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齐音的头像

齐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09
分享

西安之旅

西安是一座拥有六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的古都。1997年7月中旬,我们一行8人,带着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份喜悦,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西安之旅。

平生第一次坐飞机,心里既紧张不安又新奇激动。一上飞机,我的眼睛就几乎没有离开过舷窗,看着飞机飞离地面,穿过云层,直插蓝天,仿佛巨大的机翼就是自己生出的一对翅膀,在万米高空自由飞翔。2个小时后,我们平安降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入住酒店后,太阳已经西斜,威力锐减,导游就忙不迭带我们登上西安高大、坚固、雄伟的古城墙。

导游告诉我们: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扩建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城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西安古都的地标建筑。

我徜徉在高大雄伟的古城墙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城墙清一色灰砖,古朴悠远,外侧高高的灯柱等距离耸立,顶端挂着红灯,旗帜猎猎飘扬,尽显皇家的气派。

第二天,我们跟着导游进出皇宫寺院,参观大雁塔、碑林等景点,漫步西安古城的大街小巷,品尝当地的美食,走得脚底生痛仍然兴致盎然。

特别是第一次吃“羊肉泡馍”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深。

那天中午,导游带我们来到回民一条街吃中饭,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美食。我和同事小楼走进一家比较干净的羊肉泡馍店,只见里面的人很多。我买票排队等候,轮到我了,店家给我舀了一大碗羊肉汤,再“啪”一声扔过来一个馍。嗯,羊肉泡馍,咋是一汤一饼的模样呢?

我们肚子饿了,找到两个座位低头开吃,喝一口羊肉汤,咬一口馍,心里说,这馍不咋滴,咬起来挺费劲,跟家乡的麦饼比起来,差远了。

我们龇牙咧嘴啃着干硬的馍,从我们身边经过的人眼神一愣一愣。终于,有一位热心人过来指导,说:妹子,不是这样吃的,你要把馍泡在羊肉汤里。

是啊,馍不放在羊汤里泡,干吃,怎么叫“羊肉泡馍”呢?真笨!

我脸一红,说声“谢谢”,就把手里的馍整个滑进羊肉汤里泡着。小楼受到启发,照样子效仿。馍又厚又硬,像一个碗盖,半天泡不开。我们只好拿着筷子干等。进进出出的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指着我们的碗笑成一片。我和小楼四目相对,摊一摊手,不知道哪里又做错了。

这时,一位服务员走过来,说:妹子,羊肉泡馍,不是这样整个馍放汤里泡的,要把它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泡。

于是,我们又把馍从汤里捞起来重新操作,弄得满手都是羊肉汤。这样一折腾,吃的兴趣全无,正想擦擦手不吃算了,没想到老板重新给我们来了一份。服务员戴上手套,麻利地把馍撕成蚕豆那么大的碎片,泡在羊肉汤里,笑着对我们说:吃,羊肉泡馍要这样吃!

我们终于吃了一顿像样的羊肉泡馍。西安人那种大气、热情和友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西安城大约40公里,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据导游介绍,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我们进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目睹一排排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的陶土士兵、战马、战车,心里感到无比的震撼。仔细观看,俑坑里几千个官兵形象,还有那一匹匹战马,神情迥异,各显风骨,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真是不可思议。这些兵马俑,为我们带来了秦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真不愧是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骊山华清宫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

导游见我们对当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的经过饶有兴趣,就为我们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十七路军的杨虎城扣押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其目的就是“联共抗日”。不过,“骊山捉蒋”的真正英雄是张学良手下的名将张铭九。当年,蒋介石来西安落脚华清宫,本想给张、杨灌输“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没想到遭遇兵谏,听到枪声,慌乱之中穿着睡衣逃上骊山。担任捉拿蒋重任的官兵们扑了一个空。如果蒋介石跑了,东北军和西北军将迎来灭顶之灾。张铭九当机立断,火速带队搜索骊山,终于在石缝中找到狼狈不堪的蒋介石,并将其背下山。张铭九在“西安事变”中起到扭转事态的关键作用。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又有了新的了解。我们看到,华清宫的墙上以及蒋介石睡过的卧室窗玻璃上,至今还留着一个个弹孔。

天气一如既往地晴好,这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和快乐。我们西安行的最后一站,是攀登著名的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道,奇峰险峻天下无。

那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车出西安城,奔驰一百多公里,上午7点半左右,就来到了渭南华阴市的华山脚下。

抬头一看,天空晴朗,艳阳高照,华山刀削斧砍一般的山峰,直插蓝天。

天气炎热,山道险峻,导游让我们登山时尽量少带东西。我和同事便一身短打去登山。

为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排队乘坐索道走北峰这条路线上山。听导游介绍,华山三特索道1550米,落差800米,1996年刚刚建成运行,全套设备引进索道王国之称的奥地利多贝玛亚公司最先进的产品,拥有多重安全保护系统,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索”。

我们坐在缆车里,从山脚沿当年“智取华山”的小道上空飞升,危岩峭壁、石松从我们眼前掠过,既惊险又刺激。

上了北峰后,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的登山。山道上,我们看见几位游客抱着军大衣下山,不免心里暗暗发笑。天气这么炎热,居然有人穿着军大衣攀登华山。

山道狭窄而陡峭,外侧加了护栏,险要处安装了铁链。我们跟着导游,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拉着两根大铁链登上九十度的“云梯”,挑战险峻的金锁关,心惊肉跳过绝壁栈道,颤颤巍巍爬过狭窄的崖背。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攀登,终于到达西峰的峰顶。

“嗬——我们终于登上华山了!”

