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结平的头像

虞结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7
分享

黄梅悠悠故乡情

黄梅悠悠故乡情

一一我与黄梅戏的故事

黄梅戏,这颗璀璨于中华戏曲艺术长河中的明珠,不仅位列我国传统戏曲的第三大剧种,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田,成为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记忆。我出生于黄梅戏之乡一一安徽安庆,这片"青山入画廊,绿水绕村旁"的美丽土地,不仅孕育了黄梅戏的辉煌,也滋养了我对这份艺术的热爱和敬仰。

提及黄梅戏,不得不提的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她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黄梅戏的天空。严凤英主演的电影《天仙配》和《女驸马》,不仅将黄梅戏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将其推向了艺术的高峰,让黄梅戏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经典。正是严凤英的这些经典之作,让我从小便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每当黄梅戏那熟悉优美的旋律响起,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与故乡的乡亲们一起沉浸在黄梅戏的世界里,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喜悦与感动。黄梅戏如同一缕不绝的轻烟,袅袅升起在我的心间,编织成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乡情愫。

我的黄梅戏启蒙老师是我的堂姐虞根妹。她比我大六岁,长得非常漂亮,中等身姿中蕴含着不凡的气韵,丰满而不失雅致。满月般的脸庞上、镶嵌着两汪深邃如夜空、明亮似星辰的乌眸。秀发如乌云,轻挽成两条粗黑的长辫,随风飘曳,尽显灵动之美。在我们乡村,她无疑是那朵最耀眼的花朵,无需华服,自带风华。

堂姐虽然只读过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聪明,满腹都是戏文珠玑。她能将一部部黄梅戏,从细腻温婉的唱词到生动传神的道白,都能信口拈来。表演时更是唱念俱佳,维妙维肖。那时我才七岁,刚读小学一年级,对堂姐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成了她的小跟班。堂姐也非常喜欢我这个小堂弟,有空就把我带在身边,经常教我唱黄梅戏。有时我放学后就跟堂姐去打猪草。堂姐就边打猪草边教我唱黄梅戏《打猪草》,走到稻田边,她就教我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走到池塘边,她就教我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优美动听的黄梅戏唱腔,与田野的微风和潺潺流水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诗画。这种现实版的《打猪草》,让我仿佛置身于戏中,学起来自然就非常快了。

每到春节,我们农村虽然没有现在城市里这种繁花似锦的灯会,但也有舞狮子,舞龙灯的习惯。这时候,堂姐就教我唱黄梅戏《夫妻观灯》,使我在学唱的过程中,觉得别有一番滋味,感到非常快乐有趣。

几年后,堂姐从美丽的少女变成漂亮的大姑娘了。在农村,十八九岁的姑娘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时,我们村的那些年轻小伙子们,都把我堂姐做为追求的对象,整天象蜜蜂和蝴蝶一样围着我堂姐转。但那时农村青年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他们不敢直接向我堂姐表白,便让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堂弟充当《西廂记》里的小红娘,在中间为他们给我堂姐传话。但堂姐都让我一一谢绝了,因为堂姐在其它村庄相中了意中人。堂姐出嫁那天,还把我做为娘家弟弟带在身边陪她出嫁。堂姐的婆家为了迎娶这位聪明美丽的新娘,还请当地的黄梅戏班子唱了两台大戏,使婚礼办得非常隆重。

当年在我们家乡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偶尔有场坝坝电影以外,乡亲们的娱乐生活就是观看本地草台班子演唱黄梅戏。有的村庄自发组建了业余黄梅戏剧团。白天开展生产劳动,晚上进行黄梅戏表演。每当一个村庄的黄梅班子演出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要赶去观看。经常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劳动之余的夜晚,村庄里经常有零散的黄梅戏演唱。只要有一个人拉二胡,其它几个爱好黄梅戏的人就轮番演唱。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名叫金结印的年轻人,不仅相貌堂堂,气宇轩昂,而且才华横溢,二胡技艺超群。每当夜幕降临,他那悠扬而深情的琴声便如潺潺流水,穿村过巷,引得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聚拢而来。大家有说有笑,随着那琴弦的跳跃,一曲曲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便在夜空中回荡。

我与金结印是邻居,他比我大八岁,我亲切地喊他结印哥。每次他拉二胡时,我都是第一个听众。结印哥都要让我配合他先唱一段黄梅戏。虽然我嗓音天生有点嘶哑,唱起来少了些许婉转动听。但在村里的小伙伴们中间,我却是那最懂黄梅戏之人,并且能巧妙地运用假嗓子,男女声切换自如。加上有堂姐虞根妹的悉心指导。我的演唱也还算得上是有板有眼,颇有几分韵味,赢得了乡亲们的喜爱和称赞。

