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麦的头像

乔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1
分享

难忘的一次培训

五月中旬,我到桂林市委党校参加培训。

桂林市委党校坐落在象山区万福路的一个狭长山谷里,校园内各类建筑依地形而建,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校园环境清幽,建筑布局精妙,设施齐全。院内小溪流水,青松银杏,芳草萋萋,实为求知的好地方。

开班要穿长袖白衬衣,同事小王没带,决定外出购买。小王是西部志愿者,他来自我的家乡,而且和我同一个市,是真正的老乡。兴许是老乡情感,我们相互很亲切,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请假外出,到环球国际酒店附近,我们徒步到小香港商业城,小王在这里选购了两件长袖白衬衣。购物之后经正阳步行街、文化宫、文化大夏,穿过东西巷,来到靖王府。走在这些地方,不禁想起与儿子第一次来桂林的情景。

儿子那年六岁,他通过电视节目喜欢上桂林。暑假,我带他来桂林。我牵着他的小手,他亦步亦趋跟随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朋友安排入住工人文化宫旁边的酒店,酒店位置很好,适合休闲度假。天气炎热,挑食的儿子很少吃东西。工人文化宫大门边上有家素粉,他勉强接受,其次是正阳步行街上的KFC。那几天,他成了这两个店的常客。

在解放大桥,我们遇到一位来自德国的女士,儿子想与她合影,我用蹩脚的英语完成沟通,外宾欣然应允,那是儿子第一次与外宾合影。合影后,儿子看着外宾的眼睛好奇地说,您的眼睛为什么是蓝色的。我翻译后,外宾握着儿子的手哈哈大笑。

一边走,一边听小王讲解桂林,他如数家珍给我介绍这座他求学四年的城市。沿途看到有变化的地方,他会发出惊叹,走到他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他又充满对往事的留恋。

漓江之滨的新地标逍遥楼,在夜灯点缀下,金碧辉煌,甚是气派。在解放大桥上,放眼看去,漓江两岸美不胜收。不远处的象鼻山,在灯光的勾勒下,轮廓分明,栩栩如生。桂林的秀美山水,在霓虹的映衬下若隐若现,我被漓江两岸的景色深深吸引,真想把这美丽的山景水色打包带走。

穿过解放大桥,近距离观看正在建设的桂林大剧院。桂林大剧院外型有点像悉尼歌剧院,造型独特。知我父母曾来过七星公园,善解人意的小王带我去到七星公园。遗憾夜深,公园关闭。景观还是原来的景观,奈何人却早已不是原来的人了。

夜色笼罩下的桂林宁静祥和,让人心生欢喜。短暂的市区行,让我想起与儿子来此旅游的美好,也让小王想起在桂林求学的青春往事,真是一个愉快的夜晚。

七日,天清气朗,培训开班。开班前与班主任张老师作了相互认识。张老师是山东人,个头高挑,清异秀出,性格温和。听说我有战友在潍坊,她与我有着自然的亲近。在后来几天的教学中,我们相处非常愉快。

桂林市委党校对我们的培训高度重视,从校内外邀请资深名师授课,每一堂课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第一堂课是党校彭忆红教授的课。彭教授个头不高,优雅如兰。彭教授是桂林市委党校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她没有照搬照用,人云亦云的常规教学路子。很明显,彭教授是精心准备教案的,枯燥的理论课程穿插应景的视频或者音乐,融汇贯通,相得益彰。

我曾在某高校任过教职,知晓授课人与受众人的临界点不易把握。不同个性的授课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个性,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也往往不同,这种风格会导致不一样的教学成果。彭教授教学宽松和谐,自然简朴,她运用带着问题学,先学后教,引导实践总结规律的教学流程,让我们在探究中领悟,课堂始终生气勃勃。

八日,天气微阴,阵雨。我们前往兴安、全州开展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现场教学。

第一站到光华铺阻击战场旧址。光华铺阻击战又叫界首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光华铺阻击战战场位于兴安县界首镇桂黄公路旁边,是兴安北上界首的咽喉之地。

九十年后,我们来到这里,站在光华铺战役旧址的制高点上。说是制高点,其实就是一座低矮的小山包。环顾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昔日的战场硝烟散尽,青松灌木绿意盎然,脚下纵横交错的战壕依然清晰可见。这里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曾有无数红军将士永远留在这里。

