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淑玲的头像

张淑玲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4/23
分享

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读《画都》,我是有私心的。读《画都》,我历经了一个轮回。

陈词在“寻找”,我也在寻找。我一直想找到读《画都》的切入点,直到合上书,这样的寻找仍未结束。

从来没有读一本书,让我如此费劲心血。这样说,并非夸张。我始终在老马与《画都》之间徘徊,到底该读老马而及《画都》,还是该读《画都》而及老马,还是该老马、《画都》穿插阅读,这样的纠结贯穿了一个冬春,也充分揭示了我之前的心理状态。

落笔在这样的心理状态,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夏小雨。那个没有抓住梦想,又被现实抛弃,一生都活在爱情梦魇中的女人。一个性别觉醒,有了初步反叛精神,无法向旧势力妥协,却又势单力孤反叛失败,并为之付出惨痛代价的女性。

在校期间,夏小雨一直在接不接受陈词的纠结中痛苦煎熬,这样的纠结实质上是新旧势力的交锋。直至陈词的出现,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和力量,促使她走出了跨时代的一步。然而,这样的反叛是惨烈的,她用了自己的一生女儿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来买单。但她是伟大的,她代表了所有女性,向现实,向旧社会发起了挑战。

但她的觉醒还不够彻底,依然受封建思想的束缚。骨子里,她依然没有完成自我的成长,依然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活于世。她的挑战,依托于男性“陈词到贵州找她”来实现。她的余生,依赖在精神上紧紧地抓住陈词不放来度过,这同样是一种精神上的依附。

写到这里,又有一个名字跃到了眼前。那就是郭鹤鸣的母亲张月容,不同时代的两个女性,却有着极其相似的性格命运。但从两人及其子女不同的结局,也可看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作为第一代反叛女性的后代,郭鹤鸣老师一生跌宕起伏,离群索居,孤苦离世。而作为新时代反叛女性的后代,沈思却爱情事业双丰收。不得不说,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而我们,恰恰幸运的生在好时代。

这一切,不得不让我们思索,到底是我们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我们。

作品等同于作者的孩子,读作品等于读作者,读作者等于读作品。正是这样的杂念作怪,使我在拿到书之前,就陷入了这样的纠结。一直纠结了好几个月,又看到了铺天盖地的书评,我才忍不住向老马索要了这本《画都》。

书拿到手以后,我以为自己会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读完,然后跑去跟作者探讨,甚至连我们探讨的画面都在脑海中上演了好多遍。以作者的人品,以书的影响力,我相信,我们应该会在思想上碰撞出灿烂的火花。然而我个人的困惑,我个人对命运的思索,我个人对人性的思索,他人对老马和《画都》的评价,无一不时常搅乱着我的心。无奈,我决定“让子弹飞一会儿”,让《画都》“睡”一会儿。

这样的沉睡,就像把一坛好酒埋到了地下。经过时间的发酵,愈发醇香诱人。一场婚变,将沉浸幸福中的陈词打懵。像一个沉睡了很久的人刚刚睁开双眼,变化太快的时代,让陈词感觉恍若隔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走来的陈词,似乎并没有走出象牙塔,仍然怀揣着诗意和理想。

正当陈词沉浸在安逸舒适的婚姻生活里时,贪慕虚荣禁不住诱惑的柳叶儿出轨初恋情人,一个用钱撑起勇气的土豪。家庭的分崩离析,像一记重锤敲醒了陈词的梦想,他突然发现了所谓的现实很骨感。

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差距,让他陷入迷茫。他像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找不到灵魂的归宿。他想寻找,他想寻找梦在何方,他想寻找梦的来处,他想寻找梦的出口,他想寻找,心灵,安放的地方,他想寻找,灵魂的归宿。

一路走来,他遇到了王烨,一个生活无忧精神匮乏迷失了自我的女人。他遇到了许丹晨,一个闯入男人世界凌驾于男人之上的反叛过激抛弃了女性身份的女人。终于,他遇到了燕翩,一个像极了初恋情人夏小雨的他理想中爱人的形象。却因为不明真假的小三身份,让他渴望靠近却不敢打开心扉。对小三身份的疑心,何尝不是柳叶儿给陈词留下的心理阴影?又何尝不是告诉陈词,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最终,他明白了,没有完美的爱人,只有相爱的真心。从而,结束了他的灵魂之旅。