故乡那些遥远而快乐的夜晚,如今始终是我心中温柔而甜美的记忆。黄梅戏优美的旋律,如同一条絲线,将我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编织出了一幅幅温馨而动人的故乡画卷。

我正式表演黄梅戏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杨林公社前进大队只有一个一年级到四年级的综合班。全班二十多名同学只有一名老师。我们的老师余杳松年轻英俊、中等身材、五官端正,国字型的脸上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性情温和、和蔼可亲,并且知识渊博。一人要教一至四年级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还要教音乐。为了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他便组织我们学唱黄梅戏。还挑选我和女同学虞腊娥表演黄梅戏《打猪草》和现代黄梅戏《兄妹送肥》。

女同学虞腊娥是我们学校仅有的两名女同学之一,她是一个非常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婀娜的身材,美丽动人,棱角分明的脸上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她性格温和,对同学很友善,尽管只比我年长一岁,但却象大姐姐一样,对我很关照。在那个物资尚不充裕的年代,她的家境稍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都要带来给我尝尝,我们同年级的其他几位同学也能得到分享。那份纯真的友谊,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我年龄较小,有点调皮。在演唱黄梅戏《兄妹送肥》时我饰演哥哥,她则是妹妹。剧中有段唱词是:"叫哥哥你来看那边山,山坡路陡弯又弯。一群青年把粪担,他们干活如猛虎"。当演出结束后,我便俏皮地对虞腊娥说,这下你该改口喊我哥哥了吧,惹得她脸颊绯红,娇羞难言。在黄梅戏《打猪草》的尾声,有那么一句道白是:"小毛喂,我妈妈不在家,你到我家吃鸡蛋泡米去哟"。有次演唱结束后我对她说,你每次都叫我到你家去吃鸡蛋泡米,但到现在我可什么也没吃成啊。她莞尔地微笑着说,我明天给你补上就是了。第二天上学时,她果然给我们带来了我们农村在过年时才能吃得上的芝麻糖。还特意悄悄递给我两块冰糖,当时在农村,冰糖还是珍贵稀少的。

我们就读的大队小学所在地是一个名为虞家大屋的村庄,有一百多户人家。虞腊娥家就是这个村的。每次我们演出黄梅戏,虞家大屋的乡亲们便全村出动,男女老少都要来观看。当时也没有什么戏台,就是乡亲们围成一圈,我们在圈内表演。乐器就是我们余杳松老师的一把二胡。余老师多才多艺,二胡演奏技艺非常好。每当余老师那悠扬悦耳的二胡声响起,我们的黄梅戏表演就拉开了序幕。尽管我们的表演尚显稚嫩,但善良的乡亲们却总是给予我们热情的鼓励和支持。纷纷夸赞:"这两个孩子真聪明"。

喜闻乐见的黄梅戏演唱,不仅丰富了乡亲们的文化生活,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在 我读小学六年级时,由于停课闹革命的影响,我不得不中断学业在家参加生产劳动。那时,我们前进大队成立了一个业余黄梅戏班,主要演出由京剧样板戏改编的黄梅戏《红灯记》和《沙家浜》。虞腊娥那时已经十六岁了,出落得亭亭玉立,因此被选中在剧中主演阿庆嫂。而我则被安排饰演沙奶奶的儿子沙七龙。

为了提高演出品质,大队还特别邀请了望江县黄梅戏剧团一男一女两位专业老师来担任导演。我们经过数月的辛勤排练,眼看就要正式登台演出了。然而,在一次彩排中,却发生了意外。我饰演的沙七龙与小学同学虞结中饰演的鬼子兵在排练武打动作时,不慎从舞台上跌落。虞结中个子较高,摔下后又压在我身上,导致我的左胳膊摔脱臼了。

眼看正式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而我的胳膊却一时难以康复,戏班子就只能临时换人了。就这样,我遗憾地失去了这次正式登台演出的机会。为此,我心里还难受了许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家参加生产劳动两年以后,学校终于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了。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得以重返校园,进入向阳中学(现今的鸦滩中学)继续我的学业。

在我读中学期间,虞腊娥已经踏上了她的仕途,先是担任大队妇女主任,后又提拔为望江县泊湖公社的妇联主任。自那以后,我们便失去了同台演出黄梅戏的机会了。尽管我在中学期间也加入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但黄梅戏的演出却是寥寥无几。