列队、默哀、献花。姜老师对光华铺阻击战役进行讲解。姜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把我们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坟上有一面红军军旗塑像,军旗猎猎,红星闪耀。手摸红军坟,我不禁眼睛湿润。仰头之际,见两只白色的鹭鸟在红军坟上空翱翔,它们振翅徘徊良久,方才向远方飞去。

下午,我们来到红军抢渡湘江界首渡口瞻仰学习。

首先来到红军堂瞻仰。红军堂紧临界首渡口、位于界首古街北端。红军堂面对湘江,分前后两厅,前低后高,中有天井,因为供奉道教尊神天官、地官、水官而得名三官堂,后叫做红军堂。红军堂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几个字。

这是我第二次来红军堂瞻仰。2012年夏,我和朋友自驾,专程来此瞻仰,遗憾那次红军堂没有开门,我们只能在外面观看。在红军堂整齐就座,姜老师带我们深情回忆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党课结束后,我们到红军街,界首渡口革等命旧址,追寻红色记忆,缅怀红军先烈。红军突破湘江暂驻的界首古街,后来被称为红军街。红军街还保持着原有风貌。穿过红军街来到界首渡口,只见一块刻有一个红色五角星和“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渡口”文字的青石屹立在江边。界首渡口江岸两边,山林碧绿,江水潺潺,风光旖旎,民居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早已难寻当年的硝烟痕迹。“那时候,这里可是水流湍急。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在上游建成了几个发电站,现在才变成这样。”党校姜老师说。

当年,为保证渡口安全,红军将士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悲壮惨烈的血战。湘江战役,红军损失四万多人,最终只剩下三万多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曾经有人这样描绘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场景,“血染十里溪,河底遍尸体”。出于缅怀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先烈,当地有“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说法。

一瓣瓣黄菊纷纷扬扬洒落,黄菊浮在江面,在岸边打着旋,稍后随着江水慢慢向南而去。我们神情肃穆,心情无比悲痛。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群白鹭沿着江面从北而来,它们飞得很低,白色的精灵自北向南,沿江而去。

带着沉痛的心情,从界首渡口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现场教学。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全州县才湾镇境内的脚山铺。这里以纪念馆为中心,分为脚山铺战役旧址,湘江战役纪念林和湘江战役纪念馆三个红色景观。

脚山铺阻击战遗址山势北低南高,昔日的战场,如今青山碧岭,满山苍翠。姜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那场艰难的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惨重的阻击战。步行至湘江战役《红军魂》浮雕广场,凭吊革命先烈和瞻仰《红军魂》浮雕,浮雕逼真地展现了红军抢渡湘江的惨烈场景。在浮雕前,我们列队整齐,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绕行瞻仰浮雕,缅怀革命先烈。

纪念林复制了红军伤员救护站、湘桂古道等战争遗址,全面展现当年激烈战斗发生地的原址面貌。纪念林小道两边的石头上有编码,这些有编码的石头边都插着一面红旗。老师介绍说,在每一面红旗的地方都掩埋着一位红军战士。一块石头一位勇士,一面红旗一位烈士。寓意以山为灵、以木为魂、以石为碑,表达对红军英烈的永久纪念,真正体现了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在纪念林,我们深情朗诵由红军后代创作的诗歌《湘江为英雄歌唱》,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缅怀和思念、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礼赞。

……

是谁的脚步发出震天的巨响?

是谁的身影牵动思念的目光?

是谁的壮举让家乡荡气回肠?

是谁的情怀让天地千古颂扬?

是您,是您,长眠在湘江畔的红军先烈。

是您,是您,为共和国奠基的钢铁脊梁。

……

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正中央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左右两边各有五面迎风招展的红旗造型。纪念馆共有三层。进入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立体展现红军突破湘江的情景,红军将士毫不畏惧奋勇向前的英雄形象跃然其上。二楼展现的是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成功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三楼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整个纪念馆就像一部浓缩的长征史诗,让人们可以铭记过往,展望未来。

九日,阴雨。今天我们去桂林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桂花公社,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芦笛三村现场教学。

第一站到桂花公社,桂花公社是AAAA级景区,坐落于秀峰区诗意桃花湾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三十余亩。在桂花公社,最吸引人的当是桂花文化体验馆。这是一座让你有各种惊喜的文化体验馆。一楼大厅的迎宾图共分九层,内藏玄机,用“叠彩”的艺术手法把桂林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都叠加在这一幅画中。这里珍藏着甑皮岩遗址出土的桂花种子,这颗桂花种子经检测距今已有万年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桂花种子,名副其实“天下第一桂”。二楼是沉浸式体验厅,用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的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两万颗手工串制的桂花雨,在展厅里变幻着颜色。桂味展厅讲述了桂花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在这个展厅,我了解到做桂花糕的桂花主要是金桂,也体验到桂花精油的精贵。据说,一万斤桂花只能萃取一斤精油。让我们惊叹的是桂韵展厅由2888瓶桂花干组成的寓意着前程似锦的金光大道,从金光大道穿身而过,那真是让人迷离双眼。

