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浩的头像

王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1
分享

海山藏报

海阔纳百川,山高生万物。海山前的一个“张”字,开放啊!张海山是谁?红色基因传承人、报刊收藏家、平凉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主人。

张海山,1954年生于甘肃平凉四十里铺的吴家庄。高中毕业后先当农民,继而当民办教师,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平凉师范。从此盼着成为一名可以记录历史的记者,然而命运不遂人愿,想当记者却求之不得。

参加工作之初,张海山把自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剪下来,粘贴成册。久而久之,他越来越离不开报纸,用他的话说: “无法记录历史,那就收藏历史。”从渴望记录历史,到收藏历史,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书报收藏之路。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他收藏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各行各业新老报纸约一万余种10万多份,中外书籍杂志一万多本,时间跨度一百多年。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党报、早报、晚报、都市报,品种多、种类全、数量大、信息广、时间久,成为平凉人寻找历史脉络的策源地。他收藏的当时出版的《人民日报》、《察哈尔日报》、《东北日报》等二十多种报纸报道平凉解放的具体细节,成为当地多种地方史志、档案馆、博物馆取证的唯一史料。

张海山收藏年代最久的是1879年清光绪五年十一月初二上海出版的《益闻录》报,距今142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七的《申报》和《大公报》、《京报》、《政治官报》等晚清报纸收藏难度极大,是收藏中的精品,成为镇馆之宝。

走进平凉十中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只见两个展室中有序陈列着晚清、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事件、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及各种创刊号、号外、海外报、平凉地方自办报等板块和丝绸报、伞报、扑克报,展示着中华民族创造人类历史的红色印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每天吸引着大批观众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励志前行……张海山展示着一份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版的《上海报》为参观者介绍道:这则题为“彭德怀所向无敌”的消息,“彭德怀克雩都,赣省府电湘乞援”,反映了当时红军汹涌澎湃、锐不可当的气势。他拿起另一份说,这是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影印版, 刋登的开国大典盛况,是新中国第一开国档案。他介绍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说,这天刋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他指着卷长各15米影印版布报介绍说,这两幅是记录全国省会城市解放的盛况和号外,另两幅是全国各地自1949年建国至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发生的众多重大事件……这些书报记载着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一路走到今天的光辉历程。

年近古稀的张海山,目光深炯,精神饱满,干散利索,只是稀疏的白发,显示出他的岁月苍桑。在当教师、公务员的工作间隙,他不慕名利,恬淡自如,甘隐闹市,不求闻达于社会,只求放大精神效益,寄情于历史书报。他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资金,潜心藏报,聚四十多年心血,经年不辍,光收藏费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成为 “陇原藏报第一人”。

张海山无偿展出自费收藏书报的义举,得到了著名书法家、人民日报社原社长、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先生的首肯,欣然题写了“平凉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遒劲的馆名。

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以“珍藏历史,传承文明;以史鉴今,服务社会”为宗旨,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打卡地,是独具特色的文旅“窗口”,全天侯对外开放。自从展出以来,参访观众达数十万人次。

从他收藏的书报里,分明可以看见历史的踪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凝聚力。有人说,张海山无聊至极,收了一堆破烂。他却情有独钟,寂静地坐在故纸堆中,享受恬静和安逸,品味着历史,获得难得的充实与幸福。在他心中,这些旧报故书,俨然是他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亲人、知己和密友。他说这是自己一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报纸不言,大音无声,却能听到历史和时代的回音。

在收藏馆里,当地许多社会贤达参观后达留下了感言墨迹。著名作家、画家姚学礼留言颇具特色:“藏报如海山,开张古今事,欲知天下史,可翻故纸堆”。另一则未署名的是“报海书山呈红色,传承基因启新程”。

张海山收藏报刊几乎到了痴迷、狂热的状态。有一次,他出差兰州,正好遇上了下雨天。在庆阳路附近,他看到一位女士打着一把很少见的伞——雨伞上印有报纸,他便一路跟着人家走。看到被一个陌生男子跟踪,那位女士满心疑窦、一脸警惕。当他说明了意图,终于为那位女士买了一把新伞,换回那份伞报。

1997年冬天,朋友说平凉西郊一个售卖旅游纪念品的摊贩,手里有几份老报纸。张海山闻讯冒着严寒往返十多里路,却连摊贩的影子都没见着,只好无功而返。处于对旧报纸的痴迷,他先后跑了三趟,才终于找到摊主,收藏了创刊于1936年5月6日,只出刊30期的《救亡情报》。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张海山收藏的书报,犹如散装的百科全书,贯穿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奋发崛起的精神红线,承载着历史进程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们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精神食粮。

故纸新翻近代史,甘做红色传承人。这便是张海山一生的不懈追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