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阮义堂的头像

阮义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0
分享

谁言寸草心

我和定居在北京的老乡阮朝芳同志的相识,缘于市里知名作家倪霞女士推荐我写的一篇散文《泛起通羊河畔那片绿》。那时正是北京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虽然我们从未谋面,年纪也相差十几岁,但是却有说不完的言语。网上我们聊通山的风俗民情,聊我县专业人才的引进储备,聊通羊河滨河休闲景观长廊的建设,聊凤池山、大幕山生态修复治理。而讲得更多的是老家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村庄组织的健全发展,一些空巢老人的赡养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等敏感话题。微信上的零星片语无不流露出朝芳大哥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和浓浓的桑梓乡情。

八十年代初,他从通山一中考取湖北省一所“双一流”高校,四年后他怀着满腹经纶回到母校一中教书。讲到在一中的经历,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了两件印象颇为深刻的故事。

在一中读书的岁月是他难以忘怀的时光,尤其是高一放暑假第一天回家途中发生的事情,恍如昨日历历在目。那日天气刚放晴,他得知连续半个多月的暴雨把通往乡镇唯一的道路冲毁,连忙组织家在邻近的同学结伴绕路从大畈回家。到大畈时,他们发现只能渡河去对岸,20多个同学只有他和班长两人会游泳,几个女生还特别怕水,每人都背着沉重的行囊,着实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起初他和班长作为摆渡者顺利地把同学送到对岸,可是在来回搬运行礼的过程中,班长小腿突然剧烈抽搐差点丧生。好在班长为人机智身体过硬,他搀扶着班长艰难游到中间孤岛上才侥幸脱险,现在想起来他都能感觉后背发凉,还特别的后怕。

在一中教书的生涯是他最为自豪的时光,那时天之骄子的他刚走出大学的校门,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一心扑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上,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告奋勇争当班主任。白天上课维护班级教学的正常秩序和纪律,他一样也没落下;晚上制订工作计划和别出心裁编写教案,他一样也没放松。虽然他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所带班级考试出来的成绩各科平均分在年级排名都是高居榜首,学生总分排名也是囊括前三,自己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被教委评为“学科带头人”。然而这些都不是拿来笑谈的资本,让他欣慰的是,从进校教书起他一直资助的一个贫困学生刻苦学习,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考上武汉大学,现在成为中建三局专家型领导。

一中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美好,从教的日子只有短暂的那么四个年头。作为报恩回乡支持教育的稀缺人才,他被县里委派到新组建的外贸局负责外商业务洽谈工作。

从三尺讲台到机关单位,从单纯的教学到繁忙复杂的社会事务,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恶补商务外贸知识,虚心学习与人交际谈判的技巧。他不畏困难志坚行苦,几乎每天在工厂企业调研,辗转在广州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及时掌握商务流通情况。正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他很快在外贸局崭露头角,成为单位的行家里手。

在外贸局工作是他人生最为彷徨迷惘的时光,那时的他正值而立之年,心中渴望回报家乡的斗志最为高昂。看到家乡一些厂矿企业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经济十分萧条,他格外着急。虽然他们作出特别的努力,也只是维持一小部份工厂企业的正常营生。

此时,他面对家乡的落后心有不甘,萌发了走出去到外取经发展的想法。虽然这个举动受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对,但是他抱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坚定信仰,毅然辞职下海。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历尽苦难几经波折他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举家落户北京。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是他牵挂家乡最为浓烈的时光,他无时不刻苦地关注家乡的建设,想尽办法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得知杭瑞高速经过家乡的消息,他很快找到了设计方案,与北京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取得联系,探讨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及县域社会经济圈的构建,科学编制规划设计论证报告,积极取得了国家部委的支持。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杭瑞高速在大畈与黄沙的接壤位置——隐水增设一个出口,这样才真正实现了通山交通大格局网络的组建。与后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构建城镇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为通山区域经济长劲发展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千山万水阻隔不断思乡的情怀。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想起家乡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经济拮据辍学外出打工。好象总会有一双双的乞求眼神在脑海反复回放,他总是黯然神伤忐忑不安。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他,他也经常在一些慈善机构行走,为家乡寻求教育赞助,一部分失学孩子也重新走进了教室,可是离他心中的梦想还有许些遗憾。

九月二号,我应邀到老家做客。中午时分我们才在现实的生活相见,一见面我们就嘘寒问暖聊得十分高兴。从交谈中,我知道他为过春节未了的心愿而回来。

他本想利用春节到家里乡亲走动的机会,向各位乡亲拜年,这是他离开家乡几十年来从没有间断的习惯,另外还想与家里人商量几件事情。可冠状肺炎疫情的暴发,他不得提早返回北京,想法也因此搁浅了。

看到家中父老乡亲围他身旁谈笑风生,我为他感到欣慰。他告诉乡里乡亲:通过他父母居住的老房子改造,建立一个小型福利院,把村湾70岁以上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安排一起生活,要在家的年轻人轮流照看,做到要让在外打工的中青年人工作能安心,在家的老人和小孩生活能舒心。

更为大胆的是,他居然说服了叔伯兄弟利用被破坏没有耕作荒地建设陵园,改变原来的安葬模式,确保耕地不能再遭受侵占和毁坏。

再三叮嘱村委:凡是大事多与党员群众代表商量,多给他们点关心,多讲一些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家风故事,把村湾建设漂亮,让村里人过上温馨幸福的生活。

一言一语总关情,说起家乡事,他滔滔不绝仿佛怎么也讲不完。“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思念家乡之情仿佛怎么也剪不断。昨晚,我们又聊起家乡的趣事,他显得格外的开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