片海天相接的黛色中,坐在一块巨石上耐心等待。不一会儿,海面上传来机帆船的马达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勤劳的渔民开始出海作业了。一艘海防巡逻快艇也箭一般在眼底下飞过,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白线,飞向大海的深处。
夜幕徐徐拉开,黛色渐退,东方海平面上空越来越红,朝霞满天,太阳就要从海面跳起来了。我们一阵激动,心跳顿时加快。大家如朝圣一般,不约而同面朝东方,虔诚而立。无人机开始升空旋转,游人纷纷选择最佳的拍摄点,照相机、手机一齐举起来,记录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火红的太阳不负众望,从海面冉冉升起,把光明和温暖送给大地万物,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希望。
观看了海上日出,我们又去会会传闻中的“福如东海石”。岛的西面,椭圆形的千吨巨石,差不多悬空立在海边的礁石上,真是太神奇了!
东福山岛作为祖国的东大门之一,驻扎着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戍边的战士们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时刻巡视着海防线上的一个个目标,用一串串电波,向祖国报告平安,报告海防前哨的最新动向。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
据韩老师介绍,东福山岛是军旅歌曲《战士第二故乡》的创作地,歌曲不仅唱出了海岛的旖旎风光,更表达了岛上官兵们不畏艰苦的自然条件戍边卫国的坚强决心。
我们心里突然明白:没有人民子弟兵的日夜守卫,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晴朗的天空和安宁的海疆。他们才是东海前哨最亮的一道光。
(二)
告别了东福山岛,我们又坐客轮来到庙子湖岛。
庙子湖岛是东极岛的主岛,是舟山普陀区东极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岸线长11、73公里,陆域面积2、64平方公里,最高炮台岗海拔136、5米,四周海水清澈,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景色非常优美。2019年6月,庙子湖岛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据史料记载,庙子湖岛在清朝前期就有渔民居住,在附近洋面打渔作业了。清朝中期,由于海寇蔡牵经常扰海,岛上居民深受其害,纷纷驾船逃离,一度人迹罕至。清朝军队平定海寇后,庙子湖岛又有渔民陆续上岛居住。
我们入住的“夏日比海”客栈是一处居高临下的海景房。坐在阳台,庙子湖岛海湾尽收眼底。到底是东极镇所在地,房屋密集,居住的人口比东福山岛多,商店鳞次栉比,海上的船舰也进出繁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稍作休息,便开始游览庙子湖岛。观光车载着我们游览了“战士第二故乡”、“后会无期”、“原石滩”等景点。
我们站在著名的“东极亭”极目东望,只见夕阳的柔光铺满大海,碧海上船帆竞渡,掀起道道白色的浪花,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此景恰如东极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极地风光蓝天碧海画中景
东海险境千姿百态眼下奇
与“东极亭”互为呼应的奇景是山顶的“大自在奇石”。这块奇石孤兀无援,悬空独立,有人说像一位醉卧山岗的仙人,也有人说像一条跃上山顶的海鱼。大家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纷纷在奇石前拍照留念:有的盘腿而坐,显现大自在之态;有的欲推动巨石,想试试自己的力气;有的站在巨石下,弯下腰想背巨石回家……“大自在”奇石给大家带来无穷的乐趣。
观光车载着我们继续前进,最后停在了庙子湖岛西南面的山顶。
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金黄色塑像。塑像是一位渔民,头上留着清朝的辫子,上身着背心,下穿肥大的笼裤,打着赤脚。他面朝大海,目光炯炯,右手举着燃烧的火把。这就是财伯公塑像,是庙子湖岛上最著名的一个景点,也是东极的标志。
据韩老师介绍,财伯公原名叫陈财伯,福建惠安人士。相传大约在200年前左右,他与人一起出海捕鱼,渔船在东极岛洋面上触礁沉没,其他人不幸丧身,只有他水性好,奋力游上了庙子湖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陈财伯获救后,他没有搭乘过往的船只回到福建,而是决定留在岛上,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这座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岛屿。他寻找避风的地方搭建茅房,以种植蔬菜和拾海螺为生。每逢雨雾弥漫或台风天气,他就上山点燃柴火,提醒渔民不要出海,引导附近的船只进港湾躲避风浪。渔民们开始以为那是菩萨在显灵,在拯救过往的渔民。
年复一年,陈财伯坚持在山上点火导航,减少了渔民们海上作业时海难的发生。但是,长期的风雨侵蚀,对他的身体伤害极大。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又上山点火,不幸因病倒在了山顶上,再也没有起来。
直到许多天后,渔民们发现山顶上不再有烟火升腾,菩萨不再显灵了,就壮着胆子上山一探究竟,结果在山顶上发现了陈财伯的遗体,手里握着火把,地上一堆灰烬。大家这才明白,这位来自福建的渔民兄弟才是真正的活菩萨。
为了纪念这位点火导航的英雄,渔民们为陈财伯建庙塑像,尊称他为“财伯公”,把他倒下的那座山叫作“放火山”。每当逢年过节或出海打渔,东极岛渔民们就穿上福建渔民爱穿的背心和笼裤,上放火山祭拜财伯公,祈祷出海平安。
这个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个人不惜牺牲自己,无私奉献,后人一定不会忘记,光照千秋。
瞻仰了财伯公塑像,我们沿着山上的小道往下走,途中看到了一架天梯。天梯并不高,才十几个台阶,但它多彩的颜色和伸向天空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游人登高观海。我们也忍不住体验了一下“登天”的乐趣。
再往下走便是大片的礁石,礁石上有一座“红白灯塔”,在蔚蓝色大海的映衬下非常耀眼醒目,意蕴着幸福和美好,几乎每一位游客都与大海边的红白灯塔合影留念,带走一份念想。
据韩老师介绍,脚下这片礁石,是庙子湖岛看海上日落的最佳观景台。此刻,礁石上站满了游客,大家都在等待红日入海的壮丽一幕。
下午四点半过后,夕阳一改火爆的脾气,一点点收敛它刺眼的光芒,变得温顺可人又含情脉脉。下午五点左右,夕阳像一盏火红的灯笼,金色的光柱投射海面,从西边一直延伸到东面的礁石边,仿佛在海上铺设了一条金光大道,光影随波摇曳,令人陶醉。这时,几片灰色的云飘过来,挡住了夕阳,云缝间立刻光芒四射,让落日更增添了一份动感。云善解人意,并没有过多停留,像纱巾一样越飘越远。落日向热爱它的人们微微一笑,结束了一天的海上之旅,转眼之间消失在海天之间,留下一片红红的晚霞,让人依依不舍,久久回望……
东极岛真是追光一族的梦想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