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齐音的头像

齐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03
分享

东横山的眼睛

打开电脑,在网页中搜索卫星地图高清版省、市、县、村各级浏览,输入“天台东横山”词条,跳出一个水滴一样的定位坐标,鼠标拖动平移,滚动轮将地图放大放大,东横山的全貌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常常用这种现代技术,空降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东横山与四周高大连绵的群山比,实在是一座微不足道的山,但它又极富盛名。它不与四周群山连脉,孤兀突起,横看平平一道梁,俯瞰红红一个台。据说,天台的县名,就是这样得来的。隐匿深涧的神秘瀑布,又被称为天台风水山的龙脉。小小东横山,不可小觑。

我出生在东横山脚,每天听着它的故事长大。在我的眼里,东横山不光像一道碧绿的屏风,更像一位侧身而卧的顽皮少女,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她头朝北,脚向南,小脚丫一直伸到缎带一样飘动的丰河边。从高空看,山顶靠北位置那两口连体的人工湖,像极了这位少女水汪汪的大眼睛。

山顶两口连体人工湖有时绿莹莹,倒映着岸边的茶树和小野花;有时蓝盈盈,飘过朵朵白云,飞过一群群大雁;有时雨后复斜阳,湖面上架起一道彩虹;有时明月像小船一样悠悠横渡,如镜的水面撒满闪闪烁烁的星星;有时轻雪曼舞,周边一片雪白,湖水依旧绿得可爱,漾满笑意。

晴空万里的时候,东横山顶的两面镜湖,总是率先迎接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这时,左湖一个火球,右湖一个火球,双瞳剪水,美目流盼,看上去真是有趣极了,

追溯山顶这两口人工湖的开挖,“少女”的大眼睛便和我一样,忍不住泛起泪花。

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不会忘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一场大范围的持续性干旱席卷全国,土地龟裂,粮食减产,城市居民受到饥饿的威胁。

母亲说,我们村虽地处江南的水乡,也未能幸免罕见的天灾。那个时候天空久不下雨,溪水断流,井水见底,水田无法育苗播种,山地农作物也减产欠收。三年困难时期,农副产品严重短缺,大家都吃不饱肚子,野菜都被村民们挖完了。那阵子,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去的。

父亲说:怎么熬过去的?战天斗地呗!

1960年,父亲三十九岁,正值青壮年,有知识又充满智慧的他认为,农民虽然靠天吃饭,但绝不能被天逼进死胡同,一定要绝地反击,把粮食丰收的主动权掌握在农民的手里。于是,他同驻村的刘乡长还有村干部们一起,星夜上东横山寻找水源。

门前的东横山非常神奇,山下严重缺水,农田干裂,山顶的地下水却汩汩喷涌,永不干涸。山上的村民就是依靠泉眼的井水和掘挖的塘水,确保人畜饮用和农作物的浇灌。

其中有一口出水量最大的冷泉,在山头北面崖边的水田边。听山上的村民们说,很早很早以前,这口泉眼边住过神仙,那个小水池就是神仙留下的笔洗。难怪这口泉水一年四季喷涌呢。

如何让山上的泉水能够为山下的村民带来福泽呢?

据村史记载,山上村民的先辈,是从我们村分枝出去的,同一个祖先,看到同根人有难,马上伸出援助之手。在刘乡长的主持下,上下山村干部经过友好协商,通过置换山地的办法,东横山村把山顶那口最旺的冷泉,调换给我们村开挖人工湖,在山顶建立小型水库。这样,遇到干旱时,就引水下山,浇灌山下的庄稼。

这是一项水利工程,关系到粮食的丰收和500多户子孙后代的幸福,全村人都积极响应,并举全村之力上山挖湖。

东横山开挖人工湖的战斗打响了,南下干部刘良田乡长亲自指挥,跟村民们一起劳动。在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村里的男女壮劳力,轮流上山顶干活,一铁锹一锄头挖土,一扁担一扁担挑泥,劳动场面壮观而感人。

