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是中国工农红军之乡,也是红军时期所建立的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毛泽东说:“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 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 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风景秀丽的南龛坡下,徐 向前曾在此下马歇脚;古色古香的小街子,廖承志带领红军和当地百 姓一起发展工业,并成立川陕省总工会;在书声琅琅的巴中中学有一 座八角楼,当年是川陕省委机关所在地,徐向前,李先念,廖承志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战斗培养军事人才。从地势险恶的鼓 楼山到隐蔽丛林中的周家大院,从交通要塞杀牛坪到神秘的川洞子, 从香火缭绕的阴灵山到潺潺流淌的巴河边,都留下了红军将士艰苦卓 越浴血奋战的足迹。
红军精神和红色文化流淌在老百姓的血脉基因中。解放后,巴 州儿女传承红军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 神,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兴修水利设施和桥梁道路,为发展工农业 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巴州人民不等不靠,在红军文化精神的鼓 舞和引领下,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业经济,城乡面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示范区。
红色是革命胜利的象征,红色文化寄托着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把 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巴城的多个红色街区,红色文物都有很好地利 用和保护。在乡村,革命文物一经发现都会得到妥善地保护和修缮, 巴州区政协多次组织人员对老红军及其家属进行寻访,整理和发表了 一大批红色文化的史料和作品,为研究红色文化提供了一手材料。
巴中有一名叫张崇鱼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行程60多万公里,远赴 29个省市,拜访上万名红军将士及其亲属,整理编撰了多部红军史料,筹措资金3000多万,立碑4280余块,建成120余亩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这些实物留住了那一段历史,是红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 证品,也是激励下一代奋发图强的参考物。
青山埋忠骨,字水颂高洁。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已远去了, 春风沐雨,一代新人站在了历史的舞台,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也随之 变化,因此弘扬红军文化和传承革命传统也应与时俱进,丰富和扩展 内涵和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红军文化宣传阵地是一项基础工程,在自媒体时代,红军文 化一定要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巴中相关部门运用网站、公众号、微信群等讲好红军故事, 阐述红军精神。在线下,红色遗址都有明显标志,保护和修缮是经常性的一项工作。教育部门培训了一批人才,政府部门引进了一批人才。财政拿出资金研究、 发掘和宣讲红军文化的内涵。文物部门鼓励专家下基层,寻访和挖掘更多的红色产物,相关部门积极申报红军遗址和遗物,成立红色文化学会,横向联系,互动交流,出版刊物,让红军文化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加强各地红色根据地的联络,长征是宣传车,长征是播种机,红 军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幸福的种子,长征是一组恢宏的史诗,每个 地方只是其中一首,甚或一段。各地红色根据地的联盟,为修复红军 文化的完整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延续红军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外 延,创造了新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可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学习,为 在社会上营造学习红军文化的热潮提供可靠的平台。
联袂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助推老区经济飞跃发展。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各有所长,要打破以往一地一游的传统固有模式,联合经营旅游产品,让线路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延续性和完整性。要大力推广安装声光电等高科技设备,还原历史场景,打造品牌线路,让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感动人心的画面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建议开辟青少年的红色研游课目,让红色景区从课堂上走下来,培养下一代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感。
培养红色人才,创新红色产品。开展红色教育不只是游览红色遗 址,听听红军故事,而是让下一代对红色有一种认同感,从红色文化 的旅游资源文化产业中,启迪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汲取力量和智 慧,激发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奋发图强,大有可为。宣传红军文 化不能抱残守缺,不是板着面孔讲故事,而要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充 分发挥各类文化体裁,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才能深入人心。比如创 作一批卡通形象,制作一些新颖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大胆创新,不断 研发,才能让红军文化和红色旅游插上理想的翅膀,成为发展老区新 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巴中市巴州区政府将携同有关部门,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保护、 开发和利用好先烈们留下的遗迹遗物,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将红 军文化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实行融合型发展之路,帮助老区人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长江后浪推前浪,红色一代传一代。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 征路,理想路。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传承红军文化精 髓,弘扬红军优良传统,旨在继续保持艰苦卓绝顽强拼搏的品质,是 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