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玮的头像

刘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6
分享

淮北大地古琴长响

淮北大地古琴长响

(一)

在辽阔的淮北大地上古琴音乐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高山流水遇知音”,很多人都知道知音的典故。相传,故事就发生在淮北的梧桐村。春秋时楚国的俞伯牙在梧桐村过着超然闲适的生活,平时喜爱弹奏古琴。一位叫钟子期的樵夫听懂他的琴声,赞曰: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二人结为知音挚友。后来俞伯牙得知钟子期离世,悲痛欲绝,在钟子期墓前摔碎了古琴,从此不再弹琴,天下再无知音。

千百年来古琴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音乐形式。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琴的音域是四个八度又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的声音非常独特,"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含义有两层,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要安静的心境。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吟猱绰注,缥缈多变,达天地宇宙之境。

古琴内含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声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体验内心的祥和;琴音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琴乐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进入一种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艺术境界。

古琴既是个体进行修身养性的器具,更是其中渗透着一种发自远古的“乐教精神”的法器。"和雅"、"清淡","弦外之音、韵外之旨、味外之致"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琴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融入进了中华主流文化,彰显观风教,正人伦,调心志,谐伦理,平阴阳,共天地,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的精神内核,体现着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手段和标准。

(二)

在淮北大地著名的琴家主要有桓谭,嵇康,桓伊,戴奎等。

桓谭(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人,西汉末到东汉初哲学家、经学家、琴家。著有《新论·琴道篇》,强调琴可以通万物,禁邪心;还提出“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的美学思想;并对琴曲《尧畅》、《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伯夷操》进行了介绍,对琴学理论的贡献很大。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 人,魏晋时期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以善弹奏《广陵散》而著称。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晋书》记载:“嵇康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忽客至,自称古人,与谈音律,辞致清辨,索琴而弹曰:此《广陵散》也。声调绝伦,遂授于康。”而《太平广记》里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 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他的《挽歌》与袁山松的《行路难》﹑羊昙的《唱乐》并称“三绝”。

而说到他的梅花三弄,明代朱权《神奇秘谱》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梅花三弄》淋漓尽致地传达了梅花凌霜傲雪的气质与高洁不屈的节操,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的梅花正犹如桓伊不媚不谄的品性。

《世说新语·任诞》中还说到他的一个故事: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是:

王子猷(王羲之之子,名徽之)出国都(建康),曾经听说桓子野(桓伊)善吹笛,可不相识。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客人有认识子野的说:这人是桓子野。王便叫人请子野相见,并说:听说你善吹笛,试着为我奏一个。桓子野当时已经显贵了,素闻王子猷的名声,就立即下车,做在胡床上演奏了三个曲调。演奏完就上车走了。客主没说一句话。

宰相谢安见桓伊沉迷音乐到了如此地步,惊叹道:“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戴逵(326-396年),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著称于世,也擅长鼓琴。《晋书》记载:“(戴逵)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大概的意思是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徽之雪夜造访戴逵,到门未入,留下了“兴起而来,兴尽而归”的美谈。这个故事体现了当时士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

(三)

古琴音乐,喜而不骄,哀而不伤,体现了琴家修身悟道的德行,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体现着王维高雅绝俗的生活姿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平平淡淡,实则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寄寓着对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面对“古调”,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趣来欣赏呢?言语中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抒发了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的高尚的品德。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七弦是最好的朋友,两耳是最好的知音,与自然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享受着宁静淡雅,悠然平和。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卢仝《风中琴》充分感知着古琴音乐带给人的意境美。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一个弹琴的道理:一首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情感,个体的差异,使得演奏出来的乐曲大不相同。

弹琴者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融会贯通,以达到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虚静高雅境界,寄寓着不同时代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高 山 流 水

夕阳西照满红霞,漫步羊肠思绪遐。

横卧瑶琴弹古韵,斜背影像摄今华。

画眉添谷几分静,双鹤听泉数度佳。

心海一泓澄澈月,高山流水贯天涯。

让古琴在淮北大地上永远流传,让古琴在新时代里弹奏出更美好的乐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