桂花公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势利导,把小小的桂花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标杆产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下午,我们到“芦笛三村”现场教学。“芦笛三村”是指芦笛岩的鲁家村、庙门前村、张家村。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产业模式创新,激活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天下起了细雨,秀丽的青山薄雾环绕,桃花江像一条丝带绕村而过,江面水雾缭绕,如梦如幻。沿着绿道蜿蜒前行,一座青砖碧瓦的桂北民居呈现在眼前,村庄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温润。

“到了桂林,就一定要去鲁家村吃豆腐鱼和豆腐脑。”这几乎成了桂林市民招待外来朋友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鲁家村磨制豆腐的历史长达数百年,直到现在依然采用古法现磨、人工操作、卤水点沾,因此鲁家村的豆腐鲜嫩好吃、豆香浓郁,在桂林久享盛名。

与鲁家村不同,庙门前村主打书画文化。漓江画派著名画家阳太阳出生在该村,为纪念他,弘扬漓江书画文化,该村建起了阳太阳广场、阳太阳雕像、阳太阳故居和画家部落。而张家村则以傩舞为主,傩舞有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村里的文艺队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展示傩舞魅力。

“文化与旅游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把文化做起来了,旅游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党校彭忆红教授说。通过文化搭台及外来游客的口碑,“芦笛三村”的声名不胫而走,蜚声中外。“芦笛三村”恰似在桃花湾里镶嵌了一颗宝石,吸引了国内外的八方来客,成为桂林乡村旅游的热点。

十日,阳光明媚,全天理论课。

十一日上午,阵雨,天气微凉。按照分组,我们外出调研。我们这组去广西师范大学靖王府校区调研,靖王府既是旅游景点也是师大校区。

靖江王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北京的故宫还早34年,享有“北有北京故宫,南有桂林王城”之美誉。府内视野开阔,绿草如茵,尽显皇家风范。从大门进去,是一条古朴的通道,道由青石铺成,成弧形状。通道两旁灌木相拥,显得十分奢华。进入宫殿的台阶分左右两道,中间刻有“云阶玉陛”图案,上面有螺旋型的图案和祥云朵朵。

走出王府,看见一座石碑,上刻“中山不死”。此碑画风悲壮、坚韧。石碑旁边就是著名的独秀峰,它突兀矗立起来,独山成景。让我吃惊的是,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享誉世界的名句就镌刻在独秀峰山脚那块崖壁之上,而它的下句并不是“阳朔山水甲桂林”。

独秀峰峰壁上摩崖石刻星罗棋布,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纷纷在独秀峰上题字留言。海州黄国材题写的巨幅榜书“南天一柱”气势磅礴。站在独秀峰下,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这里缓缓跳动。

跟随导游进入独秀峰腹部,洞内曲径通幽,清凉舒适,滴滴水珠从洞壁上滑落。来到一个被封锁的溶洞口,导游说这是著名的龙洞,这条龙洞在地底蜿蜒盘旋,形似一条真龙,洞口直达漓江岸边。

进入岩洞深处,五个福字组成的“五福”摩崖石刻映入眼帘,这个五个福字,写法各不相同,据说其中一个福字是刘伯温所写。洞内有六十甲子护神像石刻,更有世界文化奇观“太岁”摩崖石刻。走出溶洞,经过月牙池,池中碧水荡漾,峰立水中,水环峰流。在月牙池边上有一个贡院,清顺治十四年,王府被设为广西贡院。贡院里面游客如织,人声鼎沸,昔日读书人的福地,现在成为即兴表演的场地。

走进靖王府,也就是走进师大校区,校区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涵盖了桂林三大历史文化体系,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说,走进校区也就走进了桂林历史文化之门。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避雨许久,雨势不见减弱,而回校时间迫在眉睫。我们意犹未尽回到党校,收整返程。

此次桂林市委党校培训,收获颇丰,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视野上都得到了提升。短暂而充实的培训,让我们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既提高了能力,又增强了本领。既加深了了解,又增进了友谊。这是一次有意义,让人难忘的培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