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世平的头像

李世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6
分享

楝树杂谈

楝树,又名苦楝、紫花树、翠树、森树、楝枣树、苦苓等,异名繁多。其果实是中药川楝子,别名金铃子。

幼时,与小伙伴们到郊野游玩,看见楝树果实,就会上树摘来当“子弹”,互相追逐嬉打,掷向对方。那时,并不知树名,更没想到与它缘份尚长,延续至今。中医毕业后,常用川楝子,却一直不知楝树长得啥样。

认识楝树,是在2018年4月,它开花的时候。

为纪念武术家顾锦章先生,众师兄商定,在师傅115周年诞辰之际,举办一次座谈会。

我们一行来到湿地公园,选择适合器械演练的地方。时值暮春,草长莺飞,清澈的花溪河水,浸润着秀美的“十里河滩”,四野碧绿。在选定的草坪边上,我被几棵开满紫色小花的大树吸引,拍照后向专家请教,才知这就是楝树。

事情真巧,纪念活动的当天,主题横幅,正好牵拉在那几棵楝树之间。苦楝,谐音“苦练”,这不正是当年顾老师对众弟子的基本要求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

谷雨,是楝花时节。二十四番花信风,始自梅花,终于楝花,其后,时序入夏。

楝花小,却很美。它的花朵从叶腋处发出,细碎浓密。花瓣乳白略带一点浅紫,显得淡雅素洁。花朵中间的雄蕊管,呈小喇叭状,颜色深紫,蕊心黄色。

在楝花生发时,但见满树花朵竞相绽放。新枝嫩叶间,都是密集的淡紫小花;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远远望去,树冠上犹有紫雾飘浮,亦如覆盖一层薄薄的紫纱。在树下仰望,好象能听到众花涌动的喧闹声。作家席慕蓉这样形容楝花:“你几乎不能相信,一棵苦楝能够开得这样疯狂,而同时又这样温柔。”

楝花很香,而且是楝树全身唯一不苦的东西。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近距离观赏楝树花时,清风飒至,能嗅到它的香甜,香馥清润,沁人心脾。

苏轼在《香说》中说:“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楝)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温成皇后即宋仁宗的张贵妃,去世后被追封皇后。她非常聪慧,用普通的植物,竟能制出宫用熏香。由此,也可想象到楝花之香。

楝树的叶、枝、皮、果实都很苦,故有杀虫之功。

南朝的《续齐谐记》载有一个传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后屈原显灵,告诉人们,“以棟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世人依言,用棟叶包粽,使不被龙食,让屈原大夫享用。可见,最早的粽子,曾用棟叶包裹。这种粽子,估计米粒带苦味,只宜祭祀用。“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吊沉湘(宋·张蕴:《楝花》)”,即言此典故。

许多红学家认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曹寅之孙。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工诗词,晓音律。其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时,在官府内,种了几棵楝树,树大成荫,筑亭其下。后曹寅世袭此官,先任苏州织造。待其调至江宁织造时,其父已逝,然树亭犹在。睹物思人,故将亭命为“楝亭”,又绘《楝亭图》,邀名士题诗作画,追怀先德。他的文集也用此亭之名,如《楝亭诗钞》《楝亭书目》等。让人不解的是,《红楼梦》书中,却没有楝树。而《红楼梦》的作者对各种植物,非常熟悉。有统计,仅是描写大观园的第十七回,就出现62种植物。没写楝树,是作者有意回避,还是另有其由?

楝树,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既是良好造林树种,又可制作器具,也能用于防治农业虫害,楝实则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川楝子的主要功效是:舒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此外,楝实尚“入心及小肠”,“利小便水道”,“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李时珍:《本草纲目》)”应注意,《中国药典》中使用的是川楝子,尚有同科属、不同种的“苦楝子”,药效略有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临床上,笔者对于情绪不适、情志郁结而引起的脘腹疼痛、胁肋疼痛等症,常以“一贯煎”加减调治。这个方剂中,主用川楝子疏肝理气。清代陆以湉说:此方“可统治一切肝病,加减投之,应如桴鼓,获效甚神。(《冷庐杂识》)”信然。

因楝花开在谷雨、立夏之间,得暮春与初夏之气。笔者在调治春夏之交疾病时,喜于方中加入川楝子,行气中尚助人体与季节时序合拍。

楝树,除了实际的功用,也给人予启示。

楝树的生活,上下满是苦味,却不流露在花瓣中;人们观赏楝花时,只见它一脸愉悦的笑容,充满乐观。

楝花虽无海棠妍媚丽质,也不似玫瑰那般冶艳炫目,更无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自有一树繁英,相互簇拥,素装雅韵,柔情绰态;质朴之美,让人难忘。它带着对春天的流连,欢快地融入初夏的绿荫中;亦如饱经沧桑之人,淡定从容,任物来去,不加迎送;由春入夏,顺应时序,蓬勃旺盛,郁郁葱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