高中毕业后,我成为了回乡知青。在码头公社先锋大队担任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员期间,我重新燃起了对黄梅戏的热情,组织了大队文艺宣传队,并亲手创作了几出现代黄梅戏短剧进行演出。后来,当我担任杨树大队团支部书记时,我同样在大队文艺宣传队里,带领团员青年一起演唱黄梅戏。因为黄梅戏始终是我的心灵慰籍。每当那悠扬的天籁之音响起,我的心情便会随之舒畅,精神也会为之振奋。

参军入伍后,除了在新兵训练结束的文艺晚会上有过一次黄梅戏的演唱经历以外,我便很少有登台演唱黄梅戏的机会了。然而,黄梅戏始终与我心灵相通,如影相随。每当工作之余或闲暇之时,我都爱哼上几句黄梅戏,以此来缓解身心的疲惫。

一九八八年八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来成都演出。那时,我在成都军区后勤部第三十八分部政治部宣传科任新闻干事。受军区《战旗报》社副刊主编张宏兴之邀,我作为报社特约记者,同他一起采访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和国家一级演员马兰。我们合作撰写了《苦寒黄梅报晚香》和《好一朵马兰花》两篇人物专访,并在《战旗报》、《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

通过这次采访,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黄梅戏,还让我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黄梅戏演唱专辑出版发行时,还特地给我寄来了一套,这份珍贵的心意,让我倍感温暖。

退休后我有幸加入了川渝黄梅戏迷联谊会。那是在一次望江同乡聚会的晚宴上,成都安庆商会秘书长汪丽娟得知我喜欢黄梅戏后,便把我拉入了川渝黄梅戏迷联谊会微信群。

加入川渝黄梅戏迷联谊会以后,我结识了很多象我一样热爱黄梅戏的朋友。他们对黄梅戏的热爱,更加感人至深,更加令人赞叹。我们黄梅戏迷联谊会会长黄娇,是一个九零后小美女,她为了学习黄梅戏,曾先后三次自费赴安庆寻师访友。我们的副会长文传竹,对黄梅戏的热爱近乎痴迷,而且有惊人的记忆力,几十部黄梅戏从唱词到道白,她都能信口拈来。另一位副会长董燕则是一位戏剧天才。她天生一副好嗓子,不仅黄梅戏唱的非常好,而且越剧、京剧、评剧样样精通。来自巴中的戏迷钱小多,也是一位九零后小美女。她不但唱腔优美动听,道白更是地道至极,带着浓浓的安庆口音,初识时还以为她是我的小同乡。还有陈冰,妮子和王立萍几位戏迷朋友的演唱,也是韵味十足,与安庆本土人演唱黄梅戏相比,也毫不逊色。此外,陈建和马镜悦两位年轻人,还是安庆黄梅戏剧学校的科班出生,他们演唱的黄梅戏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每次我们黄梅戏迷联谊会聚会,很多黄梅戏迷都会不辞辛苦,从四川各地赶往成都,共同演绎精彩的黄梅戏。戏迷梁华和刘军多次从南充赶来参加聚会。梁华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还在黄梅戏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他不仅自己黄梅戏演唱的非常好,还积极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们,组织他们一起演唱。不但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当地乡亲们的广泛赞扬。还有一位来自偏远乡镇的黄梅戏迷文俊华为了参加黄梅戏迷聚会,她要从偏远的乡镇赶到绵阳,然后又从绵阳赶到成都,参加完聚会后还要连夜赶回去,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这种热爱黄梅戏的精神,真是感人至深。更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黄梅戏迷纤手若兰,她的演唱如天籁之音,非常好听。每次她在直播间演唱时,都会吸引很多粉丝围观,并且赢得了众多戏粉们的点赞和好评。

我们川渝黄梅戏迷联谊会,还经常与四川巴蜀越剧团举行联袂演唱活动,让越剧和黄梅戏这对姊妹花并蒂开放。每次的聚会演唱。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而且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在这里,戏迷们既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又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畅谈。在他们不辞辛苦和执着追求中,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传统戏剧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在川渝黄梅戏联谊会里,我还有幸认识了余南阳,许清,张生,吴俊等安庆同乡。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演唱那熟悉的乡音,畅谈那埋藏在心底的乡情。那悠悠的黄梅戏乡音,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心间,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故乡土地。

 黄梅戏那悠悠的乡音乡情,不仅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更寄托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它如同一座快乐驿站,为我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它还是我退休生活的精神家园,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故乡之情。为此,我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以表达我对黄梅戏的那份深沉热爱之情:黄梅之音天上来,喜怒哀乐尽开怀。万里常听故乡曲,情系黄梅几十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