山谷回音阵阵。我们登顶观赏眼前的绝色美景,忙着相互拍照留念,在山顶尽情振臂高呼,充分感受“山高人为峰”的畅快。

正在我们在山顶玩得忘乎所以时,天空突然变脸了。

午后,先是一阵怪怪的妖风,吹得人毛骨悚然。我们看看红日当头,心里并不在意。过了一会儿,突然狂风呼啸,黑云迅速从西边的天空翻卷过来,一口吞没了太阳,巨大的云幕覆盖了整个华山,如同夜色降临。紧接着,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随着风雨雷暴的强势推进,海拔两千多米的华山顶端气温急剧下降,体感温度只有十来度,嘴巴里都能哈出白气了。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几位旅客下山时手里拿着军大衣,原来华山早晚气温多变,遇到特殊天气更是大起大落。山上大多数游客都和我一样,穿着夏装,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

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大雷雨,西峰山顶的游客全部逃进了翠云宫。小卖部里只备有50件塑料雨衣,已经被人抢购一空。我们为了取暖,自觉聚集在一起,有的干脆相互拥抱。

冷,太冷了!我的手臂和大腿变得青紫,说话嘴唇发抖。这时,地上飘过一只尼龙袋,管它干净不干净,我连忙跑过去捡起来,撕开底部,像背心一样套在身上。

总以为夏天的雷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快,大家都在寒冷中等待,等待雨过天晴,等待气温回升。没想到华山这场大雷雨,积雨云盘旋徘徊,久久不肯离去,雨水像倾倒一般,连续下了2个多小时。

下午4点左右,雨总算小一点了,导游说,必须赶快下山,要是晚上滞留在山上,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一咬牙冲进风雨中。为了赶下山的索道,我们就这样手扶铁链,踩着湿滑的山道快速下山,一次次在山道上滑倒,前后传来一声声尖叫。

华山的暴雨,带来前所未有的奇景,石壁大瀑布倾泻而下,轰隆作响,山道台阶上的水也形成了一道道小瀑布。走着走着,雨终于小一点了,但雷声依然不绝于耳。

我们又来到云梯的地方,那是一道90°的崖壁,高十多米,中间岩体突出,石壁上凿着脚蹬,大铁链垂挂脚蹬两边。这是华山险境之一。上山的时候感觉还可以,下山遇上大雷雨,天梯流着瀑布,让人看了心惊胆寒。我们不能停留,导游叫我们抓住打雷的间隙,分批快速从天梯下去。

当我抓住两根铁索快要到达天梯底部的时候,突然一道闪电,伴随“轰隆”一声,我如同遭铁棍当胸一击,“啊”一声掉了下去。在不远处躲雨的两位上海游客,连忙向我跑过来,用手探了探我的鼻息,迅速把我架离天梯。他们亲眼看到,我抓住铁链下天梯的时候,正好打雷,铁链上一团火花闪过。两根铁链和我的身体形成电路并联,电流瞬间通过我的两臂和胸口。幸好这是一个威力不大的小雷,让我在华山得以死里逃生。

我们终于在傍晚前赶到索道站,只见站里黑压压都是人。据工作人员说,大雷雨时,索道的保险丝被强雷电击断6次。那些坐在缆车里的游客,一次次被停挂在高空,随着狂风左右晃荡,吓得凄厉尖叫。

晚7点左右,大雷雨终于停了,山腰涌起了无边的云海。这道奇特的美景,一定是老天爷补偿慰藉我们这些惊魂未定的游客的吧?我们站在白云之上,惊为天上之人。

索道又开始工作了,一批批游客乘坐缆车穿过半空的云海到达山下。

当我一脚跨出缆车车厢时,迎接我的不是索道工作人员,而是头戴红五星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一边扶一位位游客出车门,一边亲切安慰。

“对不起,我们来迟了!”

“对不起,让你们受惊了!”

“别害怕,你们已经安全到达地面了!”

浑身透湿的我们,听到一声声亲切的安慰,心里一阵温暖,顿时热泪盈眶。

索道缆车轰轰隆隆运转,右边游客有序下山,左边一大批解放军战士带着手电筒和救险工具坐缆车上山,搜救仍然滞留在山上的游客。

那天,我们目睹华山之美,亲历华山之险,也深切感受到,大中国的土地上,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