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居住的南方县城距女儿工作生活的北方城市有近三千多公里。从女儿离开我们到北京上大学并留在那里工作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了,现在只有每年的春节我们才能聚在一起,而且时间也不过是十天左右。因此,平日里,想念女儿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常态。
疫情三年,又让这种挂念更加迫切。这段时间,我竟然常常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一些事来。
女儿出生在冬季,十一月七日上午七点二十分,出生时体重是2.9公斤,不算重。现在出生的孩子动不动就是三公斤以上。想了想,估计是那个年代生活没有现在好的缘故吧。但女儿虽不胖但体质还不错,很少生病,这让我们父母省了不少事,看着那些胖孩子老生病,我便暗自窃喜,心想,别看我的孩子瘦一点,可比你们的经事多了,胖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老生病。一天,我找出我的出生证,一看我出生时只有2.1公斤,女儿还比我多八公两呢,一代更比一代强,可以了,我心里便高兴起来了。
女儿从小就口齿伶俐,爱讲话。别的孩子一般要一岁多才会讲话,可我的女儿十一个月就开口叫我爸爸,这让我兴奋异常,心想,女儿长大后一定是个能说会道的人。
我们的企业是国有省属企业,企业办社会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企业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幼儿园,职工生了孩子,产假一满若无老人带就可以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幼儿园专门有几个年纪大的阿姨带这些最小的孩子。孩子送进去她们就一人抱一个,比自家人还尽心。几十年过去每当我遇到这些领抱过女儿的阿姨,我都心存感激,她们也会告诉我:"胡倩是幼儿园里最乖的孩子,我们都最喜欢领她呢。"并关切地问我女儿的情况,我说后她们就说:"这孩子成器着呢。"后来我当任了企业的团委书记和工会副主席,对这些阿姨都比较关心,尽可能为她们办好事,解决困难,这其中既有工作的职责,更有一份对她们当年精心照顾女儿的感激。
从幼儿园结束到上小学,幼儿园仅与学校柤距不过200米,出了幼儿园就进了小学,太方便了。她妈妈就是职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上班领着去,下班领回家,既安全又稳妥。那时我们家就住在学校上面的两层楼房子,站在楼上就能看到学校里的一切,预备铃声响了再跑下去都来得及。虽然我们的企业2004年破产了,可每每想到企业的好,心里都透着一股股暖意。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职工就如同家里的子女,我们为家的发展努力工作,而家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所有在国企工作过的人都会怀念在这个大家庭里工作生活的美好时光,那是一段永远铭记在心底的温暖和幸福,抺不去,忘不了,女儿的小时候正是在这段日子里度过的,应该说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上小学的女儿很优秀,她不但学习好,而且兴趣爱好广泛。爱朗诵,爱画画,会舞蹈,爱运动,小学的六年中,每逢学校开学或遇重要活动,少先队领诵词的女生一定是女儿。上苍眷顾我,给了我这么优秀的女儿,心里想这是不是我的一种福气,难怪我姓胡。女儿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厂里的职工子弟学校读的,而且一直当班长,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她。每次开家长会班主任都点名让我发言,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孩子的经验,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当然,女儿优秀,作为父亲,我心里还是挺美的。尤其是女儿中考时考了全县第四名的好成绩被州一中高中部录取时,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小时候的女儿学习上基本上不用我们操心,作业也是一回家就自觉做完才出去玩,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去问当老师的妈妈,我就不用操心了。空闲下来,她就是让我给她讲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我问她,她就说:"野猪和小羊的故事。"我思索一下后就编出一个故事来,说完故事又讲一讲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这自然得益于我喜欢文学和写作的缘故,有个题目就虚构出一个故事也不难。讲的故事多了,女儿慢慢也摸索出了我编故事的套路,有一天我刚讲完一个故事后,她就对我说:"爸,你也出个题目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我很高兴,女儿也能编故事了。我就说:"小金鱼找妈妈的故事。"女儿稍微想了一会,就真地编出了一个小金鱼如何克服困难找到了妈妈的故事。听完她讲的故事后,我又让她说说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她想了想,然后说:"爸,是不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才能找到妈妈。" 我说:"对啊,我们讲故事就是要让听故事的人从故事里明白一些道理,这样才是好的故事。"从那以后,我们就各出一个题目让对方讲一个故事,女儿后来的作文写得比较好,估计跟小时候我们互讲故事有些关系。在北京工作几年后,她又考入香港大学读了研究生,现在她在北京的公司里是股东和市场总监,所有新品(服装类)的发布文案都出自她的手,我这个当爸的己经自叹不如了。