父亲那时特别辛苦,一面要按农时管住地里的种植,一面要带头上山挖湖,背上的皮肤,晒脱了一层又一层,肚子饿了,口渴了,就喝几口泉水。

母亲说,村里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在参加东横山挖湖劳动的时候,湖壁突然塌方,她站在烂泥中来不及拔腿躲避,不幸被泥石掩埋。边上一起劳动的村民们惊叫着,哭喊着,扑上去用手疯狂扒土,搬开压在她身上的山石。大家奋力把她从泥石中救出来,发现她的双腿被大石块砸断了。村民们借来门板把她抬下山,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虽然命保住了,但她腰椎受损,永远也站不起来了,躺在床上度过余年。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东横山顶两口连体的人工湖终于挖好了,总面积达到十多亩。两湖中间有一道湖堤,上面可以走人,堤下有水管连通,水阀调控。这样设计,有利于两湖轮流翻水清淤。

一期挖湖工程结束后,二期引水工程又开始了。父亲他们在湖边出水口搭建小屋,按上铁闸门。从出口处开始,开挖引水通道,水渠像一条长龙,一直通到山下,使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得到浇灌。有了山顶的小水库,农作物旱涝保收,村民们就再也不用看天的脸色吃饭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最有趣的是人工湖捕鱼。春季,村里在东横山人工湖放养各种鱼苗。到了秋后,粮食进仓,农闲时节,选个暖阳高照的好天气,村里就会组织壮劳力来一个人鱼大战。每逢这时,妇女儿童也箭一样上东横山凑热闹。父亲当然不会让我错过这样的机会,用肩膀驮我上山。母亲拉着我的小手站在湖边观战,亲历那种不是节日胜似节日的捕鱼场面。

捕鱼时,湖边彩旗飘飘,喜气洋洋。村民们先关闭湖堤中间的通水阀,将外面的湖水放干。铁闸徐徐开启,湖水哗哗流下山。随着水位的不断降低,大鱼小鱼受到惊吓,劈里啪啦纵身跳跃,湖水顿时沸腾了。

噢!噢——围观的大人、小孩,看到大鱼跳出水面,也忍不住尖叫,跟着鱼儿起跳欢呼。

父亲和村民们来不及等水全部放完,就争先恐后跳进湖水里捕鱼。有的用竹簸箕,有的用鱼网兜,还有的用鱼叉,大家各尽其能,喊着,欢笑着,在泥浆中翻滚扑腾。

嘿,这条大鲤鱼是我的是我的,你们不能抢。

哇,好大的鲶鱼,哎呀呀哎呀呀,又让它跑掉了。

拦住拦住,快用网兜,呵呵,运气真不赖,是一条大黑鱼!

啪!啪!啪!十多斤的草鱼力气很大,几次从村民的手中逃脱,最后被鱼叉刺中鱼鳃,收入大渔篓中。

快救我快救我!哎呀,快救我。一个村民痛得大叫。众人扭头一看,原来他踩到一只大鳖,脚趾头被鳖咬住了。

哈哈哈哈!大家顿时笑得东倒西歪。

捕鱼结束,村里家家户户都分到东横山人工湖捕获的鱼,有的分到几条鲫鱼,大的鱼切成段分享。母亲烧的鱼真是香啊,香得我鼻子都要掉下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会不停地吞咽口水。

遗憾的是,村民们餐桌上有饭有鱼的时候,刘乡长却因劳累过度,因病英年早逝。这是留在大家心中永远的痛。

卫星高清摄像仪,常常带我俯瞰故乡东横山顶那两口连体的人工湖。我从“少女”那双大眼睛里,看见上个世纪父辈们战天斗地的身影,是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才换来了后人幸福的生活。

假如你有兴趣,不妨也打开卫星地图,鸟瞰天台东横山顶那双蓝盈盈的眼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