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一曲抱村流
我出生在里下河平原,对高山峻岭充满了好奇。1989年,一组反映巴中县旖旎风光的摄影作品登上了《人民画报》,看后非常激动。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到千里之外的巴中走一走,看一看,领略巴山的雄伟,感受风土人情,欣赏秀美景色。
90年代初期,随着经商大军的兴起,我慕名来到了巴中县巴州镇。县城很小,背背篼,挑担子,拉板车,挤满了窄窄的街巷。那时还看到九井十八街的模样。清晨,古色古香的中城街,老板取下长长的门板,放在长长的木凳上,几平方米的摊位上,放满了商品。这些商品有些是从成都进的货,比如纺织用品、时尚日用杂货;有的是从乡村收购的,比如木耳、沙参、黄花、萝卜干等副食干货。市场需求量大,以往约定俗成的赶场日已经不够用了,变成了天天都是赶场日。
我看中了这条街的商业繁华和成熟度,决定在此经营服装百货。那时的交通非常落后,去一趟成都需要两天两夜的时间,进货速度慢,但巴中人时尚热度却是超前的。比如沿海地区流行的健美裤、蝙蝠衫等款式,会像一阵风一样刮过来。满大街唱响着港台流行歌曲,摩登女郎招摇过市,长发少年翩然飞舞,迪斯厅、溜冰场、电影院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座隐藏在巍巍巴山深处的县城,充盈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来巴中的第三年,巴中升格为地级市,朴实勤劳的巴中人用肩挑背扛的精神,把城市抬高加宽拉长。巴中,一座年轻的城市满怀着豪迈的信心,加快建设城市步伐,精心布局“一城四区三地”发展格局,以“秀美之城”的荣耀,接纳五湖四海的宾朋。
我热爱巴州的山山水水。南龛石窟,“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招牌,吸引一批专家学者探佚著作;化湖是美丽的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顶山水库是串起来的喇叭花,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天马山是天然的氧吧基地;巍然云霄,得天独厚的养生乐园,苏山坪打造新时代的乐园,吃住玩一条龙,体验非凡享受;阴灵山佛家之地,赞峥嵘奇石,看万岭横亘,赏碑林盛宴;更有正在崛起的连山湖新区,神仙之境,造化人间……
巴州有着品尝不尽的美食。麻辣的,酸甜的,清淡的,蒸、炸、煮、闷……,没有吃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说一种小吃,定会让人垂涎欲滴。油茶是巴中特有的地方小吃,不是饮用的那种茶。馓子是炸成如发丝般的线条,放在嘴里一咬,嘎嘣嘣脆。和着冒热气的米糊搅拌均匀,施上多种调料,入口后脆酥养胃,毫不油腻,也没有饱腹感,吃了一碗,忍不住又想再来一碗。
巴州的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放眼望去,小洋房别墅成片连排,乡村公路连通着家家户户。如果运气够好,正赶上人家办红白喜事,请一起聆听这儿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曲调。巴中的民间艺人用唢呐吹出喜庆曲子,把结婚的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在场的人听着喜洋洋的曲子,脸上情不自禁地挂满了笑容。在农村,有一种巴掌大的铜锣,和着牛皮鼓唢呐奏出悲伤的乐曲,远远地听到了,就知道一位年长者走了。儿女们披麻戴孝,哭声凄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纷纷前来哀悼。院坝里支客司嗓门洪亮,把白事办得隆重体面,井井有条。
每逢传统节日,在乡村的空坝之地,清音、金钱板、四川荷叶、扬琴、诙谐剧、评书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民间剧种,粉墨登场。享誉一方的民间艺人认真表演着最拿手好戏,为乡村的文化生活增添丰厚的盛宴,也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清水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居巴城已有三十余年,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巴州的山,雄伟壮观,犹如巴山汉子隆起的脊梁,巴州的水,清秀隽永,宛若美丽多情的村姑。“仙女瑟瑟衣,风梭晚来织。”一方山水,一方习俗,已流入我的骨髓里,血液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一起感受巴州文明乡风的诗情画意。
三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巴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机场高铁的开通,拉近了北上南下的距离,巴州的经济正行驶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明天会愈加辉煌。
面临人生的下半场,我还会深情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开花结果。