女儿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寒暑假回我的老家。我的老家在有着美丽的4A级风景区狮子山的武定县。我的母亲和三个妹妹都在老家。妹妹们生的都是女儿,大妹的叫丹丹,三妹的叫向宝,四妹的叫小敏。回了老家就能和妹妹们一起玩了,还可以当她们的头呢。另外,武定老街上有不少好吃的东西,妹妹们会带着她去顺街买着吃,尤其是歪脖子家卖的酸萝卜,是她们的最爱。武定有个潘池塘,每天都有人围着池塘边上唱调子,从池塘往下有一个巷子,巷子里有一个卖米浆粑粑的摊子,回老家的女儿每天从奶奶家起床后,从奶奶那里拿着一个鸡蛋,去那摊子上递给烙粑粑的人,几分钟以后,一个又香又甜的鸡蛋粑粑就到手了,一路走一路吃着去找妹妹们。一个寒暑假到了,女儿都还没玩够呢。回老家,女儿还有个收获,就是把回老家遇到的人和事写到作文里,记得她写的作文《我的表妹丹丹》和《胸襟》还登在了州上的《金沙江文艺》呢。我在想,女儿为什么那么爱回老家,可能还与她是在老家出生有关系,好像有人说过,一个人出生在那里,他的根就在那里,我和女儿都出生在老家的同一个医院,而且接生的还是同一个医生:李成祖医生。这样一来,女儿对老家的眷恋就可以理解了。
女儿小的时候,我们曾搬过几次家。刚结婚时,妻子还在地方学校任教,我就算企业的单职工,便分了四层单身楼三楼右侧的一间房,约三十平米。女儿出生到一岁半就住在这里。然后妻子调入厂子弟学校,我们是双职工了,按规定重新分配到厂区内的鸳鸯楼住,楼上是卧室,楼下厨房,两间房加起来有六十平方米。这里有二十几排小平房,住着全厂大部分成了家的职工,孩子可多了,女儿在这里度过了两岁到五岁的时光。这里离生产车间很近,我们是化工厂,一年中除大检修一个月,其它时间都是机器轰鸣,热气腾腾,工厂在生产,才能出产品,工人才能发工资,有福利。妻子从地方学校才调来时,听不惯这机器的轰鸣声,老当心响着响着那里会爆炸,可女儿从小生长在这里,自然而然地就习惯了这热火朝天的轰鸣声,丝毫不害怕,该吃吃、该玩玩、该睡睡,快乐地成长着。后来又搬了两次家,越搬越宽,最后搬到了新建的楼房,近八十平米,三室一厅,有厨房卫生间,在这里女儿读完初中、高中,离开家去了北京上大学。
女儿小时候的那段日子,是我们的企业最辉煌的时光,企业效益比较好,职工也比较富裕,上街买东西都买最好的。企业有食堂、电影院、健身房、歌舞厅,县上放什么电影我们就放什么电影,只是晚半个小时,跑片。每周企业都要办两场舞会,地方上的小伙子姑娘们都会来参加,心里挺羡慕企业的人。厂里有一辆豪华大巴,是企业的通行车,每周两趟往返昆明,企业职工票价二元,所以,企业职工穿的、用的都比较时尚,职工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企业为了工作方便,为所有的中层干部家里都装了电话,副科的是一台厂内电话,正科以上的两台,一台厂內电话,一台市内电话,我那时是厂团委书记、厂工会副主席,厂滇化歌舞厅经理,家里就装了两台电话,女儿可高兴了,常见她给同学打电话。周六、周日,女儿也常邀她的同学们去滇化歌舞厅玩,她爸是经理,吃的东西我付个成本就可以了。妹妹们来我们家,女儿也带她们去玩,说:"不怕,你们的大舅是经理呢,不用出钱。"唱完歌又让我请她们去厂区外的小街上吃烧烤,那时企业效益好,全县最好的烧烤摊都在我们这条小街上。有时我常想,企业后来虽然破产了,可在女儿小的时候,正赶上企业兴旺的时期,这对女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心里便生出对自己企业的一种深深的眷恋。
女儿小的时候动手能力很强,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好。稍大一点,就自己穿衣洗脸,小手巾、祙子都能自己洗。她七、八岁时,我脱产去省上读书两年,她和她妈在家里,每天放学回家就赶快做作业,然后就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抹桌子、拣菜都能干,抽空还给我写信呢。后来再大一点,她就能自己做饭吃,挺能干的。
可以说,小时候的女儿是幸福的,在国有企业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幸福,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幸运,这对她后来读书、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益处,她在她后来写的文章中也表达了这种感受。
女儿长大了,也成长了,作为父亲,我感到骄傲,她能自强自立,北飘在首都这样的城市也能生存发展,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我衷心地祝愿女儿在未来的日子里荘壮成长,一生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