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八孩儿十八公的头像

十八孩儿十八公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1/05
分享

乡韵

少年时候的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歌曲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旋律活泼,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牧歌乡韵图。

清明节又回到故乡,孩提时代骑在牛背的地方。三五人家,几缕白烟,悠闲自在,春意盎然。濛濛细雨中,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踏着新绿的青草,一脚深一脚浅,曲折的前去,宛然延伸,时间却仿佛一点一点后退到那个顽皮岁月,玩泥巴,打陀螺,跳石子,滚铁圈,斗蟋蟀,原汁原味的乡韵野味。

周匝一片“呱呱呱呱呱”的蛙声大合唱,此起彼伏,召唤着我,牵动着我的心。孩提时代,每天放学后,走在池塘边,欣赏着四周荷花三面柳,那蛙声便从池塘里、稻田中传了出来,使人享受到无限的清新与平和,听取蛙声一片,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伴和着蛙声的还有木匠拉大锯,那刷刷声也是一种乡村的韵味。那时候家里的家具,结婚的嫁妆,都是木匠打制的,一年到晚几乎都有木匠的声音,那时候每天听到“咚咚咚,刷刷刷”的声音, 如同现在嘻唰唰刷银行卡一样心情愉悦。故乡人们对木匠也很尊重,甚至敬畏,据说,做木匠的都学有祖师爷鲁班的法术,不敢怠慢,尤其是做婚嫁具的,极尽讨好。家里大伯的儿子,也就是堂哥是学做木匠的,我小时候就很怕他,一次很是虔诚地问他“哥哥,你真的会法术吗?”堂哥一本正经很认真地说,“哪里有什么法术,至少,我没有学过,师傅也没有教过我,那纯粹是一个传说。”,虽然堂哥那样说,他的木匠活也是没的说,附近周围都很有名,但我小时候一直都很怕他。

与木匠“咚咚咚,刷刷刷”的声音不同,篾匠是比较安静的,几乎不发出什么声音。篾匠也是一种乡村韵味。外公做的篾匠活很好,也很安静。故乡有一种竹篾做的小提篮,叫小弯儿,大概是因为小竹篮是用竹篾弯弯曲曲编制而成的原因叫小弯儿,外公做的特别好。外公做的小弯儿,很是精致,用篾青篾黄混杂交叉编成的,黄多青少。外公把篾青习惯叫篾皮,把篾黄习惯叫篾白。外公把那“小弯儿”的篾黄染成五颜六色、斑斓绚烂的,儿童时代的我,提着色彩斑斓的小弯儿,小巧玲珑的体格,小手儿提着盛满各种年糕的小弯儿,走家串户,小伙伴们互换着各家的年糕,很是得意洋洋的。以至多年后,还童心未泯,每每回到故乡都不经意间还提起小弯儿。凡夫俗子,性情中人,闻见从篾中散发出来的竹子清香,如同看见眼波流转,吹气如兰,一种无法言说的荡气回肠、直指人心。青青翠竹,无非般若,幽幽弯儿,皆有法身。那故乡的小弯儿,不也是一种禅意?在人生转弯儿的地方,要能优雅华丽地转身。

现在,童年早已经离了我,忙忙碌碌中,越来越少回到故乡,故乡似乎也渐渐地渐行渐远,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几乎难看到炊烟袅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戴月荷锄归,那等乡村韵味。

乡村乡音乡韵,那山那水那人,那些思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

爸爸一语双关地给我说,一把年纪了,不要考虑什么“在人生转弯儿的地方,要能优雅华丽地转身。”船到桥头自然直。浈江九十九道弯,河道弯弯,船到桥头自然直,遇事不用着急,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船到桥头自然直”,故乡的名字就叫“桥头”,爸爸的意思是,在外面漂泊流浪,累了就回来故乡,回到故乡,听到乡韵,什么烦恼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抛之脑后。是的,故乡是心灵的港湾,那山那水那人,乡村乡音乡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