于男人而言,事业和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事业是男人的脊梁,朋友是男人的天地。陪伴陈词一路走来的,正是给了他事业的同窗好友李墨。与其说,“潍县丈母娘”太厉害,不如说李墨正代表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懦弱无能的已婚男人。他们娶了俗妇,却渴望着浪漫的爱情。敢想甚至很多人敢做,却没有勇气逃离家庭。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他们保护了家庭,而是家庭的虚壳成为了他们最后一块遮羞布。

韩腊梅,一个没有长大的巨婴,出现在了《画都》。加之作者在塑造王烨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对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心理学课程以及“大师现象”的描写,都看得出,老马在心理学方面也做了不少功课。韩腊梅与李墨的师生恋,表现了她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这里涉及了“原生家庭”的心理学概念。韩腊梅生活在一个父亲缺席母亲强迫焦虑过度控制的“中国式单亲”家庭,岳父代表了当下缺失的父爱,她的兄弟代位了父亲的角色,但不能满足完美父亲形象的人设,因而,还在上学的韩腊梅才被成熟稳重有才华的李墨所吸引。

嫁给李墨的韩腊梅,并没有成长为一个女主人,而是退行到孩子的角色。代替她履行“妻子”职责的,是她的母亲。他们畸形的婚姻关系实质上是这样的:李墨是丈夫,岳母是妻子,韩腊梅是孩子。

这一畸形家庭关系的形成,正是他们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畸形的婚姻关系,必然导致悲剧的产生:李墨躲避家庭,追随许丹晨,被许丹晨利用,许丹晨出事后精神失常。

现实中,太多这样序位出错的家庭,往往孩子会成为其牺牲品,在心理咨询中,这种现象经常遇到。作者还是仁慈的,没有让这个家庭的悲剧代际传承下去,而是由李墨的精神失常,促使韩腊梅成长,而斩断了代际传承,放过了孩子。

有人说,《画都》里有老马的影子。我想,很多人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正是这样的看到,使我在读的过程中,思维特别活跃,几乎是边读边思索。加之生活中的人和事,使我只读了上半部,就写下了《那些命运的思索,灵魂的扣问》。

当我读到一个一个人物的落幕:张月容自杀,王烨被骗财骗色后失踪,许丹晨被杀,柳叶儿回到娘家,钱志勇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土豪到一无所有,吴见素走出山野落入尘世到艺术回归,李墨扔下画笔涉足商圈后精神失常到恢复健康回归艺术,陈词从诗人到编辑到书画商到研究潍坊书画史并完成梳理的写作回归……我的思索仍未停止,“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出现在我的脑海。

人生若是一场修行,不过是从来处来,到去处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合上书,我的胸膛鼓胀。我依然迫不及待想与作者探讨,然而,我又看到那副所谓探讨的画面,或许无需语言,也不过是沉默。

作品的容量相当大,不仅涉及了潍坊百年“画都”的书画史,还涉及了当今社会的很多热点,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人心浮躁,和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之下的命运沉浮,灵魂救赎。其实,一切的一切,作者都已经呈现在了作品之中。

最初,我听说《画都》以潍坊的书画历史为背景,我很想读一读,借以科普我匮乏的书画知识。而后,我听到朋友们对老马的褒扬,我想了解老马,借以增强我对男人的信心。再然后,铺天盖地的书评,让我慌了神。我该通过作品了解老马,还是该了解了老马再去欣赏一部作品?

我对老马说,我闻到了《废都》的味道,不知道《画都》是什么味的。

读到半途,我对老马说,味道有点淡,应该加点盐。

经过发酵,《画都》散发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混合着老马的书生味儿,形成了其独特的画都味。希望这味道,有一天能与贾先生的废都味平分秋色。

我把开头发给老马看,老马说,你这读法是不对的,作品是作品,作者是作者,不能混为一谈。

我看不尽然,书人合一的境界,正是书中有人人中有书啊。

最终,我也没能与老马探讨作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